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佼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一定的调整优化。传统作业设计主要是以抄写为主,是一种数量多、耗时费力、机械化的作业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语文作业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引言
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规定课后作业时间及学科培训标准,切实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布置多样阅读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不仅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还在切实保证在减负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为了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减负增效”等效果,课后学习作业的布置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布置多样化的语文阅读作业,利用阅读作业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针对景观类教学内容,为真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对课文美的感知力,相关语文专业教师应针对此类教学内容开展阅读活动,如开展读书活动,为学生推荐类似课外读物,并引导学生将文中体悟到的自然美、语言美等记录下来,增强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针对名人事迹类的教学内容,应布置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引导学生将由课文中学习到的先进行为践行于社会实际,到社会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将帮助结果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分享,营造争先争优、争做榜样的学习氛围。通过布置阅读类的语文作业,努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使学生在读书中提高阅读品味,切实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
二、丰富作业形式,增加体验性生活化设计
语文作为一门“无处不在”的学科,在学习方式和特点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课堂内容在生活中的运用与实践。单一、机械化的作业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悖于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业布置要考虑学科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用更为丰富的课后实践活动补充单一的作业形式。例如“找找街道上、牌匾中的错别字”要比“改正这段话中的错别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背诵台词、表演课本剧”的方式要比“背诵默写课文”更能得到学生的喜爱与认可。设计作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画出你想象中的春天并围绕这幅画讲一个故事”,这种作业形式既考察了学生的主题创作能力,也考察了学生的看图说话与逻辑思维能力,颇受学生欢迎。语文学科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设计作业要围绕“立德树人”理念,教学生做事,也教学生做人。
三、创新作业方式,布置合作性作业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作业,改变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完成作业抱有期待感和新鲜感,从而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一旦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业的价值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完《慈母情深》之后,教师可设计团体合作性作业,以“闯关”的形式设计四道关卡:第一关,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要把握节奏与情感;第二关,以“父母之爱”为主题进行创作,写下一段话,进行课堂展示;第三关,对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和动作的语言进行鉴赏;第四关,根据课文创作剧本,设计人物动作与台词,进行课堂表演。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并要求每一关皆由不同小组成员完成,第四关的表演由全体组员完成。同时,教师拟定评判标准,评选出“闯关英雄”优胜组。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新颖好玩,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组员搭配上,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做到分层作业,所有学生都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
四、由单一的作业设计改变为综合性作业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教育要素有了新的变化,结合教材而言,逐渐淡化了知识体系,为了让学生和谐发展,主要从情感、方法和能力等方面促进学生成长。教材容量有限,学生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层次,因此对于作业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如果拘泥于教材,会使作业失去创造性。对此要求教师逐渐转变单一性的作业设计,朝着综合性作业方向发展。语文学科由于设计内容多,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一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和其他学科的作业进行融合,以语文学习为主、其他学科知识为辅有机整合,使其既有语文学科的主导性,又有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对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地引入其他科目的内容,使得语文作业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比如布置的语文作业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做手工制作去扩展作业内容,还可以排练小品,将文章情节呈现出来。例如当学生学习《宇宙生命之谜》后,可以制作一份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定义,但是要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设计,比如除了环保主题以外,学生还可以围绕宇宙奥秘设计手抄报。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教材知识,还接触到了与教材有关的信息技术以及绘画和文学等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建立关联。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融合到日常的生活中,使课堂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融合。利用课外资源,进行课堂作业与课外学习资源的融合,设计高效作业。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其他资源的利用,拓展作业资源范围,比如融合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资源,也可以融入網络资源、影视资源以及书刊资源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作业不仅可以作为课后训练,也可以作为课前训练以及课堂训练,其目的都在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扎实。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把握“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应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量提质的作业效果,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明明.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新课程,2021(30).
[2]毕金秀.探究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四川教育,2021(Z3).
[3]黄琦.“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