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为基础 以实践为检验

2022-05-22 14:43郑迪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27期
关键词:落实策略理论基础小学德育

郑迪

摘要: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经过朝代的更替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是宝贵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注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品德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无论在任何时代从事任何职业,一个人的品德都是衡量优秀与否的首要标准。小学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快速学习文化知识和价值认知的关键时期,对其德育的内容和方式要慎之又慎。传统文化是历朝历代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风貌的独特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由于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面临挑战,可以说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有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角度,以论小学德育中传统文化落实策略为课题进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理论基础;实践检验;小学德育;传统文化;落实策略

传统文化与信息时代之间存在的冲突主要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时代给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流失了对传统文化的持续钻研,多媒体电子产品无处不在,写字、看纸质版书籍、琴棋书画等陶冶情操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少,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学好传统文化是一项必要义务。在德育中有意识的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小学教师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班级管理中设置德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并完成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

一、小学德育中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自从素质教育普及落实后,对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项能力素养的教学就从未停止,但一方面我国长久的应试教育制度让教师和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考试成绩是极为重要的,认为其他素养能力尤其是传统文化是辅助文化和技能,所以对德育传统文化教学投入的精力不够,造成学生不重视德育传统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环境创设,学生无法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一些传统节日学校也没有氛围布展,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概念认知的原因之一,下面针对现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

二、小学德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1.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学环境的创设。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很多,这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途径之一,例如在清明节的时候,要在德育课程中加入相关德育内容,在多媒体课程利用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前辈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孩子们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学生了解祖国安定繁荣的来之不易。还可以结合学科渗透传统文化,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时,老师除了指导学生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意思外,也要向学生讲解清明节的来历,甚至可以延伸至课外,让家长带领学生去了解中国几大传统节日的由来。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一个人学到了,家长的参与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学校在走廊和班级内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示,包括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人物和景色画像、名人名言和历史物品等,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去博物馆参观,让学生更加深入和直观的了解传统文化。

2.加强对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创设。由于传统文化极具时代特色,在现代环境的背景下容易引起学生的迷惑心理,学生往往不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目的,因为在生活中接触和应用传统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可以参照的对象和环境不多。因此学习传统的历史文化要放在一定的环境渲染下进行,教师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德育课本中的文章内容进行场景还原活动,例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孔融让梨》,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过程中,每个人对角色都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故事的核心内容是谦让,最终通过故事的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所达到的德育传统文化教学势必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3.加强对德育课程模式与内容的创设。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德育的概念是相对抽象的,作为小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清晰德育的概念并了解其重要意义,然后通过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活动进行实践检验,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所以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德育课程和内容的创设,例如在课堂给学生展示一些傳统文化乐器并进行相应的演奏,然后讲解乐器的时代背景和起源,或者举办小型的诗词歌赋大赛,以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加深了对传统文化诗词的记忆,作为教师还要在比赛过后对每一名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既是一次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也是良好的德育渗透机会。对于课程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一方面将课本内的文章延伸,拓展学生的德育视野,同时筛选课外德育文章填充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尽可能的将理论化的德育内容实践化,让学生通过实践设身处地的感受文章内涵。

【结语】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因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需求逐渐增大。通过多元化的德育活动教学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起到了积极辅助作用,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途径有很多,教师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学校的德育和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主观能动性,势必能逐渐引导学生喜爱上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取素材进而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最终达到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在德育中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 新课程(上). 2016(09)

[2]胡多根.“重德重习”――小学教育的重新定位[J]. 教书育人. 2016(25)

[3]安晶,O芳芳.传统文化与小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4] 温志旺.如何让德育管理在假期不留“真空”[J].中小学校长.2011(08)

[5] 范锦飘.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面临的挑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1(14)BC88E35E-4677-4FB4-AD3E-D944F6A698AB

猜你喜欢
落实策略理论基础小学德育
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和实施策略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高效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落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