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林霞,徐 芳,姚李香,阚雪梅,陈智勤
(1.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产科,云南 德宏 678400 ;2.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中心,上海 200125)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接壤,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地区世居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新生儿异常的检出率低于内地地区。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的听力障碍者约有3.6 亿例,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先天性耳聋的发病率较高,全球每年新增的先天性耳聋儿约有3 万例。在这些先天性耳聋儿中,由基因缺陷造成耳聋的患儿约占60%。综合征性耳聋是一类复杂的先天性耳聋,其遗传模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和线粒体遗传[1-2]。为降低德宏地区先天性耳聋儿的出生率,本文选择该地区的5485 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其所携带的常见耳聋突变基因进行检测与筛查,并作出风险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2021 年4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5485例孕妇。其纳入标准是:无耳聋家族史;处于妊娠早期;其本人及其家属对耳聋相关基因检测的知识均已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这些孕妇的年龄为18 ~45 岁。
采集5485 例孕妇的外周静脉血5 mL,将血液标本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送检至第三方检测机构“北京优迅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完成二代测序工作。检测方法为高通量测序法,检测仪器为基因测序仪BioelectronSeq 4000(由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共检测18 个基因的95 个位点。18 个基因分别是GJB2 基因、SLC26A4 基因、GJB3 基因、MTRNR1 基因、MT-CO1 基因、MT-TL1 基因、MTTS1 基因、MT-TH 基因、DSPP 基因、ADGRV1基 因、DFNA5 基 因、TMC1 基 因、MYO7A 基因、TECTA 基 因、DIABLO 基 因、COCH 基 因、MYO15A 基因、PRPS1 基因。DNA 的提取方法是:采用MagPure Tissue/Blood DNA LQ kit(Cat.no.D6312-01,D6312-02,Magen) 系 统 对DNA进行提取,用多重PCR 技术以引物和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缓冲试剂对18 个基因的95 个已知致病位点进行扩增,同时连接测序接头,一次性完成文库构建。
受检者咨询→知情同意→样本采集→样本寄送→样本接收与信息录入→DNA 提取→实验检测→数据分析→报告解读→出具报告→遗传咨询
通过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可明确孕妇是否携带有耳聋基因。若孕妇携带有耳聋基因,需根据其耳聋基因的类型决定是否对其配偶进行耳聋基因筛查。若对其配偶进行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为(-),则不需要对其进行干预;若对其配偶进行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为(+),则其新生儿有存在先天性耳聋的可能,需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产前诊断、羊水穿刺、新生儿采血验证、遗传咨询等)。
观察对5485 例孕妇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的结果。
对本研究中5485 例孕妇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其中有232 例孕妇携带有耳聋突变基因,其耳聋突变基因的总携带率为4.23%。在232 例携带有耳聋突变基因的孕妇中,有183 例孕妇为单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有49 例孕妇为复合杂合或均质突变基因携带者。在183 例单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中,GJB2 基因携带者占1.422%、GJB3 基因携带者占0.018%、MT-CO1 基因携带者占0.492%、MT-RNR1 基因携带者占0.328%、MT-TL1 基因携带者占0.073%、SLC26A4 基因携带者占1.896%。在232 例携带有耳聋突变基因的孕妇中,存在c.235delC 位点突变的孕妇最多,有54 例(占0.985%),为携带最多的杂合突变;其次为存在m.7444G >A 位点突变的孕妇,有26例(占0.474%),均为均质(纯合)突变;SLC26A4基因中IVS16-6G >A(杂合)及c.2168A >G(杂合)位点突变的孕妇有48 例(占0.875%),为携带较多的杂合突变。本研究中孕妇携带耳聋突变基因的情况详见表1,其先天性耳聋基因检测位点详见表2。
表1 孕妇携带耳聋突变基因的情况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神经缺陷,也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先天性耳聋是我国的第二大出生缺陷。大部分先天性耳聋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2]。对先天性耳聋患儿的病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的入组对象为妊娠早期的健康孕妇,其年龄为18 ~45 岁。本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德宏地区孕妇携带耳聋基因的流行病学现状。GJB2 基因是我国最常见的非综合征性耳聋致病基因。该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外的K+回流受阻,影响耳蜗毛细胞的电生理活动,进而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3-5]。其中235delC 位点突变是GJB2 基因常见的突变形式[2]。本研究的结果显示,5485例孕妇GJB2 基因的携带率最高,达到1.422%(78/5485),其中c.235delC(杂合)位点突变孕妇最多(有54 例,占0.985%)。这一结果符合相关文献报道的235delC 位点是我国最常见耳聋突变基因的观点[6-8]。GJB3 基因是我国科学家夏家辉院士在1998 年克隆的第一个本土基因[8]。GJB3 基因突变可引起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综合征型耳聋。c.423delATT(杂合)位点突变被认为与显性遗传高频听力下降有关。本研究的结果显示,SLC26A4 基因中存在多个位点杂合突变的孕妇有104 例,占1.896%(104/5485)。SLC26A4基因又被称为PDS 基因,是我国第二大致聋基因[9]。SLC26A4 基因的IVS7.2 A >G 突变是引起国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热点突变。SLC26A4 基因突变表现为前庭导水管扩大及感音神经性耳聋,这一疾病被称为Pendred 综合征。SLC26A4 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4 型伴前庭导水管扩大、Pendred 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受检者为非耳聋患者,则其很可能是表型正常SLC26A4 基因的携带者;若受检者为耳聋患者,建议其应进行SLC26A4 基因及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同时建议受检者的配偶及其新生儿进行SLC26A4 基因的全外显子基因检测,通过遗传咨询及相应的干预避免其子代发生先天性耳聋。
线粒体DNA12SrRNA 被认为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密切相关的基因,国内常见的突变位点为1555A >G 位点。线粒体上的1555 A >G 位点突变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携带有线粒体12SrRNA 基因突变的孕妇有49 例,其中1494C >T 突 变 的 孕 妇 有1 例( 为 异 质 突变),1555A >G 突 变 的 孕 妇 有17 例( 其 中有16 例孕妇为均质突变,1 例孕妇为同质突变),7444G >A 突变的孕妇有27 例(其中有26 例孕妇为均质突变,1 例孕妇为异质突变),3243A >G 异质突变的孕妇有4 例。线粒体基因属于母系遗传基因,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有关,下一代的线粒体基因来自于母体。究其原因主要是,女性在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进入卵子,与卵子的细胞核融合,精子中的线粒体会被卵子中的泛素水解酶水解。因此,下一代的线粒体全部来自卵子。临床上在使用致耳毒性药物时应慎重,最好在用药前对女性患者进行线粒体12SrRNA 突变基因检测[2]。建议12SrRNA 突变基因携带者及其所有母系家属慎用或禁用致耳毒性药物,并建议受检者的母系家族成员进行12SrRNA 突变基因检测。但线粒体基因变异不应作为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的指征。
先天性耳聋是典型的单基因病,遗传异质性强,由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单个基因突变所致,其遗传模式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目前已明确的致聋基因多达121 个(2019 年8 月22 日更新的数据)。2012 年我国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显示,2008 年~2010 年我国先天性耳聋的发生率分别为1.99‰、2.15‰和2.19‰,其中50% ~60% 的先天性耳聋患儿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10]。在目前的临床检测中,常规检测的耳聋基因是GJB2 基因、SLC26A4 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 基因(主要是因为这三个耳聋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最高)。若孕妇本人为耳聋患者或有明确的耳聋家族史,建议对其进行全面的听力诊断及耳聋基因检测[10]。在对孕妇进行遗传咨询时,应尽可能将其基因检测结果、听力筛查结果、有无耳聋家族史等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多信息综合指导遗传咨询。
综上所述,德宏地区孕妇耳聋突变基因的携带率处于中等水平。采用耳聋基因高通量测序法能筛查出孕妇中的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对孕妇进行产前耳聋知识宣教、遗传咨询、生育指导及耳聋基因筛查,能降低其先天性耳聋儿的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