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战疫课堂”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探索与实践

2022-05-25 08:15章梦婷
设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章梦婷

关键词:疫情教科书 战疫课堂 家居品设计 高职院校 传统文化

引言

为积极响应全国职业院校“战疫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号召,发掘“战疫课堂”价值本源,本文以《家居品设计》课程为切入点,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疫情大环境下课程思政的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案例概述

(一)课程基本信息

《家居品设计》作为专业技能课,重点在于学生发散性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家居产品的设计和创新能力。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打破传统的“集中实施理论教学+集中实施能力训练”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项目驱动、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学练一体等教学模式的设计,利用多种教学场地交替教学实施,最终使每一个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得到收获,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要求。具体教学目标如表1:《家居品设计》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六个教学章节:家居品理论知识学习——家居品市场调查(线上)——家居品设计构思——家居品设计数字化表现——家居品设计模型表现——家居品设计展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六个章节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本次教学实践以《家居品设计》第五章——家居品模型制作为案例,该章节的技能内容及要求、素质内容及要求如表2:

(二)教学安排

为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经多方讨论及测试,最终决定该课程将同时利用钉钉与超星两个平台实施教学。其中,以钉钉会议为课堂教学的平台,有利于师生在线互动,确保授课质量;以超星为发布课件、提交作业的平台,便于教师检查和统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果,也便于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安排,方便课前预习。在灵活利用钉钉与超星两个平台实施教学的同时,适时结合战疫思政元素,具体教学流程如表3:

二、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家居产品设计》的课程特色,本次教学实践将对设计专业中蕴含的美育、创新思维、解决现实设计问题以及人文情怀的专业目标和思政教学目标进行了有机统一,旨在充分发挥设计专业个性特色的同时明确设计类专业在思政教育中的学习目标和作用。案例后续的实施方案将围绕以下两个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展开(如图1):

1.制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秉承“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的教学理念,本次教学实践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

结合该门课程的四个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实际项目制作过程的工作条理性与应变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本次教学案例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主观能动性,由点到面地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克服困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1]。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技能分享等形式发挥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任务分析、互动交流、案例教学、思维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指导学生自主创意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学生设计制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制作技能、團队配合和个体表达能力培养,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获得感,价值感,成就感[2]。

2.确立“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弘扬民族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

疫情教科书赋予了本次课程思政更为深刻的时代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时代的脉搏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次教学案例将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建构,通过专业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德育目标与智育目标相结合——打破“思政”+“专业课”的“两张皮”模式[4]。

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进行有机结合,确立“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融入到创作中,弘扬民族自信,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多层次、多维度地将疫情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当中。

(二)教学切入点

结合战疫课堂的时效性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教学特点,本次教学案例的实施方案将以以下两个教学切入点为驱动,打破“思政”+“专业课”的“两张皮”模式(如图2)。

1.以新闻为切入点,将“疫情教科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本次教学案例将以疫情新闻为切入点,向学生引出课程遇到的困难,抛出问题,并结合习近平思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反思,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好疫情防控的活教材,通过“疫情教科书”的载体让爱国主义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5],将“无意识的” 思政教育变为“有意识的”渗透和融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思想育人、文化传承、综合教育的同频共振[6]。

2.以实训项目为导向,以实际成品为课程产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结合“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要求,本次教学案例将以课程为媒介,以实训项目为导向,通过模型制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鼓励学生以“中国元素”为载体,并将之落实到实际成品,也更加立体和全面地展示了“战疫课堂”的思政效果。

三、实施方案及成效

本次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将以“以新闻为切入点,将“疫情教科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和“以实训项目为导向,以实际成品为课程产出”两个教学切入点为驱动,并围绕以下两个教学设计思路展开:1.制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确立“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弘扬民族自信。成效则以课堂效果展示即实际产出的模型成品为依据。

(一)制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1.实施方案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通过线上小组讨论,线上头脑风暴的形式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和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1)坦诚布公课程遇到的困难疫情期间,因学校无法按时开学,家居品设计课程在模型制作这一实训项目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产品工作室及3D打印平台不能开放,课程模型制作环节需用到的各类工具都无法到位;各类物资短缺,快递无限延迟,模型制作的材料无法按时到达学生手上等。原先的教学计划被打乱,具体问题如表4:

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向学生坦陈布公当前课程进展所面临的处境及困难。在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毫无头绪的时候,插入疫情思政教育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決问题的能力。

(2)以新闻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引入新闻:新华社2020年2月12日 “创造条件也要上!大量纺织服装企业‘转战’口罩、防护服生产”。在一线防疫物资,特别是医用防护服、口罩等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的当下,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转行”,通过新建厂房、引进生产线等方式加入物资生产的“大军”,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创造办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物资供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一次席卷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见证了一个最好的中国。在观看完新闻后,指导学生寻找疫情期间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根源——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些显著的制度优势,是作为我们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政治保证。

再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审视自身,正视当下我们课程面临的困难,学习疫情防控下中华儿女“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学习“创造条件”,学习正视困难并努力克服。通过让学生及时了解疫情防控新闻,接受英雄事迹的洗礼,提高学生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度和树立民族复兴的责任感,“水到渠成”地完成从显性设计教育到隐性价值观塑造的过程[7],让“疫情教科书”为我们的课程思政注入了时代的生命力,也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新的机遇。

(3)学习习近平思想——“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调研中的讲话,会中,习总书记强调了“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将疫情和防控热点贯穿到课堂中,通过研读习近平思想,观看习总书记的讲话,培养学生发现危机、解决危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发挥学生能动性,共提解决方案在组织学生观看了疫情新闻,学习了习近平思想后,引导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实践、联系与发展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当前课程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一定的价值导向[8]。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在教学遇到困难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诉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解决当前模型制作困境下课程无法展开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及替代细则。经过30分钟的线上激烈讨论,解决方案如下表(表5):2.课堂效果展示经过两轮线上小组讨论,线上头脑风暴,同学们踊跃发言,集思广益,提出“多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解决思路。学生们从生活出发,利用纸板箱、购物袋、矿泉水瓶、水果防震保护套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来替代KT板、木板等材料的空缺,让模型制作的课程照常进行。

案例1:利用旧纸板、购物袋等随处可见的材料来暂替木板,学习木质结构床的搭建方法(图3),待疫情有所缓解材料到齐后再重做替换。

案例2:利用废弃的水果防震保护套等随处可见的材料来暂替窗帘,学习窗帘等配件的制作方法(图4),待疫情有所缓解材料到齐后再重做替换。

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鼓励学生们变废为宝、就地取材,在奢华之风、过度包装风靡市场的当下,树立起符合环境友好原则、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设计理念。这也是该专业学生今后从事设计工作应树立的设计观,也是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的体现。

(二)确立“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标,弘扬民族自信1.实施方案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进行有机结合,确定“文化自信”

的育人目标。以“战疫课堂”为引子,以实训项目为导向,将弘扬民族自信,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多层次、多维度地融入到课堂,通过实际产出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实处。

(1)以外交部发言为切入点,弘扬民族自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全国动员、全员参与、全国一盘棋,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联防联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秉承一贯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克服自身困难,主动向世界多国提供医疗及物资援助,用“中国温度”温暖了世界,尽显大国担当,并在危难中彰显了中华民族肝胆相照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创造了无数人类文明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家居品风格的知识点时,插入“外交部:中方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既是责任担当,也有利于巩固成果”的视频(图5),组织学生在钉钉视频会议里一起观看,并以问答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此学生的弘扬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信。

(2)鼓励学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将“中国元素”落实到创作中去战疫过程是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過程,也是彰显中国精神力量的过程。在观看完外交部发言的视频后,鼓励学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从传统出发,向潮流看齐,融合新技术、新元素、新材料、设计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将“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思想渗透到方案设计的指导教学中,在与学生讲解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创新意识,更好地对“中国元素”进行提炼和展示。

2.课堂效果展示结合“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要求,本次课堂成果以实际成品来呈现,成品即学生实际制作的家居模型空间。成品要求:以客厅为空间单位,以家居品为呈现方式,设计一整套家居空间,注意创新及整体风格的把控。

以往由于“中国元素”这一设计元素较难驾驭,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设计和制作,加之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切,因此以往该门课程的模型制作环节较少有学生会主动运用“中国元素”进行设计。

但在进行了此次“战疫课堂”思政教育的尝试后,学生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民族自信感有了较大的提升,不再“崇洋媚外”[9]。同学们纷纷响应“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号召,很多学生主动在此次方案设计中以“中国元素”为主线,旨在用新元素、新风格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此次课堂成品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独具中国韵味的作品。成品展示如图6、7、8。

结语

本次教学实践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疫情下课程思政的线上教学模式,赋予了该专业课程一定的时代广度与厚度,是对《家居产品设计》课程思政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不仅能够向学生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了学生勇于担当的时代责任感,使学生在无形中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

设计本身作为“努力改造现实世界”的一种手段,是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反映国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坚定地树立理想信念,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认识设计的实践价值并让设计反哺于疫情。未来,设计专业仍需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特色,通过课程不同环节、不同设计阶段的价值观导向去完善设课程思政体系,发挥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中“铸魂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