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李敏瑜
摘 要:德育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农村中学里,德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规范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旨在真正发挥德育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网络环境;德育;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2)16-004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6.0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教育弊端凸显,教师通过枯燥的理论讲述和机械的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无法激发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给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冲击,但对于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是一种机遇。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改变实施过程中的误区,从而更好地为德育服务。为此,农村中学教师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调整教育策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存在片面认知
在一些农村中学里,很多教师仍存有应试教育思想,在教育和教学中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大量教学时间都用在了知识讲授上,德育教育观念淡薄,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可有可无,导致德育效果较差,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的农村中学教师将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末端,认为学生只要把文化知识学好了,道德品质自然会上升,因而只是随意地进行德育渗透,完全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致使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成为一纸空谈,学生无法获取到良好的德育信息。还有的教师虽然实施了德育教育,但是缺乏对学生德育水平的评价,总是运用“干得不错”“再接再厉”等词语敷衍学生,使得学生产生失落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
(二)德育方法缺乏创新
有些农村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和道德水平缺乏深入的了解,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使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出现偏差,降低了学生对德育的好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有的农村中学德育教师的教育内容与实际不符,缺乏足够的情感,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被教师一味地灌输和填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德育需要创新,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网络虽然对德育有较大的帮助,但是也成为影响学生“三观”的潜在威胁,德育教师只发挥了网络的工具作用,使德育课程充满科技感和愉悦感,但是却没有帮助学生规避网络的弊端,忽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导致德育工作的可控性被削弱。
二、网络环境对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丰富德育教育资源与形式
网络环境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可以根据教育需要从中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可以从网络中获得一些最新、与时代发展最密切的资源,促进了德育教育的与时俱进,突破了传统德育教育内容单一、落后的弊端,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强了德育课程的吸引力。同时,多媒体、电子白板、钉钉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德育教育中,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的德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吸引力,提高了德育效果。
(二)对学生意识形态产生冲击
在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要与网络发展相适应,但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互联网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网络内容的丰富性使很多学生沉迷其中,逐渐失去了理性和自我,对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很容易让学生养成过度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三、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以前农村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靠上传下达,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不能及时地传达到位,导致农村德育教育工作进展缓慢。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为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宽阔的渠道,使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农村中学教师要继续学习和深造,深入地了解现代网络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打破传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创新求变,吸引中学生的参与兴趣,努力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农村中学教师可以参与各种线上的培训和讲座,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德育教学方法,提高对网络技术的认知,了解网络在德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教育专业技能,能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灵活、熟练地驾驭网络,给中学生创造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使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农村中学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成功的德育教育视频,使其成为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素材,丰富农村德育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和德育教育相关的热点新闻,用新鲜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辅助教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心理。此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当中,从多方面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导学生浏览绿色健康的网页,鼓励中学生自觉遵守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帮助学生摆脱网络的不良诱惑与干扰,优化网络环境,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搭建德育教育平台,营造校园德育氛围
网络已经在农村中学得到了普及,各学校要积极搭建属于自己学校的德育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学校的方方面面,让中学生时刻沉浸在德育的氛围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复杂的网络世界,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帮助中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为了发挥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效用,农村中学要根据自身情况,组建专门的网络德育机构,派专职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和筛选,将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发布到教育平台中或推送给学生和家长,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接受高尚道德的熏陶和感染。农村中学要注重校园网站的建设,结合农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对校园网站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利用校园网向学生宣传社会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也可以为学生展示校内的道德标兵,用真人真事打动学生的内心,用榜样的感召力来吸引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其道德水平。学校还要利用网络搭建家校互动平台,设立班级论坛、班级微信群、班级信箱等,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发送给家长,家长将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反馈给教师,最终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对农村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向家长推送一些健康上网的知识,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网络知识,转变家长对互联网的认知,让家长认识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不会耽误学生的学习,相反还会帮助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家长的网络道德意识,使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上网习惯。每个学生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个人网页,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理想信念。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访问彼此的个人网页,会在比较学习中不断提升与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网络中有很多正能量的内容,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与创造性,但也有很多负面的内容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教师可以基于网络平台开通心理咨询网站,鼓励学生以实名或匿名的方式在平台上留言或与教师直接进行线上交流,让学生将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倾诉,通过情感交流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三)开发当地德育资源,增强学生道德体验
农村中学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中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让中学生在参与中增强道德认同,提升整体道德素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民俗,挖掘其中的德育内容和乡土文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究熟悉的农村德育知识,调动学生的德育自觉性,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农村中学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拜访民间艺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手艺,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让学生接受生动的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开辟德育新途径,树立德育的大课堂教育观。在活动过程中,农村中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机、相机等记录参与活动的过程,然后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活动体验,并挑选出优秀的作品上传到校园网站上,让更多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家乡。农村中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的闲散地块建立劳动基地,学生从家中带来各种植物的种子,将其播撒在泥土中,自己去网上学习植物的种植和养护知识,通过学生的细心照顾,一起见证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生命的伟大,而且也将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我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农村中学教师要结合本土文化资源特色,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以微课的形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家乡的文化知识,了解家乡人文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土文化资源蕴藏着大量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编写本土文化校本教材,向学生宣传本土文化精神、介绍当地历史文化。教师还可以将校本教材编制成电子书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站中,方便学生在课后利用闲散时间来进行阅读,利用本土文化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四)组织校园德育活动,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农村中学教师要将校园活动与思想建设融合起来,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培养中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巩固课堂德育教育效果。农村中学教师可以开展以传承经典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搜寻古代名人圣贤的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复述,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深化学生的领悟力。农村中学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将名人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一方面锻炼中学生的表现力和组织力,另一方面给中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农村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鼓励中学生将自己内心的困惑向心理教师倾吐,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疏导和排解,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良情绪,使中学生受益一生。农村学校要利用网络建立学生信息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等进行跟踪管理,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培育中学生积极阳光的心态,实现德育教育精细化。教師可以创新班会形式,从网络上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在思辨中增进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德育教育产生更大的教育效果。每次班会都要设计一个新颖的主题,使德育工作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这样不仅能够发散中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教师还可以利用开学典礼、班会、专题讲座等活动机会,向学生普及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控力。
四、结语
总之,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农村中学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增加在德育教育上的师资投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带来的资源和技术,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同时,还要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道德素养的提升,促进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灏.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9(33).
[2] 杨焕周.浅谈信息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德育教育问题[J].中文信息,2018(2).
[3] 郭春舞.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J].读书文摘,2019(12).
[4] 林天鑫.浅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网络环境的德育教育模式[J].读写算,2019(1).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张晓红(1979.2— ),女,汉族,甘肃古浪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德育教育。
李敏瑜(1981.8— ),女,汉族,甘肃古浪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