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丛
摘要:为了适应新教学体制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至观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小学平均年级是小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具有更大的可塑性。习惯有很强的惯性,就像一个旋转的轮子,因此,没有什么比坚持养成习惯更重要的了。学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关键词: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的评价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必须顺应教学体制的发展,回归教材,设计完善的预习模式,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丰富教学课堂,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融入到教学课堂。
一、养成预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学习意识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的魅力,并不断融入教学课堂。学生可以在独立、自主、的预习过程中逐渐不断发现问题、激发探索知识的乐趣,尤其是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情况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小学教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效途径
1、明确教学要求,合理安排预习反馈时间。通过阅读教材、课堂演示,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课堂知识同时留出时间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在每节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专门的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2、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预习准备时间。预习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或在他们尚未掌握知识之前的展开的独立学习模式。课前预留充足的预习时间,不但有利于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有戏的展开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教育。
3、引导学生使用教材。传统的学生预习过程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教材的利用率很低。学生们经常认为,当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在教材中找到答案。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生使用教材的方法。例如,基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将插图融入教材,从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
4、科学指导方法的选择。在学生学会使用课本之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课本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制定科学的预习方法,通过分配任务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独立预习教材内容,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充满趣味的预习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5、在预习过程中中,引导学生使用阅读、思考、控制、循環和绘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准确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标记文本的自然段落,并注意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就像文本中的生词,容易读写的词,以及你不理解的内容。文本中突出主题的段落或短语,可以用他们最喜欢的符号标记,或者写下他们的感受和经历。学生阅读时要仔细思考,并标出难以理解的地方,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性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6、利用符号标记问题。教师在展开新知识讲解前,需要预先设计相应的问题和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上,帮助学生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因此,当课堂时间结束时,教师需要花及时收集和整理学生课前预习的相关笔记,引导学生遇到问题用符号做出标记,便于在课堂上展开针对性学习,逐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下次课前,教师可以有效的展开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解决课前预习遇到的疑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7、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一个人的话语、感情和事物。因此,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教学生善于阅读。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情感阅读来教学生感受和体验。还需要鼓励学生继续阅读阅读阅读中的好短语和段落。此外,亦应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抄写教材,使课外知识能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回归教材设计课前预习方案,通过课前阅读、课堂上阅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回想得到下次课题所学的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上,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教材,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独立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后阅读,即课后复习课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完善课前预习方案,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课题的主动性。
结语
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重要的了。教师必须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断丰富课堂元素,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设计预习方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程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科学周刊,2016(08):68
[2] 项云.谈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三):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258-259
[3] 李晓.关于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形象习惯的研究[J]科技视野,2016(26):240.
[4]张锐.张少华。谈学生预习习惯的重要性[J]中国青年,2017(3):62-65
[5] 杨兰.农村小学生养成习惯之我见[J]新课程(一),2016(2):52-52
[6] 王平.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快乐阅读,2015(27):62-62
[7] 王恩.关于培养学生既往习惯[J]城市家教月刊,2016(9):26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