依托统编教材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2-05-29 12:09:58罗仁云
甘肃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特点途径

罗仁云

【摘要】依托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我国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及其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依托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核心素养;特点;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9—0072—04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之一,更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具备的语文知识、自身基本素质和修养。可见,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语文的人文性和基础性。

一、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特点

语文核心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主要核心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包括丰富的语文知识及语言积累,良好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表达、写作及高雅的举止和浓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听、说、读、写、思及文化价值、文学审美及思想价值等。它是小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也是他们进行全面发展及终身发展的基础。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随着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变化的,其选取的文章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核心组成部分。充分掌握语文教材选文特点,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保障。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经典性、时代性、趣味性等特点,所以教师在使用统编版教材教学的时候要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

(一)识字、写字方面的特点

统编版教材在识字、写字方面,遵循着写识分离、多认少写的特点;在识字的编排上,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如,回归传统蒙学“先识字后拼音”的编排方式,这样的编排变化,使得学生的第一印象不再是英语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样将教学顺序改变的意义在于:汉字被放在学习首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工具。先认字后学拼音,这样的改变也有利于幼小衔接,给一年级的学生放缓坡度,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的要求,在每本书的后面分别设置识字表和写字表。识字表的所有生字都标注了拼音,并将多音字用蓝色字体标出。

其中识字表共3000字,写字表共2500字,正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阶段学生所要掌握的字数要求。教材中对所有生字也都标注了拼音,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还加注了田字格。识字量和写字量很大,并且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开始在書后还设立了词语表,识字任务安排整体前移。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常用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这样的安排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第一学段学生识字量的要求,便于学生较早、较好地进入小学学习状态。

(二)课文朗读上的特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人文主题”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在口语表达上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在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学生朗读的要求是:能够以流利、正确的普通话有感情地对课文进行朗读,并且学会默读。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逐层递进。

其次,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勇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口语交际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态度并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重点聚焦在鼓励学生能够自信、大胆地表达上。学生要想具备主动表达的欲望,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趣味性朗读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最后,与教师一起读,在游戏的过程中共读。设计学生与教师一起读的教学环节,能够将口头语过渡到书面语。这里所说的共读不仅仅是阅读,更是要与教师一起大声朗读,读出文章中的韵味。

(三)阅读上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十分关键的一项教学任务,所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找出课文中的信息,并根据课文中的信息做简单的判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除此之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还在课本的最后穿插着“语文园地”,其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读课外书。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语文教师毕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2]。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更能体现出国家的意志。所以,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充分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三观”,同时加强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形成较强的民族团结意识,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喜欢将课文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但是由于文章的单元不同,所以在文章的分析和结构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不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了解有一定的偏差。

而统编版语文教材则是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到了课文当中,在选取文章方面也根据不同的领域对语文课本进行编排。例如,《大禹治水》《狐假虎威》《泼水节》《火烧云》等,通过不同领域的文体学习,能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并掌握语文的知识内容,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积累

小学生的阅读量越大,其所积累的知识量才越丰富。统编版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单元回顾”中设了“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趣味故事会”等专栏,同时,阅读教材内容及拓展的内容,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依托统编版教材,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3]。

(一)增加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让学生接触一些课文以外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适当地提升素质,这样才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虽然小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基础的语文知识,但等到要进行创作时学生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头,从而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且,还有的家长常常会利用周末时间,给学生报各种兴趣班,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读书,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就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比如,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或者安排“阅读分享会”,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读名家名篇、诗词经典,多写读书笔记等进行语文积淀,形成文化底蕴,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要重视泛读,鼓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不断地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写阅读心得的习惯,通过熟读成诵,以读促写,提高写作能力。例如,除了统编版语文教材书中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节选片段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了解《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从而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阅读角”中,设立一个专门摆放名人传记的图书角,如《李白传》《名人传》《苏东坡传》等,让学生明白人物的描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和感悟。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相对重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在语文教材讲解中通常都是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讲解,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掌握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了解语文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进行转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流浪猫和家猫的行为动作和饮食习惯,分析猫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说出他们观察到的不同地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再如,让学生们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及特点,通过复述或者表演来再现课文情景。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搭石》一文时,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在再现情景的过程中,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村民们的和谐和默契,体悟到他们的淳朴民风和心灵之美。

2.培养预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学生一般不喜欢机械地抄写,而对未知的内容却有比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引导他们预习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比如,在学习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前,教师先让学生们预习课文,体会作者的童年乐趣,然后让学生们讲讲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回忆自己的童年,包括小时候在农村爷爷家逮蚂蚱、捉知了及在池塘里洗澡等趣事,课堂的氛围非常好,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并且更能感受到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开展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材编写也经历了几次修订。与之前版本对比不难发现,新版本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翔实。语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围绕主题内容开展听、说、读、写等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递时,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实践中的各种语文资源,如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实地调查等。比如,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父母一起外出踏春,然后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依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转变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福,吴枝南,杨通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特点及教学建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04):15-17.

[2]孙惠霞.把握学习目标,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教学策略[J].新課程导学,2021(05):85-86.

[3]何静娴.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率——探析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2021:03.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统编版教材特点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基于统编版教材的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四梁八柱”
聚焦教材“切入点”层层推进语用力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压输配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之我见
中低压配网杆塔防撞措施浅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