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解开学生心结,让其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师生共同建立阅读书目和计划,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举办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学以致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课内教学;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古今中外的伟人名家都有较为一致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认同读书的重要性。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郭沫若说:“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由此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极其重要!
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特别是对于正在接受学习教育的学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吕老先生的话向我们强调了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当然,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上获益良多,就需要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说,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将会从课堂上学习到如何梳理文章的思路,如何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何赏析文章的优美句段等。有了课堂的学习基础,在课堂外的阅读,学生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如果单靠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短短四十分钟的教学就能学好语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现在的高考改革来看,对学生具备语文素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上的知识之外,还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诸多内容,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下对人才的选拔需求的。所以除了课堂内的语文学习,课堂外的阅读活动的推广迫在眉睫。可以说,一个人课外阅读份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学习成绩的高低。要知道,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但是高中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如何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下还能愿意花费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我想这应该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林语堂先生就曾经指出:“一个人读书必然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指读书的习惯吧,只有习惯去读书,才能发现读书的妙处所在。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关键。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连书本都不愿意去翻开,习惯又从何说起呢?
那么,学生不喜欢阅读是什么原因呢?对于这个问题,朱永新先生概括出以下四点:一是应试教育让学生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学生没有遇到真正的好书;三是缺少师生共读的活动;四是学生被动地参加活动。
我曾在课下与学生交流为什么不喜欢阅读时,许多学生反映出以下原因:课业压力大、没有时间、不喜欢看书、不知道看什么书、不知道看书有什么用等,正如朱永新先生分析的原因一样。针对这些原因,在平时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化身为“华佗”,对症下药,一一将学生内心的困惑或偏见打消,找出让学生爱上阅读的方法。
一、解开心结,让学生接受并认同阅读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名人读书故事、语文高考改革内容等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你只有不断地阅读,不断地进步,你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加满足国家对人才选拔的要求,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不被淘汰。
阅读可以让人的思路变得更加活跃,行文时不再绞尽脑汁无话可写。杜甫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舍先生也指出:“多读,可以改进你的写作技能。”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什么?究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无话可写,不知道从何下笔。这一切都是因为学生没有阅读积累,没有阅读思考,没有阅读感悟导致的。所以,从源头上下手,让学生多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下笔写作就顺利得多了。
阅读可以让人的谈吐变得更加有内涵,为人处世更加温和。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一个人身边都是高尚的朋友,他也会不自觉想要变得优秀起来。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其身心尚未成熟,更需要正能量、积极因素的引导。要想做到这点,读书、读好书是较为便利的一个途径。
阅读可以让人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眼界变得更加深远。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一个人之所以愚昧,成为井底之蛙,那是他的眼界不够开阔。囿于校园内的学生,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没有时间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这时候,书籍将会给学生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有点枯燥的校园生活带来不一样的风采。学生的心结打开了,开展阅读活动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二、群策群力,师生共同建立阅读的书目及计划
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喜欢“包办”,觉得学生还小,不成熟,什么都是老师说了算,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所以学生在学习、读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是老师安排的”“老师说的”“老师要求的”之类的想法,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积极主动。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样的做法,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不成熟,那么老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这是自己要去做的。
群策群力,师生共同建立阅读书目。现在市场上流动的书籍样式繁多,学生不知如何选择。读书,得读好书才能让人进步更快,获得更有用的信息,所以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书籍筛选。首先是必读篇目,要结合高考的相关阅读要求。比如现在高考要求的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等,教师就应该把它们纳入必读篇目中。然后是选读篇目的推荐,选读篇目既可以由教师推荐,也可以由学生推荐。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加上不同的年龄段对书籍的兴趣不一样,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师生共同来建立一个班级阅读的书目。
群策群力,师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有了书,还得要进行阅读。有很多人书买了就放在那里,或者就翻几页就放下了。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每周、每月、每学期的阅读计划是什么?对于阅读同一本书,可以计划阅读的日期与页数。而对于不同的书,如何跟踪到位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书写,也可以定期开展读书分享等活动。这样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师生一起行动,会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更加主动。在阅读的时候也不会认为是老师要求做的,而是自己要去做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氛围,给学生预留阅读的时间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改变一个人,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他人的影响。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那就把他放到一群阅读的人当中。在这个阅读氛围中,让周围的人去影响他,带动他进行阅读。
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班级内设立班级图书角,因为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还是在学校里。所以在校期间,可以定期开展班级阅读课,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当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看书的时候,那些平时好动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受到阅读氛围的影响,自觉地捧起书本,也走进书香世界畅游一番。
阅读,需要时间。学生学习的科目那么多,课业那么繁重,时间对他们来讲是很紧张的。所以,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语文老师都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有阅读的时间。
课堂内,开展阅读探究活动。老师不应该满堂灌,每节课预留一定的时间出来让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如何检测学生课堂阅读的有效性呢?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探究,去讨论,然后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再进行引导小结。在不断地探究、不断地讨论过程中,学生就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这样既将课堂还给学生,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外,进行扩展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设疑,留下一些疑问让学生通过课后的阅读去解决,去探究。也可以安排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进行拓展。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进行陶渊明诗歌教学的时候,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陶渊明自己写的《五柳先生传》,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陶渊明的为人。阅读后,学生能够更加容易了解陶渊明诗歌中的思想情感。在进行《离骚》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课外阅读司马迁写的《屈原列传》,去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阅读后,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屈原的形象,更能体会屈原那种深沉的爱国情怀以及自投汨罗江的原因。
课堂内,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课堂外,学生开展阅读进行拓展延伸。语文作业的形式不单单只是课内作业的书面形式,也可以安排进行课外阅读。当然,课外的阅读作业需要老师的及时跟进,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开展阅读。
总之,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
四、举办活动,丰富语文教学课堂
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举办一些跟阅读相关的活动,在丰富语文教学的容量与深度的同时,又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比如开展主题读书分享活动。在以 “爱国”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当中,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阅读关于“爱国”主题的书籍,然后在课堂内进行阅读分享活动。这样的安排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在阅读分享时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在无形中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课外阅读中。
比如进行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结合教学安排,进行《乡土中国》以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师生在阅读后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拥有了话语的自主权。
比如进行戏剧表演。在进行《雷雨(节选)》教学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人人都渴望成为最佳男/女主角,这是一次绝佳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想在表演时让人印象深刻,就得去阅读文本,揣摩人物的情感。有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角色,还会去阅读作家创作的相关背景与动机,无形中扩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
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只要是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多彩多样。
五、学以致用,提升写作能力
一谈到写作文,学生就抗拒,就害怕。原因就是学生积累不足,阅历太浅,不知道写什么。而阅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增加素材积累,利于学生写作的顺利开展。
阅读活动开展是否有成效,一个有效的检测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主题阅读之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在安排写作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前面阅读的主题,给学生安排相应话题的作文。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就觉得有话可以写,就不会那么抗拒写作文了。当学生有话可说的时候,当学生顺利写下作文的时候,他们就会意识到阅读的好处,就会自觉进行阅读,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而爱上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外阅读为学生拉开了一扇扇窗,打开了一道道门,敞开了一个魅力四射的世界。读越多的书,学生对世界的了解越广阔,就越有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活动将由以前的被动转为主动,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具有较强的阅读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喜欢上阅读的感觉。
华罗庚说过:“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中学生课外阅读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命脉,语文教师一定要时时关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进行。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将课外的阅读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外储内化,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通过进行测试、做作业、写作文、举办活动等活动来检测。
英国普德曼曾说过:“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助推课堂学习更好地进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课内教学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内外兼修,才能让学生受益更多,成为语文学习的赢家,成为人生路上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