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曲波
摘要 高校思政课教学科教融合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发挥的根本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厘清科教融合的理念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把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及其对科教融合的要求,同时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推进科教融合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科教融合;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4.033
Analysis on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Fan1,QU Bo2
(1.College of Marxism,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shun,Liaoning 113122;
2.Party Schoo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Shenyang,Liaoning 110004)
Abstract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fundamental problem that affects and restricts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we need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t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its requirement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quas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increase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一段時间以来,在一些大学生眼里,高校思政课成了最缺乏“含金量”的“水课”,高校思政课教师成了最没有“专业性”的专家。一些大学生上思政课“无兴趣、无动力、无目标”,处在“三无”状态,导致思政课效果不好。[1]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存在“不敢讲、不想讲、不会讲”思政课的“三不”问题,导致思政课质量堪忧。[2]这种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追根溯源,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教融合问题密切相关。高校思政课教学科教融合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发挥的根本性问题。思政课教学如何提升科教融合水平,是摆在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1 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科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科教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科教融合是提高思政课含金量的必由之路。2019 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针对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就是“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3]高校思政课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系列成果,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因此讲好高校思政课,政治性是其前提,学理性则是关键。提高思政课含金量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科教融合,增强思政课的学理性,即“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4]如果学理浅薄,新的知识含量匮乏,教学缺乏逻辑上的说服力,不能有效抵达学生的心灵,那么思政课就有沦为“水课”的风险。
加强科教融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有思政课,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但是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大学的思政课也不同于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皆有所不同。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阶段更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应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如果大学的思政理论课仍然只是复述已有的文件内容和结论,就不可能赢得学生,取得实效。加强思政课教学的科教融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专题教学、课题攻关、分组研讨的形式,引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赋予学生主体地位,符合高等教育特点规律,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
加强科教融合是促进教师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诸多问题,比如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创新性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加强科教融合来解决。加强科教融合的目的,就是要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最终转化为育人成果。没有科研上的成果,或者不掌握理论界的最新成果,那么科教融合就无从谈起,课堂教学也就只能沦为照本宣科。就此而言,高校思政课加强科教融合,既是增强教学实效的方法,也有助于倒逼思政课教师倾力科研,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涵养和专业素养,增强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师切实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2 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科教融合的深刻内涵
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教融合水平,首先要澄清科教融合的内涵,破除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观,厘清其对思政课的价值所在,牢固树立科教融合的思维理念。
科教融合的理念及其基本内涵。科教融合,从其内涵上来说,就是科研和教育相融合。对一般高校教师而言,科教融合,指的是科研与教学要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其重点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强科教融合,意味着高校教师不能只重视教学而忽视科研,也不能只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而是应当两者并重,避免畸轻畸重。同时,加强科教融合也意味着高校教师要打破科研与教学的界限,把科研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模式,让科研的成果进入课堂,将科研的方法引入教学,克服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思政课与科教融合的内在关联。科教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现代大学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虽然有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地位作用比较特殊,意识形态属性鲜明,但它毫无疑问属于我国大学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同样需要树牢科教融合的理念,落实科教融合的原则,切实纠正思政课教学就是课堂讲授,就是意识形态宣讲,与科学研究无关的模糊认识;坚持教研一体、研学结合,联系实际、多措并举,提高教学水平,倡導以学术讲政治,努力提升科教融合的水平。
思政课加强科教融合的基本进路。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科教融合的实践,有两个基本的进路:其一,是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运用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有丰富的知识视野、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深厚的历史视野。其二,是将科研方法引入教学,推进思政课教学朝着研究型、实践性、混合式等教学模式转变。主旨在于注重启发性教育,打破灌输式的简单化教学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概言之,思政课教学将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和前沿问题引入课堂,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热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夯实其成长成才的能力基础。
3 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科教融合的特点要求
思政课教师担负的公共教学任务,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不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可以说地位比较特殊,政治性极强。因此,思政课教师加强科教融合有自己的特点规律要把握要遵循。
坚持学术与政治的统一。这是由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岗位要求所决定的。高校思政课,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科教融合的实践中,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牢记学术研究无禁区,三尺讲台有纪律,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上面,既要秉持科教融合理念,大胆变革、推陈出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各种科研方法引入教学,不断增强思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又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保证方向不偏,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坚持科研与教学的统一。高校思政课的学术性、理论性和专业性,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讲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对教师理论素养的要求非常高。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因此,吃透马列经典原著,是高校思政课提升吸引力实效性的必要条件。思政课教师的学术研究方向,首先应当落脚在研究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上面。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第一岗位职责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是教学。科研要为教学服务,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条基本的原则。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要将科研成果化为教学成果,要有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高校思政课担负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任务,思政课加强科教融合更该如此,既要在钻研、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狠下功夫,又要坚持理论研究服务于理论教学的原则,一切服从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方法与目标的统一。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而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又与其他的社会科学门类不同。正所谓“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高校思政课教师所从事的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的科研,只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系列成果指导下进行的科研。在这个问题上,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职责,主要是学习领会其精神,是解读论证其论断,是宣讲传播其主张,而不能一味采取普通学术研究所采取的惯用方法,比如标新立异式的质疑或者批判。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形成的理论成果所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结论、判断不容置疑,更不容否定。要充分认清,加强科教融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方法,不是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永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不能舍本逐末。这也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科教融合,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的要求,坚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传导主流意识形态,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6]
4 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科教融合的机制保障
高校思政课教学加强科教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带有探索性的问题。大学科研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担负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应当对思政课教师从事科研以及从事科教融合方面的尝试提供支持。
从完善科研考评的指标体系上提供保障。任何学术成果的背后,都是大量科研时间的投入。要想思政课教师多出学术成果,多出精品成果,就要给替他们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尤其是给他们提供能够从事科研的相对宽裕的时间。单纯提供考核指标,采取高压手段强制教师拿出科研成果,只会导致形成一批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产品,而不会出现高质量的有创见的真正成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课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尤其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至少在科研主管部门的量化考核上,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指标体系,不要目光短浅,追求短期效果。
从改进教学管理的制度机制提供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工程实验类学科不同,它对课堂教学、理论讲授的依赖较大,纯粹项目式的教学并不适用。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教融合有自己的路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一刀切,一个标准衡量。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容许思政课教师自主进行尝试,在实践中摸索适合思政课教学的科教融合模式。与此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在科教融合的问题上给教师的容错空间不妨大一点,允许部分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學改革试验,鼓励往正确的方向上勇敢尝试,并且应当允许尝试失败。
从关心教师成长的环境条件提供保障。科研是大学教师成长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梯。任何一个大学教师都是想快出成果,多出成果的。但是科研工作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按规律办事必定不会得到好的结果。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研成果,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断地投入,不懈地探索,在当前思政课教师短缺、思政课教学任务相对繁重、年轻老师较多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单纯给科研任务,一刀切地加科研担子,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同时,高校应当鼓励思政课教师读博、进修、参会,为他们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创造相对宽松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江胜尧.做到“三个讲清楚”上好高校思政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4-21.
[2]张铭钟.思政课教学中的三个“不”如何破解[N].光明日报,2020-12- 29:15.
[3][4][6]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第2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