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如 张 雯 吕伟涛 卢婉娴 陈伟菊
1 暨南大学护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2; 2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632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专门为重症患者提供服务的病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中提到,ICU护士总数与床位数的比应为3 ∶1至4.25 ∶1,2019年初步估算ICU护士与床位比约为3 ∶1,刚刚达到标准[2]。在未来的护理事业建设中,要着重推进护理专业化发展,培养优秀的重症专科护士。ICU的护士长期处于高压力、高负担的环境中工作[3],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工作中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种消极状态,主要有三个特征:情感枯竭、去人格化、无个人成就感。而护士的职业倦怠与患者满意度下降、医疗差错数量增加、医疗相关性感染率上升以及30天内患者死亡率上升有关[4],并且影响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身心健康,导致焦虑和抑郁、药物滥用等的发生[5],进而造成ICU护士的离职率增加[6]和急危重症专科人才缺乏[7]。因此,了解ICU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缓解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避免重症专科护理人才流失提供参考。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广东省二级及以上等级共67家医院的专科及综合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①纳入标准:在综合或专科ICU工作半年及以上的临床注册护士;无心理疾病史;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调查。②排除标准:进修护士;轮科护士;休长假(≥7天)的护士。共收集了1 215份问卷,剔除完成时间少于有效答卷时间的102份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1 113份,有效回收率为91.6%。男性150例(13.5%),女性963例(86.5%);已婚623例(56.0%),未婚483例(43.4%),其他(离异/丧偶)7例(0.6%);年龄20~56岁,平均(29.75±5.67)岁;学历、医院等级、ICU类别、职称、职务、ICU工龄、医院对护士职业发展态度、家庭的态度等情况详见表2。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医院等级、ICU类别、ICU工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情况、职称、职务、每周工作时长、医院对护士职业发展态度、家庭的态度等;
2)简化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2000年西班牙学者Moreno-Jiménez 等[8]编制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ursing Burnout Scale, NBS),是目前专门针对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量表。中国学者唐颖[9]等引入并翻译编制了NBS简化版,内容包括:①护士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压力源;②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构成部分;③人格特征的3种积极表现;④不同的应对方式;⑤护士职业倦怠的生理、心理症状等,共65个题目项。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54,分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在0.697~0.961之间,表明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简化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采用4点量表评定,从1分“完全不同意”到4分“完全同意”,得分越高倦怠水平越高。NBS用于中国护士工作倦怠筛查的最适宜标准为:小于等于140.5分为无或极轻微工作倦怠,140.6~160.4分为轻中度工作倦怠,大于等于160.5分为重度工作倦怠[10]。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问卷星软件生成电子问卷,在征得医院护理部同意后,将电子问卷链接发送至各个ICU科室的微信群,在充分告知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后,请愿意参与研究的护士独立完成并提交电子问卷,通过预调查将110 s定为有效填写时间,剔除小于有效填写时间的问卷。
1 113名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倦怠量表得分为(150.19±26.27)分,其中无或轻微职业倦怠376人(33.8%),轻中度职业倦怠348人(31.3%),重度职业倦怠389人(35.0%)。各维度得分见表1。
结果显示,ICU类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称、职务、每周工作时长、医院对护士职业发展态度、家庭的态度的ICU护士职业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CU工龄、学历、不同医院等级的ICU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见表2标注。
表2 ICU护士的一般资料及职业倦怠总得分差异 (n=1 113)
采取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人口学变量中的分类变量转换成哑变量,结果显示在人口学特征中,年龄(P<0.05)、ICU类别(P<0.05)、医院对护士职业发展态度(P<0.05)和家庭的态度(P<0.05)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对比梁婕等[11]对湖南省10家三甲医院的1 012名ICU护士进行的调查结果,出现职业倦怠的ICU护士占比63.4%,其中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仅为9.3%,而本研究中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高达35%,即广东省ICU护士倦怠情况更为严重,可能与各省医疗水平相关,广东省医疗水平居我国前列,接收的疑难危重病例更多,医护人员面临更多的压力。对比广东省内护士倦怠情况,与黄丽敏的研究结果相似[12],广州市女护士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0%,略高于本研究,但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为11.68%,远低于本研究的35%,表明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较普通科室严重。由此可见,广东省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客观,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且重度职业倦怠的发生率高。
3.2.1 男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广东省男护士群体具有年资低、无编制比例高、专业初始学历高、单身比例高的特点[13]。国内部分研究[14]显示护士职业倦怠在性别方面无差异,本研究中男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女护士,与外国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反[15]。可能由于目前我国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性仍是少数,由于性别刻板印象,男护士可能会受到来自患者、家人和朋友的歧视[16],这可能导致较低的职业满意度从而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重症监护室工作强度较大、工作内容复杂更具专业自主性,相比于女护士,男护士在重症监护室具有体力、决策及掌握复杂专业技能的潜力[17-18],能更好的发挥男性在体力、应急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护理管理者可以根据男护士的优势所在,引导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或者为男护士群体开设专门的讲座、研讨会或比赛,帮助男护士确定自身的专业价值所在,有助于塑造男护士的职业认同,提高职业满意度,从而留住男护士,优化护士队伍的性别构成。
3.2.2 年轻、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对比不同年龄阶段、职称、职务的ICU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职业倦怠量表总分均分呈现下降趋势,即年轻的、职称、职务越低,护士倦怠情况更严重,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9-20]。年龄是ICU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随之年龄的增加,职称和职务也随之提升。由于ICU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对护士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而年轻护士由于缺乏经验,能力不足,缺乏对工作的控制感,疲于应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从而导致倦怠。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年轻护士群体存在的疑问与困难,完善科室相关的工作指引或操作规范,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保证年轻护士有能力应对临床工作。工作中采用层级搭配、小组责任制、管床负责制相结合的方式,由高年资护士对年轻护士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管理上采用激励管理策略,对年轻护士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提高年轻护士的成就感,研究表明,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有助于稳定年轻护士队伍,降低职业倦怠[21]。
3.2.3 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5小时的ICU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 每周工作时长超过45小时与低于45小时的职业倦怠得分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职业倦怠得分显著升高。在重症护士的日常工作中,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执行各项护理操作、配合医生的治疗和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等都是护士需要提供的服务。54.7%的护士在题目“我认为我难以同时完成这么多任务”中选择了同意选项。一项涉及9个国家300家医院的研究调查表明,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与护理不良事件高度相关[22]。当护士面临过多的任务无法顺利完成,甚至产生不良事件时,容易产生倦怠,而护士的倦怠反过来影响护理质量,可能导致更多的错误,无法完成工作会使护士的倦怠程度进一步加重。科室管理者应考虑制定风险管控制度,可以通过组建医院机动护士库[23],使人力资源达到合理化配置。在工作量更易管理的时候,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分配给每个患者,从而能够提供患者所需的护理。因此应避免护理团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维护ICU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保证重症患者免受伤害。工作负担可能也是综合ICU工作的护士比专科ICU工作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的原因,在综合ICU工作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相比专科ICU,综合ICU病种更多更复杂,综合ICU护士工作负担也相对更重。
3.2.4 家庭的支持能缓解ICU护士的职业倦怠 家庭对ICU护士的工作态度越积极,其职业倦怠越轻。ICU护士频繁的倒班及较长的工作时间限制了其投入家庭的精力。研究显示,50%的护士长期存在工作-家庭冲突体验,11%的护士长期受家庭影响工作的困扰[24]。而家庭作为重要的精神支撑,对ICU护士职业的支持力度能极大影响ICU护士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积极的家庭情感支持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25]。护理管理者可以根据护士家庭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岗位和班次,减轻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同时医院应该为员工家属提供适当的医疗便利,改善ICU护士家庭对其工作的态度。
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已婚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明显低于未婚护士,这可能也与家庭提供的支持有关。已有研究表明,未婚人士更容易倦怠,单身比离异状态的人更容易倦怠[26]。家人除了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还可以在生活上提供照顾,对比已婚者,未婚护士群体,尤其是独居青年护士,更可能由于繁重的工作及频繁倒班,存在混乱的生活作息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增加倦怠发生的风险。而护士进行自我护理对于预防倦怠至关重要[27],国外一项研究调查显示[28],护士群体最需要改善的是锻炼及饮食,超过一半以上的护士在两年内增加了至少10磅体重,其他包括缺少业余爱好及缺乏与他人的情感联络。科室应营造健康生活的科室文化氛围,即使在最繁忙的工作中,也应该注重自我护理,这对于保持护士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3.2.5 支持护士职业发展的医院的ICU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低 医院对护士职业发展的态度对ICU护士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医院对护士职业发展的态度是ICU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促进护士职业发展已成为现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29]。医院对护士职业发展态度越积极,护士感知的职业发展机会越多,有助于护士正视专业,认同专业,并在不断发展的职业生涯道路上实现自我满足的需求,有助于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结合医院发展目标,为ICU护士提供进修发展机会,增加ICU护士对医院支持护士职业发展的感知,促进ICU护士的职业发展,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广东省医院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且存在重度职业倦怠者比例高。年龄、ICU的类别是ICU护士职业倦怠的显著影响因素,积极的家庭态度,医院重视护士的职业发展有助于缓解ICU护士的职业倦怠。医院根据重症护理人才培养需求,给予男性、年轻护士群体更多关注,在ICU护士培训机会与发展平台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助于缓解ICU护士的职业倦怠,培养更多的急危重症专科护理人才。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未对ICU护士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医院重视对护士职业发展能有效改善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未来可以探索医院如何对护士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在改善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同时,促进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