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三个课堂” 促进学校教育“质效双增”

2022-05-20 08:56郭春伟孟志宏
辽宁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教研作业

郭春伟,孟志宏

(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二小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双减”政策使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校园,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锻炼身体、广泛阅读、扩展爱好。“双减”减去的是多余的、超重的、冗繁的作业负担,其根本目的在于“质效双增”。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而学校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在“双减”政策下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必须严把“质效”双关,围绕学生成长需求,整合多种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三个课堂(学校课堂、个性化服务课堂、社会课堂)”,达到“质效双增”的目的。

一、学校课堂:守住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呢?学校可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分层作业等途径。

(一)以研促教,以教促学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组织教师落实教研工作,创新教研形式,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学校可通过校本教研,理念先行,引领教师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理念的交流,在教研活动中磨练和提升,进而实现专业成长。学校可充分发挥各年段教研组的作用,围绕学校教研工作的总目标,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路径。

充分把握课堂时机,是教师提升育人水平的关键。名师课堂引领也是一种颇具实效的教研方式,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可创新课堂模式,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注重学科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能动学习、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学校还可组织新秀技能大赛、教师基本技能比赛、作业设计比赛等,以赛促教,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有力保障。

(二)优化课堂,打造精品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主导线”,是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减压线”。课堂教学若想有声有色、吸引学生,一定要合理安排,重视结构性和趣味性。如在数学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就难以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数学小游戏、小竞赛,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既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有效进行师生互动,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和谐师生关系。“双减”政策下,学校要更加重视“五育并举”,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对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的结构化、设计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精心设计、不断创新,让课堂具有美感、节奏感和趣味性,促进课堂既有智力挑战又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课堂进行巧妙设计。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小关卡、制订一个小目标、安排一个小奖励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究。

(三)统筹作业,科学合理

《意见》中指出:“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作业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诊断、巩固和分析学情等功能。过重的作业负担、过长的作业时间、过多的无效作业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作业设计。事实上,如今课堂教学与课堂作业不匹配的现象不容忽视,教师课堂上讲的是一个知识点,留的作业却是另一个知识点,而且机械重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另外,即使课堂内容与作业相匹配,也存在作业形式单一或是难易程度把握不当等问题。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通过有效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师要结合作业进行备课,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把作业作为课堂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备课时把作业“备”进去,变粗放作业为精准作业。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作业在减量的同时,可针对学科的重点和难点精准发力,设置基础型作业、提升训练型作业和综合型练习作业三个等级。各学科可积极推进小课题研究、艺术赏析、体育锻炼、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创意制作等多样化作业,特别是要科学设计探究型作业和实践型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通过每日作业公示、每月作业常规检查、每学期作业评比等制度来严抓作业质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时间,严格监督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四)研发课程,突出特色

没有富有特色的课程,便没有富有特色的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特色课程能充分考虑到时代特征、学生需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双减”政策下,学校应以国家课程为依托,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自主研发生成相应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特色课程。其中,校本课程可以结合地域特色、人文特征和学校特色开发;班本课程则可以结合学校和班级情况灵活设置;而特色课程可以创新多变,如低年级教师可结合学生年龄小、专注力差的特点设计培养学生专注力的课程。专注力是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动力功能,认知活动包括听知觉、视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执行、反馈等,专注力是让这些认知活动顺利进行的推动力。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可以达到提升其学习力的目的,最终实现课堂上的“提质增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比如拼图、积木、数字填充等,训练学生的专注力。

特色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创造空间。而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二、个性化课堂:实现课后服务目标

《意见》中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曾几何时,校外教育培训如火如荼,无数家长带着孩子奔波于各式各类校外培训机构,这加重了学生及其家庭的负担。“双减”政策落地后,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不复存在了。许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校内资源,整合校外资源,发挥好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有效作用。

一方面,教师通过督促、辅导、答疑等方式,帮助部分学生解决作业做不好、效率低等问题,让学生有时间做、有能力做、高效率做。同时,教师利用课后服务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综合素养不仅仅指向知识水平、答题技巧、学习能力,还包含问题解决、思维拓展、创新能力、协作沟通等更丰富多元的内容,这也对课后服务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学校合理引入资质齐全、质量上乘、信誉良好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例如,聘请社会知名专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走进课堂,实施个性化服务,让学生可以拥有特长,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使其学到一门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契机。

三、社会课堂:在实践中感悟真知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是学校进行全员教育、全程教育、生活教育、情境教育的有效场所,充分利用好社会课堂是解决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脱节的有效途径之一。社会课堂能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素质教育的落实,使校内知识学习与校外能力锻炼有机结合。学生在社会课堂可以探究自然,在集体生活中热爱集体,在生活中理解生活,在社会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升华知识,在锻炼中茁壮成长。

学校教育如果能与社会资源有机结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中小学校可以与高等院校、社会文化艺术团体、科技展馆、博物馆、军事基地、研学基地等合作,把各领域的专家请进校园,将各种艺术形式引进校园。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进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走进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体验意义。社会课堂还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融于生活,为学生将来的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生涯教育等打下基础。

社会课堂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也可以选择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学校可以结合实践,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研学实践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夯实书本上的知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通过社会课堂去实现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减压松绑,这正与“双减”的思路不谋而合。

“三个课堂”,一个整体,全面发力,可实现学校教育的“质效双增”。“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只要学校及教师踏踏实实地做,持之以恒地做,就一定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教研作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作业
我想要自由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