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卫东 管凯伦
摘 要:盲人是我国残疾人中数量最多的群体,但为其服务的无障碍设计却一直被忽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学者对盲人的无障碍设计研究也在迅速开展,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对盲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对盲人的生活、行走等空间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盲人;无障碍设计;触觉;听觉;感知
一、背景
作为全球盲人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虽在无障碍设计领域做出了一些针对盲人的初步尝试,但盲人的无障碍设计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盲人的生活、出行尚未得到大的改善。在健康人的一生中,有80%的时间处于室内家居环境中,对于盲人而言,由于公共设施不完善等多方面因素,处于室内的时间比健康人更甚。无障碍设计是“以人为本”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侧面反映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因此,普及“无障碍设计”这一理念,以及针对盲人群体进行生活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盲人的特征分析
盲人这一概念,通常指因意外伤害或者疾病等生理原因导致双目失明的人,其感知世界的能力仅限于除了视觉之外的其它四个感官途径:触觉、听觉、味觉、嗅觉。其中,盲人的感知及辨识能力主要依靠触觉和听觉。
我们常说的盲人一词,狭义上是指丧失视力全无光感的人,而广义上则是指双眼失去辨识周围环境能力的人。在视觉障碍者中,有一小部分是接近全盲状态但能看见近距离物体的弱视人群,但大多是无法辨识环境、无视力但有光感的人群,而盲人也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视力丧失这两类,本文中主要讨论常见的无法辨识周围环境、无视力的人群。
以记忆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也是盲人感知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生理特征令盲人对声音、材料的质感、气味、味道等尤其敏感。在盲人室内环境无障碍设计中,主要应该在听觉、触觉方面来提高盲人对环境的感知,使盲人对于室内环境的记忆更简便,减少生活障碍,进一步提高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由于盲人直观感受世界的视觉能力丧失,以及城市建设中对于无障碍设施考虑的匮乏,盲人在生活中难以离开家人朋友的幫助,走出家门更是成了一件难事。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出行困难和被歧视等问题,多数盲人具有自卑、孤独、敏感、情绪变化大、缺乏安全感、缺乏自我认同等心理特征,因此,在对盲人进行无障碍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心理因素对盲人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到设计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盲人生活环境设计体系。
(二)城市无障碍设计的发展状况
在对待盲人这样一个缺乏直观感知世界能力的特殊残障群体的问题上,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以及《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等标准规范,提供了政策及技术层面的有效指导。然而在无障碍建设的法律、行政保障、研究支持与无障碍建设的城市实践上却较为不力,仍然存在无障碍设施不规范、不系统、覆盖率偏低等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对于建筑的室内空间进行无障碍设计开始有所考虑,主要表现在增加无障碍坡道、设置室内安全栏杆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从设计角度来考虑,城市中现有无障碍设计在具体设计上仍不完善,如无障碍坡道的设计坡度、长度与扶手不合理等(如图1)。因此,在进行建筑物内部结构的尺寸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健康的成年人的人体比例,还应考虑建筑物使用人群的多样性,因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生理弱势群体的人体比例远远未达到正常健康成年人的肢体活动尺寸范围。对于盲人而言,还应考虑包括各种建筑标识、走道和地面的触感设计、声控的设计以及建筑内部防碰撞的圆角设计等与盲人生活行为息息相关的许多细节设计。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无障碍设计在我国已试行30多年,但其设计实践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常见问题有:
1.行走动向设计复杂,指室内空间的规划不合理、有外突出物等障碍。
2.室内空间排列设计不当,不符合盲人日常生活习惯等。
3.室内地面光滑、室内地面铺设导向地砖的提示触感弱,指通道(如空间的入口、上下转向楼梯的前行、左右转、停止的节点处等)存在设计上的起步和落步提示位置不当、盲道设计不连续、导向地砖尺寸不适等。
4.室内有高度差、凸出物等,指大于0.6m的高度差及向外凸出大于0.1m的凸出物,或室内高差功能性构造,如楼梯、不同区域地面铺设材料缝隙等。
5.不符合使用者身体尺寸正常活动范围的开关插座、扶手等装置的使用形式及安装位置。
6.家具及装饰材料未做圆角等保护处理。
二、盲人的触、听觉感知与无障碍设计
在盲人的无障碍设计中,主要应为其实现导向、定位和辨识这三个目标。其中,利用触觉感知的身体部位主要是手、脚及膝盖,感知软和硬、凉和热等,通过其触及材料的感受来获取信息;而听觉感知的身体部位主要是耳朵,通过对声音的音色的不同、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等来感知,确认方位、警报等信息。
(一)触觉感知途径
人对世界最直接的感受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来感知,而盲人则以自己独特的非视觉方式去感知世界。触觉,是盲人在听觉以外最重要的感知途径,盲人利用不同的材料质感、温度、湿度等来熟悉其导向和空间变换的区分,利用盲文来阅读信息,按照盲道的位置来指导其出行,这些都是盲人通过触觉感知来获取信息的方式。
调查研究表明,在盲人的认知中记忆最深刻的是触觉感知。温度、材料质地、纹理等这些丰富的信息都是盲人主动用身体和双手探索而得的第一手信息。所以,对于盲人来说,触感相比其他感知途径,更具真实性和具体性,也更有安全感。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触觉对盲人的影响来设计适应这一特征的产品细节,并结合盲人的个人活动空间尺寸(如图2)进行设计。6956D528-B5F4-4810-A7C1-094204267FA1
触觉的应用有很多方面,例如,地砖的突起纹理有多种形式,如条状与点状,以此来指示盲人的走与停(如图3),它的纹理高度设计要求无论盲人穿多厚鞋底的鞋子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又比如室内空间使用不同材料、质感的壁纸时,需要考虑到壁纸的触感,尽量避免冰冷、尖锐触感的材质。此外,家具应选用多种材质的表面材料,这样不仅方便盲人对于日常物品位置的记忆,也便于辨识室内空间。
在触觉感知中,不仅仅是手和脚的触摸,还包括皮肤的感受,比如用面颊的热感来判断太阳的方位等。盲人对温度和湿度很敏感,这也是判断位置、方向的一种方式,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比如结合窗口、房屋朝向的光照方位、风向等因素来增加盲人的位置判断,提高盲人住宅使用者的导向性。
(二)听觉感知途径
“听音辨人”——依靠对方的音色、音调、口音、常用语等声音特征来记忆对方,这是很多盲人的“绝技”,也是盲人与正常健康人对事物最为不同的辨别方式。声音最大的特点是传达速度快、传播范围大,能最快速度地为盲人提供指示信息和警报等,在危险情况下,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盲人的伤害,无遮挡、全方位地为盲人提供帮助,在这一点上甚至优于视觉的感知途径,因此,声音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声音有很多种类,有让人愉快的音乐,也有让人烦扰的噪音。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盲人大多害怕雨声、雷声、车鸣声等声音,因为这类声音使其对事物和位置辨别、判断的过程产生偏差。因此,需要考虑隔音设计,必要时可以采用隔音板。在安全性考虑上,当出现紧急状况时,智能化定位的检测系统应及时启动自动报警装置,向盲人的家人和急救中心发出求救信号。当出现火灾时,智能语音提示装置应以最快速度选择最佳路线,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疏散。
三、盲人的無障碍设计与改进设想
(一)户型设计
在室内空间的安排上,将使用者使用时间较长的起居室和卧室规划尽量朝南,使室内能够有更多的阳光进入,利于杀菌。空间尺度设计要适当,空间过大则增加行走距离,空间过小易产生磕碰,造成使用者内心压抑。室内的装饰材料应尽量布置为浅色,墙面设计为白色,以增加室内的阳光反射。调查研究表明,在室内空间中,居住者一天之中在起居室的时间比例最大,因此,设计时需考虑起居室与其它物理空间的布局,以缩短盲人进入室内各空间的距离。
(二)通道与地面设计
室内通道应处理成直交型等易于行走的形式,走道面积要适当加大,宽度约在1.2-1.5m。不同区域的地砖铺设应力求接缝平坦,避免人为地设置门槛等。室内应避免产生高度差,如有须做高度差的位置,高度应低于15mm。当走廊一侧与地面铺设有高度差时,应设置栏杆等安全设施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室内通道及地面铺设应平整而不光滑、结实而不松动、接缝平整而不积水。地面应采用不同材料来加以区分,提高盲人在室内的方位辨识度。主要行走通道地面应采用如花岗岩、陶瓷地砖等表面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避免使用木质地板、大理石等表面摩擦系数小的装饰材料做地面铺装,以避免使用者滑倒,提升使用者心理安全感。
(三)圆角处理
将房间拐角、四周墙壁尖锐处进行弧线设计,家具的边角进行圆角处理,减少盲人磕碰。家具应尽量设置在房间的四周,节省空间的同时也避免了多余隔断造成的障碍。设计前应多了解盲人生活、行走、摆放等习惯,尽可能避免增加“人为的”障碍。
(四)考虑通风与光照
光影是建筑的灵魂,通过窗户增加室内的通风和光照,为室内空间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与自然采光。采用单面反射玻璃,增加使用者的私密性,提升心理适应感。改进玻璃厚度,增加隔音设计以过滤室外噪音,保障其使用安全性。
四、结语
综上,在我国针对盲人的无障碍设计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盲人的生活仍难触“光明”。在人文主义、关注弱势群体的倡导下,盲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出行环境已经引起不同层面的关注。柳冠中先生指出,未来设计将以“衣、食、住、行、交流”为发展趋势,而现阶段的盲人无障碍设计,多集中于城市无障碍盲道、警报设施辨识等出行方面,欠缺针对盲人生活环境的设计与研究,因此,盲人无障碍设计在广度与深度上仍需努力。
参考文献:
[1]田中直人,保志场国夫.无障碍环境设计—-刺激五感的设计方法[M].陈浩,陈燕,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高桥仪平.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M].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胡新明,陈紫嫣. 盲人用品触觉感性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 2016(10):103—107.
[4]陈鸿雁.非视觉的深度感知—-针对盲人的设计研究[J].美术学报,2004(4):62-66.
作者简介:
唐卫东,硕士,南华大学松霖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管凯伦,南华大学松霖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6956D528-B5F4-4810-A7C1-094204267F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