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2022-05-22 06:43:19刘洁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7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刘洁

摘要: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初中数学的难度、作业的数量逐步加大,给初中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加重了学习负担。同时,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逆反心理,若作业布置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就达不到练习目的。基于此,以下对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考核力度的加大,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大多能做到课前查资料、写教案、找案例、做课件等,但个别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却稍显随意,作业内容缺乏针对性。因为作业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判断学生是否学得扎实,同时,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巩固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作业设计。

一、立足教材内容,合理留置作业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要体现基础性。”对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抓住课本、理解教材,围绕课标要求夯实学生的基础。具体而言,就是在留置作业时,从教材的习题中挖掘可变因素,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作用。同时,应注意避免学生完全听从教师的意志,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在过程中增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夯实基础知识是学生应对各类题目的关键。以华师大版八(上)第14章《勾股定理》为例,“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阶段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中考常考点。教师设计作业时可以参考复习题并对题干进行变化,“判断下列几组数据中,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是(1)8,15,17;(2)7,12,15;(3)12,15,20;(4)7,24,25”这道题目中学生只需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基础知识,即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要判断三个数是否为勾股数,只要验证一下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方,等于就是直角三角形,否则就不是直角三角形。同时,题目也考查学生细心程度,选项(1)和(4)都是正确选项,要对所有选项一一验证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二、改善作业内容设置的适切性

提升作业内容与目标的一致。在依据单元作业目标体系选编、改编、创编单元作业内容时,需逐题或逐个任务地与预设的课时和跨课时作业目标对焦,在整体上保证所有作业题或任务构成的单元作业应覆盖所有单元目标,整体统筹,做到清晰、明确、合理。加强作业在用时与难易上与学情的匹配。了解作业难度与时间估计的偏差,合理依据学情,客观判断作业难度与作业时长?作业设计后要通过学生试做积累相关数据,提高预估数据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合理预设,适度调整,力求不同难度题目题量分配合理,不同课时作业完成时间均衡U关注作业内容的选择性。提供可供不同学生根据实际水平和需求自主选择的作业内容或提出差异化的完成要求。某些时候,围绕同一内容,针对相同要求,应用共同情境,可以设计体现完成作业所需的逐步递进的作业系列题组,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解决问题的不同层级要求,从而获取不同程度的过程体验。同时,建议丰富个性化的作业指导资源,使得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提示,进而达成相近的学习成果。

三、作业设计要精益求精

作业设计要精益求精,题海战术容易使学生厌学。数学是非常讲究思维和技巧的学科,解数学题的关键是掌握方法。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一定要考虑题目的技巧性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对于简单套定理、套公式的题目就没必要过多布置,教师让学生在课后选做即可。对于一些灵活性的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动脑筋。比如,几何证明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复杂的图形,将特殊三角形与矩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图形相结合,穿插一些矩形的特性、圆的规律等知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另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作业主体分层

作业主体分层是保证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活动有效落实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初中数学的难度相对较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自身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及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数学知识表现出不同的接受与理解程度。这也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通常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学习态度、数学学习兴趣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师通常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对于数学基础较差、数学知识接受能力较弱,且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纳入B组;对于数学基础较好、对数学知识有较好接受能力,并具有较好学习主动性的学生,教师可将其纳入A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与积极性等,并且应通过调研测试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质量,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进行分组优化。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为作业分组设计的高效落实奠定良好基礎。

五、作业批改要及时、有效

作业批改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互动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师应提高作业批改效率。作业布置要讲究策略和技巧,作业内容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教师应设计有技术含量的题目,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维、作图痕迹,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做出合理评价。对于计算题,虽然结果很重要,但是中间的推导过程也不能忽视,不能漏掉,即使结果正确,过程错误也无法得分,这是解答这类题目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注明问题,做出提示,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也应该注重教师的批改意见,及时更正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视,全面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合理地进行学生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及作业评价分层。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作业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吴绿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9):75-76.

[2]李俊彪.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21(02):27-28.

[3]褚丽勤.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作业方式多元化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A4):57-58.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3:3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19:32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