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波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广西 罗城 546400)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 以内的骨折。据统计,在所有骨折患者中,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约占六分之一[1]。目前临床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包括石膏外固定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等[2]。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3]。及时对此病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3 例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配合金黄膏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抽选2019 年8 月至2021 年5 月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3 例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中骨折类型为屈曲型的患者有53 例,为伸直型的患者有50 例;其中致伤原因为发生车祸的患者有22 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30 例,为平地摔伤的患者有32例,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19 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2 例)和对照组(51 例)。对照组51 例患者中有男性25 例,女性26 例;其中年龄最大的68 岁,最小的23 岁,平均年龄为(45.58±1.74)岁。试验组52 例患者中有男性25 例,女性27 例;其中年龄最大的67 岁,最小的24 岁,平均年龄为(45.59±1.6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试验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金黄膏进行治疗,方法是: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对其进行病情监测。对其血肿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处理,随后使用输液贴贴敷穿刺点。在对伸直型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需指导其保持坐位,将患肢外展并屈肘为直角,前臂处于旋前位。固定患者的前臂上部或肘部,握住患者患肢大小鱼际处,对其患肢进行对抗牵引操作(用时5 min)。改善患肢的短缩移位后,进行复位处理。对于屈曲型骨折患者,医护人员需协助其外展患肢,屈肘呈直角,使前臂处于旋后位。在实施复位操作时,使患肢处于背屈尺偏位(其余操作同伸直型骨折患者)。在确认复位效果理想后,为患者外敷金黄膏〔生产厂家:陕西奇力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陕卫消证字(2010) 第0017 号,规格:12 g〕。将金黄膏涂抹在纱布上,缠绕于患者骨折肿痛部位。将夹板置于患者前臂掌侧、背侧、桡侧、尺侧(桡侧夹板及背侧夹板需超出腕关节),将纸垫放置在掌侧夹板骨折近端处、背侧夹板骨折远端处及桡侧夹板远端处,使用束缚带进行固定。保持夹板松紧度的适宜,使患肢处于中立位,用三角巾将其悬吊于患者胸前。完成小夹板固定后,对患肢腕部进行X 线检查,复位效果不好需重新固定。若复位效果满意,可允许患者离院,并告知其于48 h后到院进行夹板松紧度的调节和药物纱布的更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除不外敷金黄膏外其余操作与试验组患者一致)。
1.3.1 临床疗效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其患肢肿胀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其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未缓解,其患肢肿胀症状较为严重。
1.3.2 疼痛症状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
1.3.3 腕部肿胀消退的时间和局部疼痛缓解的时间 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腕部肿胀消退的时间和局部疼痛缓解的时间。
1.3.4 解剖学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桡骨高度。
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的VAS 评分为(2.98±0.47)分,试验组患者的VAS 评分为(2.86±0.51)分;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VAS 评分为(1.02±0.54)分,试验组患者的VAS 评分为(0.81±0.43)分;试验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1) 2.98±0.47 1.02±0.54试验组(n=52) 2.86±0.51 0.81±0.43 t 值 1.2411 2.1855 P 值 0.2174 0.0312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腕部肿胀消退的时间、局部疼痛缓解的时间分别为(9.79±1.31)d、(7.77±1.58)d,试验组患者腕部肿胀消退的时间、局部疼痛缓解的时间分别为(7.35±1.42)d、(5.01±1.34)d;试验组患者腕部肿胀消退的时间、局部疼痛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腕部肿胀消退时间、局部疼痛缓解时间的对比(d,±s)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腕部肿胀消退时间、局部疼痛缓解时间的对比(d,±s)
组别 腕部肿胀消退的时间 局部疼痛缓解的时间对照组(n=51)9.79±1.31 7.77±1.58试验组(n=52)7.35±1.42 5.01±1.34 t 值 9.0666 9.5523 P 值 0.0000 0.0000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分别为(8.56±2.25)°、(19.05±8.36) °、(16.37±1.63)mm, 对 照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分 别 为(8.55±2.32) °、(18.64±8.41) °、(15.63±1.37)mm ;试验组患者的桡骨高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解剖学指标的对比(±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解剖学指标的对比(±s)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桡骨掌倾角(°) 桡骨尺偏角(°) 桡骨高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52) -25.95±4.34 8.56±2.25* 12.94±6.09 19.05±8.36* 4.64±0.57 16.37±1.63*对照组(n=51) -26.07±4.57 8.55±2.32* 13.01±6.12 18.64±8.41* 4.59±0.61 15.63±1.37*t 值 0.1365 0.0222 0.0581 0.2481 0.42962 2.4960 P 值 0.8916 0.9823 0.9537 0.8046 0.6684 0.014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法是临床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进行小夹板外固定能保持对骨折部位的约束,并在压垫的挤压下产生杠杆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小夹板外固定有助于其尽早开展手指及腕部的康复锻炼[4]。但有研究指出,接受小夹板外固定后患者易出现夹板松动、压疮、骨筋膜综合征等不良事件,这不仅会影响其康复效率,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上需予以重视,并进行相应的处理[5]。对于接受小夹板外固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上应对其进行定期随访,并根据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对束缚带的松紧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康复效果,提高其临床治愈率[6]。金黄膏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陈皮、厚朴、白芷、天花粉、苍术、天南星、姜黄、黄柏、大黄等。其中苍术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白芷和姜黄可止痛、活血、祛风,陈皮能燥湿化痰,天南星和苍术与陈皮合用可起到良好的燥湿作用,黄柏、大黄具有消肿、泻火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用金黄膏对接受小夹板外固定后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缓解其疼痛症状,促进其患肢水肿的消退,改善其预后[7]。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金黄膏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并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桡骨高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腕部肿胀消退的时间、局部疼痛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配合金黄膏治疗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肢体肿胀的消退,缩短其康复的时间。有研究指出,金黄膏具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其有效成分中包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能暂时储存在皮肤中,并缓慢地向骨折部位渗透,对骨折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均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8]。
综上所述,对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配合金黄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减轻其疼痛感,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