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李 明
(辽宁省农村实验中学)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高中阶段具备主体意识,能够基本理解劳动教育目标,对劳动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以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投身于实践中。我校通过劳动教育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增强劳动意识,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的,也为其今后立足社会积累一定的经验。
劳动教育是有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环,具有实践性。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其以动手实践的方式,塑造自己,创造世界。
新时代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9世纪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学生可以直接从自主劳动实践中获取基本的劳动习惯和技能,这种方式要比书本知识更有效、更长久。
劳动习惯和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反复的劳动实践。现今有些高中生由于课业繁重或家长溺爱,长期忽视劳动,生活独立性差,缺乏自主的劳动习惯与能力,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配合的三位一体育人机制,为高中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发挥其自主实践的潜能,激发其劳动愿望,使其热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养成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习惯,学会劳动本领,提高专业的劳动技能,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热爱劳动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规范劳动行为,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事实上,学生只有经历过辛勤劳动的洗礼,自主实践挥洒劳动的汗水,涵养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态度,才能彻底摒弃那些轻视劳动、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实践表明,学生自主实践下的劳动教育培养出的勤俭节约、踏实肯干、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意志品质的磨练,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和自强自立的人格塑造。学生主动积极劳动,践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德行,可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劳动教育是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通过双手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可突破学习场地、课程内容和实践方式的局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探索未来,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借助于教育中的劳动,学生在不断自我验证的过程中,运用科学原理和专业技能加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劳动经验,进而自我创造与自我超越。我们引导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劳动教育目标,自制劳动方案,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实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我们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创意性劳动,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劳动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劳动的目的、价值、意义的认识以及对劳动的态度。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自觉强化“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意识,用双手和智慧去创造人生,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劳动教育最本质的价值目标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提升对劳动的内在热情和劳动创造的积极性。不管是从事简单劳动、一般劳动、体力劳动,还是从事复杂劳动、重要劳动、脑力劳动,就劳动本身而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且值得尊敬的。学生通过自主实践下的劳动教育,尊重劳动职业,克服各种困难,厚植社会劳动情感与情怀,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自觉强化奉献意识,进而增强责任意识。
我校从1958年建校起就确立了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劳动教育特色。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以通用技术教室、模拟驾驶室、缝纫手工教室、美厨工坊、木艺工坊、实践农场等资源,构建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充分满足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的需求。学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摸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学生自主实践劳动教育模式。
对于全日制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其接受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校期间,学生全程参与校园日常环境卫生清扫及个人内务整理。集体劳动以班级为单位,净化走廊、楼梯、水房、操场、花圃等校园公共区域,学生自主选择任务,承担分担区的清理和养护工作;自我劳动以学生宿舍内务整理、教室座位整洁为主,学生坚持自理、自律、自强;公益劳动以垃圾分类为主,将校园可回收垃圾放置到指定回收箱,废物利用,物尽其用。这些日常生活劳动的坚持,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征集劳动志愿者参与学校管理,不同岗位的学生尽职尽责,互相检查、监督,形成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全员参与劳动的新局面。
同时,我校切实发挥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以多种宣传方式鼓励家长改变家庭劳动观念,倡导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家庭劳动习惯与劳动品质的养成。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学生每天都会参与家庭劳动。学生通过精心布置、整理自己的卧室,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对家庭公共区域的打扫、清洁、垃圾分类,做到集体的事情一起做;通过帮助社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到公益的事情争着做。各年级学生每学期都会选择一次最有意义的家务活动进行劳动成果展示,既锻炼了学生的各种生活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家庭归属感与责任感。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阶段要在高一、高二年级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开设了劳动理论课、劳动技能课、劳动创意课、劳模讲堂、职业体验课等多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课程设置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转化为主线,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开展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学习活动。采用项目学习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以设计探究为学习范式,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独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践体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佐证材料。这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多以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临真实的劳动场地,经历科学策划、全员参与、合作探究、深化重组、综合能力、多元评价六大环节,从而使学生对劳动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双重认识,为自主创新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发挥学校和地区优势,利用本校及区域内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资源,联合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职业体验课程,其主要的形式有四种:一是农业生产劳动体验课,利用我校劳动实习实践基地和丹东农业科学院,实地参观体验常规蔬果种植、特种植物种植与家畜、家禽规模化养殖;二是工业生产劳动体验课,联系当地企业,如精密仪器公司、食品公司、酒厂等,实地参观体验汽车增压器、零部件生产、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葡萄酒酿造等;三是手工设计劳动课,参加与体验满族荷包制作、端午节挂件制作、剪纸篆刻木艺制作、废旧物品创新制作等;四是美厨工坊劳动课,学习制作满族特色食品,了解满族的民俗文化。
学生在真实的职业体验活动中,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职业工作内容,逐步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又在普通工作者身上学习到爱岗敬业精神,涵养了热爱家乡、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这些经验可为今后进入大学、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依托天时地利人和,我校把传统农业生产作为劳动教育的基础底色,以设施农业为辅,融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开展自给自足的生产劳动,深化学生对现代劳动及劳动价值的理解。学校拥有30亩试验田,有10栋环境安全型温室,作为校内生产劳动实习实践基地。每班都会分领一片班级劳动田,学生开展自选菜种、平整改良土地、设计种植搭架、松土施肥、定期浇水、除草采摘等劳动实践实验,分班、分人管理,责任到班、到人。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通过丈量土地、培育种子、观察农作物生长等,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学校配备了劳动教育师资和外聘专家队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经营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幸福田”。在收获的季节,学生品尝胜利果实时,既感受到劳动付出所带来的喜悦,也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艰辛,意识到要勤俭节约、自力更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社团活动是我校劳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载体。多年来,我校坚持在每周四下午的八、九节课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在24个社团中,与劳动特色相关社团有绿野青峰环保社团、手工社团、果蔬种植社团、花卉社团、应急救护社团、模拟驾驶社团等。学生喜欢参加这类具有个性的劳动社团,自行制订社团章程、标志、活动计划、活动方案等,切实提升了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实现了社团活动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果蔬种植社团活动方案”中,社团成员通过实地调查做出可行性分析:“我校属于城乡接合部,校内土地面积盈余,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现已规划为实习实践基地。部分同学来自农民家庭,其家长具备种植经验,可指导我们进行研究。本次活动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参与的同学人数比较多,而且有两位资深学科教师进行指导,保证了活动的可实施性。”学校根据时令制订了相应的活动内容、预期目标。一是说出蔬菜及农作物的名称、样貌特征、生长特点,掌握“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环节,掌握一些种植方法;二是围绕种植的果蔬进行探索研究,了解简单的植物病虫害症状,提出科学的问题,合作探究,合理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四是端正劳动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学生在自得其乐的劳动社团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与劳动素养。
每个学期,学生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自主选择服务性岗位,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等公益志愿服务,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
根据就近原则,学生帮扶福利院的儿童,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清理内务,向他们捐赠图书,送上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传递祝福和温暖,实地体验志愿服务的收益和与喜悦。学生到社区、村委会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的志愿服务,切实把所学的疫情防控常识、防疫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身边生活环境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我校劳动教育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选择权,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拓宽“家校社”相融合的学生自主发展化路径,探索出一条“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劳动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劳动教育既具有渐进性功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劳动实践成果的反馈见证了自身的成长与进步;也具有发展性功能,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劳动实践实现了劳动素养的提升。我校劳动教育重视学生自主发展在梯度教育目标中所激发的内生动力。学生秉承科学精神,运用劳动技术实践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敢于担当,真正理解了劳动的内涵。同时,我校关注学生循序渐进的劳动累积,给予其进步性鼓励与奖励,并将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在三年的高中生涯学习和动手实践中掌握生存本领,具备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在勇争“劳动标兵”的过程中唤醒了自觉劳动的意识,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终身劳动”的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承担着综合育人的作用。我校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相结合:一是探索劳动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贡献,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学以致用,精进专业技能,增长见识,悟道理明是非,在做中学、学中做;三是探索劳动教育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挥散汗水,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磨炼意志、强身健体;四是探索劳动教育与美育相结合,创造精美的作品共同分享,美化环境。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相结合,最终实现了学生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以及美感的涵养。
要想建设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就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我们这一代劳动者弘扬、坚守、传承劳动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校通过劳模讲堂、“非遗”进校园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执一事,终一生”的信念,付诸“钻一行,精一行”的努力,成就“工一技,匠一心”的品质。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将习得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运用到生活实际,让劳动精神“活起来”。
总之,劳动教育让高中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自我,不断提升劳动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劳动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校将继续坚守“立足农村,全面育人”的劳动初心,勇担使命,不断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模式,真正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