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碗丽 刘晓迪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课程改革,有关素质教育的科目在日常教学中也得到了重要应用,比如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音乐教育作为众多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中主要的教学课程包括音乐欣赏、西方音乐史等,但是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且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不到位,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并给出两者的整合策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了解西方音乐史基础上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 音乐欣赏教学 资源整合 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138-03
隨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各类课程教学改革内容都在不断深入,早期传统应试教育弊端日益呈现,而素质教育下对学生的教学内容、学习效果以及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能够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了解音乐发展的相关内容,为部分爱好音乐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音乐鉴赏教学中会面对不同类型与风格的音乐,学生可能对其不甚了解,而西方音乐史中则包含了关于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背景等,这些对学生理解音乐内容以及思想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鉴于目前我国在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方面尚存在不足,本文对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予以研究,以期推动两者的整合,提高音乐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音乐鉴赏,现就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一、西方音乐史概述
我国的音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文化。西方音乐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涵盖了古代与中世纪的西方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启蒙运动到贝多芬时期的音乐、19世纪前与中期欧洲音乐、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欧洲音乐。不同时期又涉及到多种音乐的发展与所处时期的特点等,音乐发展同时伴随的乐器发展等,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音乐发展,此外,涉及到不同时期典型的西方音乐代表以及代表性的音乐人物。
从西方音乐史教学方面分析,通过向学生讲解西方音乐史,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西方音乐发展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发展、音乐发展中的艺术变化,丰富自身音乐素养与提高音乐能力,有利于在音乐鉴赏中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不同音乐所表达的内涵。西方音乐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西方音乐也是我国较多现代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技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西方音乐史的深入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现代音乐,提高对现代音乐的学习兴趣。当然因为西方音乐史涉及内容较多,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便于达到预期的西方音乐史教学目的。
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意义分析
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高现代音乐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音乐欣赏教学中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西方音乐史学习,不仅可以了解西方的音乐发展,而且能够吸取西方音乐中的精华,并加以学习,促进学生更好的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特点,音乐欣赏中可根据时代背景与音乐风格等深入理解不同音乐表达的主题与思想,更好地对同类音乐进行鉴赏,积累音乐创作灵感与能力。音乐欣赏中包括较多内容,如音乐中的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感、乐曲结构整体感等,教师要保证所选音乐符合不同阶段欣赏者的心理特征,比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以及老年大学学生等,每个阶层对应的心理特征不同,相应的在情绪感受、情感理解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选择的音乐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如果超过不同层次人员本身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鉴赏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从西方音乐史学习内容方面分析,其包含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背景、音乐风格、音乐创作、音乐体裁、音乐中的相关元素融入、乐理表现等。通过将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西方音乐史的了解,并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欣赏,实现两者的互相促进,在音乐欣赏中了解西方音乐史,通过西方音乐史深入欣赏不同音乐,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与兴趣爱好具有重要意义。2.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期间,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学习,深入理解不同音乐内涵。相关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生产生活等都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也是理解不同音乐表达主题的关键,如果对不同音乐创造背景、历史发展特点缺乏关注,则很难理解音乐表达的思想与主题。此外,音乐欣赏过程中,不同音乐创作人本身的生平事迹、生活时代、艺术发展、审美发展、人类思想等都在西方音乐史中有重要体现。就好比汉语诗词鉴赏学习中,不同作者生平事迹、不同朝代管理以及主要事件等都会影响主题表达,学生只有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背景,明确作者所处的生活时期以及社会发展现状,才能够身临其境,类似的,学生在对不同音乐作品欣赏时,能够与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创作灵感等相联系,避免盲目性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学习,能够对不同音乐作品有准确的定位。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因为自身相关原因与理解力不同,对音乐作品也会出现不同的解读和看法,允许不同学生在音乐欣赏整体基础上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这也是音乐丰富性的重要体现,如果所有学生对同一首音乐的理解完全一致,那也就失去了音乐欣赏的目的。总之,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整合具有重要意义,两者的融合能够互相促进,对学生更有利。
三、音乐欣赏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较多学者已经认识到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能够理解两者整合的现实意义,但实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单一的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教学中绝大多数沿用的仍然是传统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即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方式,按照音乐欣赏教学大纲要求确定出教学计划,依据音乐欣赏教材完成日常教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对相关音乐作品的实际看法,不利于学生音乐欣赏中独立欣赏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音乐思维、逻辑思维等形成。与此同时,单一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也容易使学生陷入疲劳,对学习过程不感兴趣,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
(二)教学内容处于相对固定
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思想与理念等都在不断调整,但很多教师在音乐欣赏学习中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可能连续几年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保持不变,一个教师按照相同的教材在同一教室重复性的利用多媒体完成音乐教学。整个音乐欣赏过程局限于教材内,没有发散性思维,不能灵活的搜集音乐资源,不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些都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固定思维,影响到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教学过程的灵活性较差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相对灵活的过程,但是较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表现出的灵活性较差,不能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对不同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率较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的资源也相对较少。此外,不够灵活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部分音乐教学内容本身不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体教学质量。
四、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措施
鉴于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从不同角度采取措施,促进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深入理解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特点,保证两者整合的灵活性
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准确把握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特点、音乐欣赏教学特点,掌握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才能更好地整合两者,引导学生完成日常音乐教学。高校在进行相关音乐课程教学期间,需要视情况灵活对基础课程进行有效设计,依靠相关基础课程,促进音乐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两科进行教学,既能够独立授课,又能够视情况及时联合教学。教师需要准备把控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特点,进而达到求同存异,灵活兼顾,大胆创新教学模式,避免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教学模式,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整合期间,教师应有准确的教学原则,明确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的重点与难点内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并合理确定不同教学课时的多少。课时安排期间还需要兼顾到学生的整体情况,尽可能兼顾到所有学生,即遵循层级管理模式,确定出不同音乐基础等级对应学生的数量,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看法,灵活设置不同音乐教学目标。部分学生性格张扬,活泼好动,教学中可增加不同音乐作品人员生平、历史时代背景发展等知识渗透于教学中;反之,如果部分学生较内敛,音乐教学中可选择交叉模式开展互补授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整合中,还可以大胆创新教学形式,比如可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的表演,舞台剧中前部分介绍音乐创造的历史背景、作者生活处境等,后半部分进行音乐表演等,邀請部分学生参与其中,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保障音乐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以教学重难点为基础,灵活进行资源整合
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中都有不同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明确整个教学中的主线,时刻把握主线,同时兼顾西方音乐史和西方音乐欣赏这两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既要注重整体的整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开展局部整合,科学选择课程结合点,实现不同课程的有效融合;既要保证不同课程在教学中的独立性,又能够发现两者的联系点,便于灵活整合,杜绝传统死板教学,真正实现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互相补充、互相交叉与互相促进;既要注重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在宏观领域的整合,也要注重两者在微观领域的整合,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特点对应的西方音乐发展时代背景、不同时代背景下音乐创造的风格以及艺术魅力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对两者的深刻理解与互相验证,更好的进行现代音乐欣赏与分析。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适当做出调整,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模式或者内容,打破长期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
(三)不同音乐题材的持续研究与应用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上可供选择的音乐题材较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搜集各类音乐题材以及音乐资源,能够发挥更多素材在音乐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搜集同一类型或者同一时代背景下的各类音乐,帮助学生进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结合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自主开展音乐欣赏与研究分析工作,实现举一反三。依靠对不同音乐题材的持续研究与应用,可达到培养并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学生在音乐欣赏时能够依据音乐风格预测时代背景,并与音乐作者的具体时代背景相互参照。学生也可根据不同音乐史的发展情况,搜集与之有关的代表性音乐,自行欣赏与学习。
五、结语
音乐教学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想要真正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需要灵活将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延伸与增加音乐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参与,坚持在重难点基础上进行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段思思.普通高校《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教学改革探析[J].大众文艺,2021(14):151-152.
[2]高丹霞.欣赏乐动 主题伊始——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点[J].大众文艺,2021(09):212-213.
[3]赵萌.浅析职业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6-7.
[4]王舒畅.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教学的整合分析[J].北方音乐,2019(14):203-204.
[5]章为.论西方音乐史与西方音乐欣赏教学整合[J].戏剧之家,2018(2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