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29 00:44黄冬波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木叶新课标高效课堂

黄冬波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那么如何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则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说“木叶”》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传统型、形式主义型、学生主体型三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利弊,探究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高效课堂;说“木叶”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是易事。教学方法陈旧或者形式化,教师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当,不能把“教学语文”推向“实践语文”,这些问题极明显地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下面,笔者仅从个人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说“木叶”》这篇课文的三度开发,梳理本人从传统型课堂到形式主义型课堂再到学生主体型课堂的探索之路。

一、传统课堂师为先,学生热情难激发

《说“木叶”》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为林庚先生,是一篇文质兼美、颇具审美深度的学术论文,其难点在于文中有较多的生僻词、深奥的词汇以及自由的文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古文学习的素养要求较高。

基于文章的重难点和单元学习任务,笔者在初次执教这篇文章时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文章严谨缜密的思路;二是体会、鉴赏文中的大量诗词名句,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力。教学内容为解决预设的三个问题:一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段意;二是划分本文段落,并归纳段意;三是结合课后习题一的表格,分析“树叶”“木叶”“落叶”三者的不同。

教学过程由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组成,预习时学生独立完成对三个问题的初步思考,课堂讨论采用了自由讨论和发言的方式。结果在实施过程中,课堂的一大半时间纠结在第一个问题上,因为文章语言文白夹杂比较深奥,同学们对段意的理解出现了很大的阻力,答案均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内。鉴于这个原因,教师一再否定学生的讨论结果,整堂课基本停滞不前,最后课堂在没有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情况下结束了。课堂任务没有完成,学生没有获得知识,更不要说发展能力,从这几点来说,这堂课是无效的。

分析原因,本堂课在设计上最大的问题是始终把教师放在了主体地位,教师只备教材,只考虑个人的阅读体验,只想着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不得不跟着教师的预设走,在课堂上完全没有机会积极思考和主动质疑,以致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断下降,学习变成了不得不配合老师完成的重担。很显然,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更达不到育人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形式主义不可取,学生思维难发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才能培养出一个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执教时必须对学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弄清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点和未知点在哪些方面。

有鉴于此,第二次执教《说“木叶”》,笔者将设计重点放在了对学情的了解和打造活跃课堂上,力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第一次相比,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一是预习作业的变化,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提出本文感兴趣的地方。从预习反馈来看,多数同学对木叶、落叶、树叶、落木四个意象感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课前任务:课外准备几片不同的树叶,用来课堂现场参照和讲解。这个任务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热情点燃了。

二是课堂内容的改变,不再执着于教师预设的三个问题,不追求落实段意理解、思路梳理、主题理解等知识点,改内容为:立足文本提炼信息,找出四种意象的不同。

三是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同学们在进行了充分的小组讨论后,自主上台,结合准备的树叶,对四种意象进行现场说明。

从课堂氛围来看,这节课极大地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争先恐后上台发言,整堂课掌声不断。然而第二天的作业反馈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关键句理解,大多数人错了;主旨分析,只有少数几个对了;写作技巧,几乎全错。

这堂热烈的课,固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但它只是解决了文本赏析中的一个问题,却完全忽略了课文结构和学生深入思考能力的发展,好看的形式下是能力的缺失 ,这是一种只追求“热闹”的形式主义型课堂。追根究底,这种课堂本质上还是“教师”型,它是为了满足教师创设活跃课堂的片面追求而产生的。

三、学生本位真课堂,育人目标方可达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他们(高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如是说。那么,重视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第三次执教《说“木叶”》,笔者进一步做了以下改善。

一是在了解学情的环节上,增加了一个项目即了解同学们在阅读文本时碰到的困难,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是在布置预习工作时,设计了一份学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知识积累、文本研究和课外实践(收集四种树叶)等四个部分。其中文本研究中,为了理清文章思路,精心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说“木叶”你会从哪些方面说?本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说“木叶”的?试从原文中勾画出论述木叶的句子。从课堂表现来看,这个问题立足学生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学们以文本关键句为线索,迅速梳理出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木叶、树叶、落叶和落木等意象的区别时,将自由讨论改为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改为小组代表发言。结果在各组热烈而有序地讨论和辨析中,同学们不仅说明白了四个意象的概念,提炼出了本文的写作方式——作比较,同时由此发现了原文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如果你来写,你会怎么写?”课堂最终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并自然而然引出了本课的作业安排:让同学们选择古诗词的一个意象,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写一篇文艺小随笔。

统观整堂课,问题是学生发现的,解决过程是学生实施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甚至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学生完成了“要我学”“要我写”到“我要学”“我要写”的转变,发展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提炼整合表达的语言能力,培养了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堂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结语

“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这是叶圣陶先生对教育的理想论述,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本位论”,这样才能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传统型课堂的落后,认清形式主义课堂的华而不实,并最终学会打造学生主体型课堂。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杨珊珊. 动态生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有效建设探究探析[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曾丽珊. 以生为本,让高中语文课堂“亮起来”[J]. 现代教育论丛,2010(06):3.

猜你喜欢
木叶新课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