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王宇婷
摘 要:城市园林是一个地区景观特色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一个地区园林文化与历史发展的水平与历程,也是一个地区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名片。燕赵地区园林造景手法分析以北京市玉渊潭公园为研究对象,介绍玉渊潭公园的历史与背景,推演其历史造园图形,并对其造景手法进行探索。框景、障景、夹景、借景、对景、镜景、添景等典型的造景手法在玉渊潭公园中均有体现。此外,经济、自然、地理以及文化等方面对玉渊潭公园的造景手法都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玉渊潭公园;造景手法
一、引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洗礼,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与独特结构的园林景观,并积淀了深厚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动静结合”与“叠山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的造园特征。大到园林整体构建布局,小到园林中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能体现出造园工匠的独具匠心与别具一格。园林虽然由人为设计建造,但如果合理搭配植物、山、石与水等园林要素,不会显现出明显的刀琢斧刻的人工痕迹,反而会给游者以浑然天成的感受[1]。
燕赵大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造就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燕赵传统文化。现今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把握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传统园林文化的平衡关系,如何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审美需求的情况下,更完整地保持公园的传统造园特色。在这种背景下,选择燕赵地区典型园林(例如北京市玉渊潭公园),了解其造园历史与发展历程,分析其造园手法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保留和弘扬地区优良传统文化特色,提升公园的文化品位与文化特质具有重要的意义[2]。
玉渊潭公园将天然环境与公园构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堪称世界园林艺术的奇观。“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主题在玉渊潭公园的景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首先介绍了玉渊潭公园的背景与历史沿革,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同时结合园内的典型景观对其造园手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玉渊潭公园的历史造园图形进行了推演。
二、研究背景
玉渊潭,因水得名。辽金时称钓鱼台,元朝时期又名玉渊潭,清朝乾隆皇帝在此修建行宫(如图1)。建国后,更名为八一湖。20世纪60年代,北京将玉渊潭改名为玉渊潭公园。玉渊潭公园现为北京市历史著名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园面积132.38公顷,水域占地面积为57.92公顷。全园共有4个景区,还有樱花园、湿地园等特色景园,是市民们茶余饭后休闲观景的绝佳场所。玉渊潭公园总平面图如图2所示,近年来修建了樱落花谷等4个景区。玉渊潭公园游览路线如图3所示,两条路线各具主题和特色,路程相近,游客可自行选择北线赏花游与南线文化游两条路线。
玉渊潭公园中最出名的便是樱花园,规模之大在国内都是屈指可数。樱花园面积达26公顷,载有上千株樱花,獲得了北京地区“樱花八景”的美誉。每年春季,樱花绽放,伴随着公园举办的樱花节活动,吸引了国际国内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赏花,玉渊潭公园已成为一张北京对外交流的典型的名片。
樱落花谷景区建于游客服务中心南侧。玉渊潭公园管理中心通过对公园基础地形的利用改造,利用景观设计知识与风水理论为游客提供了除樱花园外另外一个能休闲娱乐的赏樱地带。南山观樱于2020年6月对外开放,延续了具有独特樱花特色的景观。樱花落谷景区以丰富的赏樱活动带给不同年龄段游客难忘的游园体验。游客在引水湖景区可向西远眺樱花园美景,也可立于留春园与樱花园隔湖相望。中山岛亦是游客观樱的另一佳地。樱花园既体现玉渊潭公园文化、又兼具生态景观,形成了与西侧湿地园水系和东侧芝径园旱溪相呼应的小桥叠水、亭廊环绕的园林景观(如图4)。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与重点,不可避免地受到全国经济建设的倾斜。北京作为古代的都城有800余年的历史,大多数的园林都是为皇家官宦所造,以供其赏乐游玩,规模宏大,在经济良好且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北京的园林由打猎、生产等实用性功能慢慢向满足人的情感与审美需求转变。
(二)自然因素
北京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天气干燥、水资源较少。所以,玉渊潭公园中的水域面积较小,假山、假石和植物造景较多,被赋予一种北方的刚烈之美,展现出率真刚强的特色。由于北方气温较南方低,且降雨量较南方少,玉渊潭公园中种植的树木大多为青杆、白杆、云衫、花旗松和杜松等乔木。为了让园中的景色一年四季都不乏色彩,选择适合在不同季节生长的树木花草进行搭配,让园中景观一年四季展现出各具特色的画面。
(三)地理因素
北京园林属于皇家园林,历史上主要供皇室贵族或官宦使用。玉渊潭公园的造园地点较为自由,规模也没有受地域及政治因素的限制,空间宽敞,将山川溪流纳入其中,气势磅礴,亦有吞吐日月之势,足以体现皇家园林的威严。皇家园林力求突出皇权特征,又由于皇帝为了国土常常南征北战,于是在造园的风格上也体现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园中山石宏伟,植物高大,呈现恢弘壮阔的景观风格[3]。
(四)文化因素
以北京地区为代表的北方园林,从商朝开始,随着朝代更迭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相对成熟。最初的园林是给皇室官宦游玩享乐的场所,普通百姓很难建造属于自己的私家园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精神需求的提升,园林开始逐渐与自然相融,权贵色彩逐渐褪去。北京园林为了体现皇家的权威,在园林布局上处处体现对称以及秩序感[4]。园林内的主打色彩也均以色彩鲜艳醒目为主,处处体现着皇室的雍容华贵,这在玉渊潭公园中随处可见。
四、造景手法分析
(一)框景
框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比较常见的造景手法之一,利用门框等具有一定规则形态的人为或天然的框架,将公园内美丽的景观选择性地框入其中,形成如嵌入相框中图像的造景手法[5]。玉渊潭公园中钓鱼台古亭运用了框景的造景手法(如图5)。其框景手法主要是通过其框洞的设立实现的。立于钓鱼台古亭中,透过古亭的框洞眺望远处的亭榭楼阁,近处的湖水尽收眼底,引导游客在这些位置驻足逗留,洞内洞外的景色相互交融,给游客以移步异景、渐入佳境的感觉。玉渊潭公园中的玉渊潭宴集诗序石塑也运用了框景的造景手法,将远处的树木与小路框入景中。与实心的石壁相比,将石塑中间挖空营造出框景的造景手法使得石塑与周边景色自然融入一体,不至太过突兀(如图6)。E8D3731D-1840-4407-9468-A51E9B498B02
(二)障景
障景别名“抑景”,指的是能够遮挡视线、掩蔽空间的景物,主要为营造“幽深曲远”的园林意境。障景按具有遮挡视线的景物的布设位置可大体分为三类:入口障景、端头障景和曲障[6]。入口障景是位于景观入口处设置的景观,以求达到欲扬先抑、层层递进以及使美丑对比更加鲜明的景观效果;端头障景位于景观的末尾,是为了让游客回味无穷、余韵不散而设置的景观;曲障则是运用各类建筑,在宅院中最为常见。障景具有激发审美情趣、障丑显美以及增加園林层次,丰富园林景观的作用。在游客游览的过程中,利用樱花进行遮挡,游客在观赏樱花的同时还体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如图7)。图8所示是障景在玉渊潭公园中应用的又一典型实例,樱花挡住了中央电视塔周围的景色,游客站在樱花从中抬头仰望,给游客一种中央电视塔被樱花簇拥的感觉。
(三)夹景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野通常会很宽阔,很难达到较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因此,为了突出景观的美,将道路左右两侧栽种树木或设置假山等加以屏障,以形成狭长的空间来营造特殊的景观氛围的手法叫夹景[7]。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等最突出的造景手法之一,对提升公园内景观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夹景与障景一样是一种具有抑制性以及控制性的造景手法,通常游客很难一开始就发现夹景的魅力,需要步步探求,从而带给游客一种神秘感。夹景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满足了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与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人与景观之间情感的交流(如图9),微雨朦胧,樱花丛中小路蜿蜒曲折,洒满了花瓣,如此清幽闲净的氛围留给游客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又如玉渊潭公园中,一条幽静的小路在两旁树木的中央向未知的道路深处延伸,这是夹景的另一典型范例(如图10)。
(四)借景
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借景中常用的方法有开辟赏景透视线、拨除障碍景物、提升观景点的海拔等。借景的对象通常包括:人、动植物、山川河流以及虚拟的景物。玉渊潭公园就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视界中来,比如远借中央电视塔为背景,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时赏景,景象曼妙(如图11)。借景是中国园林造景的传统手法。要想充分利用借景需要做到两点:首先,做到“借景有因”;其次,适当设置人工借景对象,为了艺术意境的需要,当选择不到合适的自然借景对象时可以采用此法,以丰富园林的景观内涵。
(五)对景
对景是园林构景手段中常见的手法之一。从A景观点观赏B景观点,或从B观赏点观赏A观赏点的构景方法叫对景。对景讲究对称原则,当景物恰好在观赏者所处轴线的正中便是对景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当运用于较大规模的景观时,景物可与园林整体对称轴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根据园林内的实际地形要素及景观结构,合理运用对景的造景手法,才能更进一步的彰显景观的对称美。玉渊潭公园中的典型实例如图12所示,堤桥与远处钓鱼台隔湖相对,游客既可站在中堤桥上远眺钓鱼台,也可立于钓鱼台中观赏中堤桥的美景,是对景的典型应用示例。
(六)镜景
镜景即在园林景观中通过人为设立的镜子或水面等具有反光的湖面所形成的景色,使得景色更具幽远深邃的意境[8]。由于园林用地有限,巧妙利用镜景的造景手法可以使园林景色虚实结合,增添一份神秘的色彩。玉渊潭公园中的石桥则是镜景的典型应用实例(如图13),石桥景色倒映桥下的湖中,微风荡漾,湖面中的石桥倒影波荡起伏。杨柳依依,万千柳丝垂帘,游客立于桥上,更觉静谧悠远。 倒映在湖中的中央电视塔是镜景的另外一个典型例子(如图14),巨大的湖面宛如一面明镜,将虚拟的镜像与实物分隔开来。
(七)添景
添景的作用是补偿远处的自然景观或人为景观之间缺少的过渡景色,可以有效地解决园林景观缺乏空间层次感的问题[9]。例如将一些不起眼的花草树木作为补充景观添加到建筑小品与远处的亭榭楼阁之间便可形成添景[10]。图15所示是玉渊潭公园门口处的摆放的蘑菇状花坛,使得游客进入公园目光即被入口处的花坛所吸引,有效地弥补了入口处景色匮乏、缺少过渡的情况。
五、结语
玉渊潭公园地处北京,其造园风格的发展深受北京经济政治地位、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人文历史以及文化特质的影响。本文还对玉渊潭公园的造景手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运用了框景、障景、夹景、借景、对景、镜景以及添景的造景手法,充分体现出了设计者的智慧与思想。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应最大限度地保持玉渊潭公园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底蕴,依据现代文化,改良与创新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推陈出新,才能使玉渊潭公园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园林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参考文献:
[1]令狐博,汪勇翔.浅析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以玉渊潭公园樱花东园四期为例[J].文化产业,2020(24):32-33.
[2]王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设计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24):115-116.
[3]罗容.地域文化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影响因素分析[J].大众文艺,2020(24):47-48.
[4]王銘国.台湾私家园林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4.
[5]唐铀钧,秦华.“框景”在当今国外景观中的运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43-146.
[6]莫玉秀.广西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8(16):124.
[7]贾娜.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艺术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9):94-95.
[8]章佳佳.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家,2021(1):52-53.
[9]李艺琳.明清文人花鸟画中园林花卉的文化意蕴与造景手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10]胡雯.探析中国古典园林中造景手法的运用——以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9):77-78.
作者简介:
赵丹,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宇婷,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E8D3731D-1840-4407-9468-A51E9B498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