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自主游戏课程优化路径

2022-05-20 08:56潘丽新
辽宁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安吉游戏安吉创设

潘丽新,王 美

(大连市实验幼儿园)

2021年,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以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不断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水平。“安吉游戏”作为浙江省安吉县多年改革探索的教育模式,其在游戏观、游戏组织形式、师幼关系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国内外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与研究。2021年4月,辽宁省教育厅召开了辽宁省安吉游戏推广启动会,会上解读了《辽宁省安吉游戏推广实施方案》,旨在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推动幼儿园游戏实践探索,明晰“安吉游戏”推广实施的目标和任务,指导各地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推动辽宁省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我园作为“辽宁省生活及游戏观察与指导研究”基地园,立足园所文化和园本特色,大胆革新,积极探索,开启了以优化、提升为目标的自主游戏课程研究与实践,从理念学习、课程实践、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材料投放、教师角色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自主游戏课程园本化的管理机制、实践路径、行动策略,也正在进行着“把游戏权利还给孩子”的游戏课程改革。初期的探索,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园本化游戏精神和游戏效果的落地,也让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各方面发展与之前有很大进步,游戏中的幼儿是生动的、创造力十足的,这坚定了我们实施好“安吉游戏”的信心和决心。

一、基于“安吉游戏”精神,重塑自主游戏中的儿童观

(一)关注理论引领,悟析“安吉游戏”儿童视角的意蕴

推广“安吉游戏”,优化和改善幼儿园自主游戏实施的有效性,应从改变和塑造教师的观念出发,让教师真正理解“安吉游戏”理念背后的实证支撑,并识到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意义。我园在自主游戏项目实施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围绕“安吉游戏”、自主游戏等关键理念开展了教师主题阅读活动。比如:每周设置的“自主阅读日”,开放阅读室,教师自选资料进行阅读,随时将学习的经验、观点与同事交流、分析;由青年教师组建游戏项目教研团队,开展“安吉游戏”、自主游戏专题文献综述分享会,设计“文献导读记录单”(如表1),引导教师整理和记录从刊物、书籍中获取的具有实践借鉴价值的主要内容,汇集成“理论口袋书”分享给全体教师,便于其进行拓展性学习。

表1 文献导读记录单

首先,我园通过阅读、倾听、交流等多维度文献研究法,引导教师明确“安吉游戏”的三重意蕴,即捍卫儿童游戏权利、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彰显学前教育品格。其次,我们研究分析了“安吉游戏”与自主游戏之间的关系。自主游戏是幼儿园一直以来坚持探究的领域,是“安吉游戏”的内核本质,是幼儿根据自身兴趣与需要,以游戏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建构的活动。“安吉游戏”以“把游戏权利还给孩子”为精神准则和行动指南,充分体现了基于儿童视角的实践基点,也引领教师从游戏环境、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方面落实对儿童游戏自主权利的保障。这些理论内涵的重建,为我园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自主游戏优化探索建立了科学认知,为教师明确了自主游戏对于儿童生命发展以及幼儿园教育的重大意义,也为幼儿园借力自主游戏课程激发和培养幼儿主动、独立、创造、探索、合作等游戏精神提供了依据与支撑。

(二)聚焦访谈清单,调研自主游戏的实践现状

若想实施科学、开放的自主游戏课程,就需要掌握教师群体的普遍认知现状和已有的理论储备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教师在后续的实践中找准方向,让幼儿园自主游戏课程建构实现有效目标。我园依据访谈法设计自主游戏的调研问题,了解教师在自主游戏的理论掌握、实施、观察、解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对访谈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有40%的教师提出了“什么是自主游戏”“主题游戏是自主游戏吗”“自主游戏中对幼儿放手程度如何把握”“如何增强幼儿游戏的自主权”等问题。这表明教师对自主游戏理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传统的教师主体意识到幼儿主体意识的转化过程存在阻碍。调研结果让我们意识到解放教师思想是实施自主游戏初期的重要内容。

结合调研数据,我园召开了访谈沙龙活动,回溯了访谈中全体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困惑,以“体验自主游戏特点,发现游戏观察契机”为主题,针对调研数据组织了工作坊体验式沙龙研讨会。全体教师通过观看坐落在中国贵州的“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也称“中国天眼”)的建造视频,明确游戏主题,并将其自主分散到幼儿园活动区进行游戏材料的收集,引导幼儿创作不同风格、充满创意的“中国天眼”建筑作品。教师立于幼儿视角,思考“自主游戏体验对实践的启发有哪些”“游戏体验中会有哪些游戏观察的契机”等问题,以智慧分享为牵动,强化了自主游戏中的“放手”意识,提高了对自主游戏材料投放的认知,完善了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支持策略,实现了“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把真正的游戏还给儿童”的游戏目标。

(三)立足需求导向,建构自主游戏的改革路径

基于对“安吉游戏”、自主游戏专题的文献研究和园本化调研,我园针对自主游戏课程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实践方向进行了梳理,建构行动计划及目标路径。从理念出发,提出了开放(包含思想开放和行动开放)、放手、相信、不怕麻烦、通力协作等关键词,统一了研究思想。依据《辽宁省安吉游戏推广实施方案》提出的“理念、环境、教师、教研”四个任务目标,界定了涵盖“游戏环境—游戏空间—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的自主游戏课程改革路径,建立了以解决动态性实践问题为导向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教研机制,形成完整的目标路径及行动指南。

二、基于多视域环境创设,变革自主游戏中的课程观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指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对幼儿游戏活动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安吉县幼儿园的教师没有教幼儿如何游戏,但幼儿的游戏水平却普遍较高,这得益于他们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幼儿园创设合理、有趣的环境,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因此,我园明确了自主游戏课程的实践攻关策略——开启游戏环境创设,从多视域出发,进行包括游戏环境、游戏空间、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四个方面的调整和探索。

(一)创设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环境不只是一种观赏性的存在,还蕴含促进幼儿获得新发现和新感受的资源,因此教育内涵的显现就存在于“儿童视角”之中。理念的先导性,让我们在自主游戏课程改革优化过程中,建立了“儿童视角”的课程观,把自主游戏环境中每一处的丰富、完善都视为“儿童视角”的产物,把研究儿童、理解儿童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前提,立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支持儿童游戏、学习与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引导教师反思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投射出以往教师对自主游戏环境创设的理念误区——主要聚焦在成人中心和任务取向,无视儿童的需要,造成空间和材料的浪费。我园以问题为研究核心,教师共同思考并挖掘自主游戏环境创设的“儿童视角”。

1.用“儿童视角”创设游戏环境

我园引导教师将环境与幼儿的游戏和学习联系起来,教师以幼儿快乐、投入、满足和不断获得新经验作为环境创设的目标,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对游戏的兴趣、需要以及探究进度,从而追随幼儿的发展,创设附加吸引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游戏环境。

2.按儿童成长规律安排游戏场域

我园要求教师把自主游戏环境中1.2米以下的物质空间全部转化成由幼儿依据自己游戏需要而自主安排、自由使用的游戏场域,让这一部分的空间元素全部彰显幼儿游戏与学习的痕迹。

3.为幼儿的游戏环境“留白”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探索是一个不断生成、动态的过程,游戏中幼儿会有新发现、新问题、新思考,也会产生游戏的成果、作品。针对这样的游戏发展形态,我们要求教师坚持为幼儿游戏环境“留白”的创设要点,能够满足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自由地留下自己的发现、问题、成果、作品,而不是让原本属于幼儿的环境被教师设计的环境所限制。在实践中,除了1.2米以下的环境,我们还把原本悬挂在游戏区上空的悬挂装饰都拿了下来,空中的“留白”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会自主安排游戏中一切有趣的、有形的成果,在空中的环境创设中换上自己的游戏作品。

(二)发挥环境创设的共同参与效应

幼儿在自主游戏环境创设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幼儿是旧经验与新经验的联结者,是游戏故事的讲述者,是游戏活动内容的内化者,是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只有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才能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基于对“儿童视角”环境创设要点的分析与梳理,我园首先从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实践入手,教师发挥环境创设协调者的作用,引导幼儿参与自主游戏环境的完善与调整。

1.游戏所需:参与环境设计

从自主游戏区域的空间布局开始,教师通过访谈法,带领幼儿一起交流、思考,了解幼儿想要采用哪些设计方法对游戏区域空间进行布局,引导幼儿自己绘制游戏区域的布局图。教师采用推荐和投票的方式,了解幼儿游戏中喜欢并需要的游戏材料有哪些,发起收集材料的活动倡议,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同时协调家庭参与的力量。幼儿园在公共区域设置材料“百宝箱”,展示幼儿收集到的材料,这里也成为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材料“补给站”。在幼儿的游戏中,他们能让成人觉得不起眼的物件成为宝贝。对于幼儿而言,参与游戏环境设计的过程也是探究、游戏和学习的过程。

2.游戏生成:丰富环境互动

幼儿园的环境与课程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环境是课程生成的土壤,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生成新的学习;另一方面,课程也会生成新的环境,课程实施需要获得某种特定环境的支持,而课程开展的过程与成果也会促进环境的改变。

自主游戏课程实施中,我园以“游戏生成”作为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丰富课程内容的“跷跷板”,幼儿每天游戏的计划、过程和生成都会展现在与游戏场地一致的游戏环境中。比如,在自主建构游戏中,幼儿生成了“航空站”游戏,在自主建构区创设航空主题情境,随着游戏的探索与深入,幼儿在环境中布置了游戏计划板,展示他们设计的具有“航空站”元素的图纸;幼儿根据游戏经验的需要,收集了很多航空航天相关的图片投放在环境中,多渠道丰富认知;幼儿依据建构主题,将区域中的材料不断丰富,支持游戏持续推进。可以说,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环境不再是外设的、凌驾于幼儿之上的,而是从幼儿自己的立场出发,为环境赋予了课程的涵义,这就是幼儿追寻与环境共生的过程。

3.游戏故事:融合环境反思

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后,教师应引导其进行反思、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随着对“安吉游戏”精神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与理解,我们也持续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后的反思。游戏后,教师会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来画出游戏故事,幼儿会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游戏故事展示在游戏环境中。幼儿以游戏故事的方式参与环境创设,呈现了他们游戏的痕迹,按照“安吉游戏”经验,游戏故事是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叙述和表达,这也是安吉幼教理念关键词“反思”的一种体现。幼儿绘制的游戏故事在班级的墙面、阅读架等空间环境展示和存放,幼儿可以反复翻看,跟自己的游戏“对话”,这也蕴含着更多的思考,所以这是自主游戏课程助力幼儿游戏水平提升的有效方法。

(三)调整自主游戏的时空环境

长期以来,自主游戏环境大多是以领域性来划分和呈现的,我园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提出的“安吉游戏”室内环境表现特征,对自主游戏环境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1.环境创设:变“领域性”为“情境性”

开放的、功能不固定的空间可以满足幼儿玩各种游戏的需要。我们将原来混龄共享自主游戏区的标识全部撤掉,用玩具材料架分隔成六七个活动区间,增加区域联动。这些区域不再刻意强调明确的区域功能定位,在同一个区域幼儿既可以画画也可以下棋、玩牌,既可以玩橡皮泥也可以拼图、搭建,一切由幼儿实际开展的活动来决定。幼儿可以在任何区域玩任何他们想玩和可能玩的游戏,所以每个区域的功能是随着不断变化的游戏主题而变化的,幼儿依据自己设计绘制的区域标识来命名,将一个阶段持续开展的游戏活动创设成一个空间区域,以建立幼儿的场地归属感,支持幼儿持续地推进游戏主题活动。

2.材料摆放:变“主题性”为“分类性”

传统的按领域划分的自主游戏中,往往以领域学习和探究的内容来定位材料的使用功能,幼儿进入区域后只会用指定的材料玩指定的游戏,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受到限制。而在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将材料的投放原则和投放策略进行了改变,补充了低结构材料,并通过分类摆放的方式进行收纳。

在改变后的自主游戏区域中,教师和幼儿建立一个共同的规则,幼儿只要做到游戏后将物品、材料归位,就可以随时随地取用,这样一来,游戏时少了很多“老师我想要一个材料”“老师这个我可不可以玩”的声音,也没有了材料的功能标签,一种材料可以为幼儿的多种需求服务。

3.游戏时间:变“限制性”为“开放性”

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充足的游戏时间保障。熟能生巧,多玩生智。我园的教师在优化改革初期,普遍反馈游戏时间不够的问题。我们经过实验班、实验周的尝试,重新制订了幼儿园的一日作息制度,在统一的方向引导下,将安排一日生活时间的权利放手给了每个班级的教师和幼儿。除了餐点时间、睡眠时间、户外游戏时间、集体分享时间、来园离园时间以及其他阶段性的集体活动时间,其他在室内的时间,幼儿都可以在活动区开展自主游戏。我们将大量的集体等待时间都融合到了自主游戏时间,让幼儿不再听着铃声开始玩,又听着铃声结束玩,时间的保障,让我们看到了幼儿游戏的意识、游戏的能力、游戏的兴趣均有所提升。

4.游戏展示:变“固定性”为“灵活性”

在自主游戏课程常态化实施中,教师利用多种观察方法来捕捉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效果与需求,在《辽宁省幼儿园游戏活动十项建议(试行)》文件的科学引领下,教师以“及时动态地改造、完善环境”为原则,关注游戏环境对幼儿游戏前、中、后每个阶段的支持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分析,很多教师发现,随着幼儿游戏自主性的不断提高,游戏中的自主生成也越来越多,作品数量提高,游戏方法和游戏经验会随时被记录,游戏成果被保留下来继续探索。由此,引发了教师在自主游戏中的思考和调整。

教师首先通过合作研讨,结合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将游戏生成的成果、作品等进行归类,分为立体类、平面类、记录类、场地类等;明确类别后,教师调整自主游戏环境,针对不同游戏形成的成果,创设多种多样的展示环境。在改造和完善中,原来区域中装饰性陈列植物换成了空空的台面,留给幼儿摆放游戏后形成的作品。以往的幼儿画作及记录单也被移到了幼儿触手可及的展示板上,他们可以随意设计、布置,也可以融合富有美感的设计与创意。游戏展示环境在被教师“留白”的前提下,填充了越来越多幼儿探索、学习、成长的“痕迹”,让游戏展示在幼儿的主导和支配下灵活多样。

三、基于问题实施园本教研,深化自主游戏中的教师观

《辽宁省安吉游戏推广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问题导向、基于实践、研训一体”的培训机制,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安吉游戏”中,教师的作用更多体现为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安全守护者,彰显了专业性和独特性。自主游戏优化探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园从园本教研层面,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自主游戏课程的主题开展研究。我园通过共性问题,引领教师对现场教研、案例式教研、游戏现场观摩、游戏视频回放和照片展示、课程故事叙事等形式进行反思研讨,解决游戏组织、观察、回应、指导等方面的问题,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教师以教研指导实践,进而探索规律,提高教研效能。

(一)通过任务驱动式研讨达成共识

在我园,以往都是每位教师自己设计并布置所负责游戏区域的环境,本次教研通过合作的形式,把全园负责同一类自主游戏区域创设的教师集中在一起。每个小组的教师围绕“环境创设调整实施中如何体现儿童视角,提高幼儿的参与程度”“从儿童视角出发,如何选定区域游戏的主题,主要的来源会有哪些,投放材料的类型会有哪几个方面”两组问题进行任务驱动式研讨。研讨后,形成经验,进而促进教师团队达成共识。

一是儿童本位。游戏主题内容应该关注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需求,尊重并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环境布局、材料摆放应遵循儿童的视域。

二是开放创造。材料和环境的开放中,低结构材料与高结构材料都要有,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可以有所区分。

三是追求共生。区域环境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按照幼儿园的课程进程每月调整,并且应该是生成性的调整,是基于课程、基于儿童的需要所更新或延续的。

四是主题参与。教师要经常在游戏创设前问一问幼儿想玩什么,在每次分享交流中问一问幼儿还需要什么,还想增加什么,引导幼儿玩一玩、画一画、说一说。

(二)通过活动回顾交流实施策略

通过自主游戏的不断实践,教师逐渐意识到游戏后的回顾环节是生成课程并助推游戏深度发展的关键,但教师对于游戏后什么时机进行回顾、如何组织回顾、回顾中问题的引导以及追问等存在很多困惑。教研前期,我园两位青年教师现场展示了自主游戏活动,分别是科学区自主游戏和建构区自主游戏,并用叙事的方法介绍了游戏的课程故事。观摩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以混龄组为单位,围绕游戏观察记录单中的要素整理观察结果,并通过小组研讨的方式,讨论教研的核心问题,汇总小组研讨观点。

教研现场活动中,每组教师利用手机软件将前期研讨的观点投放在视频屏幕上,并围绕“在回顾活动中,教师运用的观察指导行为或策略有哪些”的话题,交流了研讨的成果。最后,教研主持人汇总了研讨的结论与观点:一是游戏现场观摩中教师运用的观察指导策略包括对话推动、环境材料支持、平行游戏、参与游戏、总结提升经验等。二是展现的观察智慧包括:及时介入,以期启发幼儿;错时观察,合理调配时间;及时追问,生成探索主题。三是回顾环节,教师把产生的新游戏作为重点分享的内容,给幼儿设计表达的机会,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体验游戏,同时关注到幼儿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问题带到集体中交流,引领更多教师深入思考。

基于“安吉游戏”精神的自主游戏课程优化与改革的实践探索,将历史与未来的幼儿游戏研究相统一,具有深远的未来意义。虽然,我园的研究与实践仍处在初浅的阶段,但通过改革的坚持与坚守,我们看到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幼儿成长的变化;看到了教师专业自觉意识的提升,专业能力得到发展。自主游戏课程的根本始终落实在育人、育才的任务上,也正是在“安吉游戏”精神与经验的引领下,我们深刻领会了“游戏是幼儿生命”的真意,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他人互动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内在潜能得到激发,生命的灵动得以凸现。

猜你喜欢
安吉游戏安吉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小丑拉绳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看到了什么
“安吉游戏”的材料投放及其启示
“安吉游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