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亮
摘 要:“双减”工作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力地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解放双手、探索新知、发展兴趣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保障。班主任需要一颗“大心脏”,学生“双减”,教师其实在“双增”。双减,是减去无用功,让学生更加自律、自主、高效地去学。班主任在义务教育中要发挥的作用更大,要承担的职责更多。本文分析了当前“双减”背景下学生的现状,并从习惯养成、班级文化、制度建设以及学生心理干预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的班级管理方式进行了优化,以期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减;初中;班级管理;优化
一、“双减” 背景下学生现状
(一)影响学生群体
“双减”政策对中学生来讲最大的影响是学校的作业量以及课外补习班的减少。部分学生对双减存在一定错误的解读,以为双减就是不用学习,不用做作业,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班级里的学优生以及学困生两类群体来说,他们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
双减后影响较大的一个群体是班级里人数最多的中等生群体。他们中有的学生学习有一定自觉性,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内驱不足,惰性较强,遇到困难总想着图省事、交差了事,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能力习惯也都一般,更需要外界的力量来监督或者规范。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 让中学生失去自我定位。课后作业的意义在于复习巩固,双减政策减少课内作业,让学生失去了比以往更多地复习巩固和纠错的机会,也降低了通过大量作业磨炼意志和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失去了丈量自己学习效果是否达到的尺度,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措施,不能对自我进行更好的定位。
2. 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那些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的同学来说,减少作业和课外班对他们的约束,他们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又无法进行更好地安排,就容易沉迷于可以获得短暂满足和轻易成功的游戏或享乐之中,虽然玩不了游戏,但他们退而求其次,聊聊闲天,刷刷抖音,追追明星……终日沉迷于低层次的快乐,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失去了利用课余时间跟上同学的脚步的机会,使他们与同学拉开更大的差距,从而进一步降低学习兴趣。
二、班主任的管理原则
(一)德才配位
准确深入的理解“双减”政策推行的意义,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学习与成长。全力支持并帮助学生学习,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提升班主任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育人智慧,做到德才配位。
(二)师者大爱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每一个学生都不一样。班主任要讲情怀,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用“规范”去说教,而是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是“人性”的教育,是温情的管理。换位思考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用爱,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每种类型的学生的成长,让学生能够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三)先知先觉
双减工作,重在落实。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管理班级实现从“人治”“法治”到学生“自治”的跨越:立足点滴,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以及良好的育人氛围,协调各科教师控制作业总量,提高课堂的实效,达到“减量增质、减时增值”的目标,学生的学业负担虽然减轻了,但是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加法。
三、班级管理方式优化对策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作为班级的领导者与组织者,班主任的管理要创新,更要适应学生目前身心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更是要全面,做一名有爱有温度的好教师,指引学生走向完美和幸福。
(一)养成教育
1. 保证作业质量
(1)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在校内完成各科作业。比如历史作业在每次课后完成,理科作业利用课间和自习课优先完成,还有一些学科作业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完成。坚持采用“当日清”的做法,让学生提高用时能力,提高完成作业速度,提高学生各科作业完成的质量。
(2)加强作业辅导,提高学业质量,注重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意识,就是:作业可以错,但一定要认真,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认真的。在班中表扬作业情况完成较好的学生,将优秀作业放到家长群分享,鼓励家长主动找教师沟通学生的作业问题。
(3)均衡每日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好作业时长,提醒任课教师书面作业要做到“少而精”,兴趣作业要做到“精而有趣”。
2. 培养良好习惯
(1)关于学习习惯:“双减”并不意味着可以逃避校内检查,完全“放飞自我”。在减负中想要学的知识更扎实,更考查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长期以来,不少学生上课外班,有的学生形成了课堂不听讲、放学后再去补课的坏习惯,成绩没有提高,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课堂监控、班主任谈心等教育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关于上网习惯:网络并不是洪水猛兽,应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给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可以在班级里组织击鼓传花游戏或者其他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请大家介绍自己的网络偶像,了解、认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媒介素养与网上行为习惯列入班集体构建,在班级开展系列活动,联通心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为青少年搭建网络安全保护伞。
3. 落实“五项管理”
领会“五项管理”的精神、从“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在就寝管理、劳动教育、习惯培养、文明礼仪等方面注重养成教育;与任课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课堂、学生寝室查询以及大课间活动方面要到位;加强学生手机管理、中学生读物指导、体质训练、保障学生睡眠,合理布置学生作业;细化睡眠时间,对班级读物进行管理等。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更是班级健康发展的保障,它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律品质、思想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作为班主任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使学生逐渐将文化气息内化,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因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挤压问题行为在班级中的不良影响。
使网络为我所用,班主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微信、博客、抖音等平台鼓励学生,展示学生爱好,发展学生特长,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展示才华,尤其使平时害羞内向的学生被看见,进而增强学生自信心,转移注意力。
从设立班级名牌、印章等可识别的符号让班级文化可视化;看见学生生活中的闪光点,写好学期评语;兼顾形式和内容,上好主题班会课等方面分享实践经验。
美化教室,让班级焕发生命活力。从班级布置、教室标语、学生个人标语、教师日历寄语等诸多方面将核心价值观、班级理念和文化等全方位物化,实现沉浸式教育,在学生抬眼即见的育人环境中起到激励和提醒作用。
(三)制度建设
1. 组建和培养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树立“赋权型”班级建设理念,所谓“赋权型”班级就是赋权于学生,在班主任的总体把握和引领之下,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提高学生管理自主性,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相比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型”班级和没有界限、底线的“允许型”班级,“赋权型”班级要求教师摒弃固定思维和刻板印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有更大的包容度和伸缩度,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独立自主意识和良好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级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初中生处于他人教育力量减弱、自我教育力量增强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可实施自习课自主管理、日常活动专人负责制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潜能。
班主任可以建立试用班干部队伍,通过分析《学生情况调查表》了解学生的大体情况,在试用期间不断调整,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能力,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敢于否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个人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才能量力而行,取长补短,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努力进步。
成立互助小组,营造帮扶氛围。由学生干部和学优生担任互助小组组长,在学习、常规管理、特色活动等方面针对性地开展互助活动,并对各小组进行评分考核,营造集体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2. 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管理机制。双减政策落地实施需班主任创新管理手段,更要适应学生目前身心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更是要全面性,做一名有爱有温度的好教师,指引学生走向完美和幸福。要建立一套班级学生多元化、多目标、过程性评价管理机制,利用学习小组,让小组长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在校表现。还可以通过班级“积分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双减后学生在参与班级、学校活动、比赛等方面积极性更高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动手能力有所提升,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师和学生有更多机会面对面交流,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典型行为,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便于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纵向比较和追踪。不是只有填在表上、记录在电子平台上的文字材料才是综合素质评价,其实教师可通过跟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行为的关注,甚至可以拍一些照片、小视频来呈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记录学生行为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
(四)心理建设
1. 宣传引导“双减”政策。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双减政策,要让学生明白“减负”的同时更要“提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要端正思想,把握“双减”契机,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发展兴趣爱好,力求全面发展。引导中学生阅读,积淀自己的文学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定期推送学习视频,给每月坚持锻炼的学生加星好评。引导学生做好初中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并做好学年规划,就好比制作了一个发动引擎,让学生构建自己理想的中学生活蓝图,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动力充沛。
2. 引导学生增强自驱力。“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停留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单向管理模式,而是协助学生向自我调整、自我约束,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转变。因此理解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局限,给成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巧借“向师性”,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培养学生归属感着力,从读懂学生入手,以尊重、倾听为新的育人行动,侧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善用肯定鼓励,积极关注过程,增强学生的胜任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升自主能力。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定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和生活是自己的事,应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而非完全依赖课外辅导机构被动学习,引导学生使用“目标卡”“座右铭”等内容实现自我激励,在不断追求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和希望,体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四、结语
“双减”是一种机遇,改革就是变革,变革期就是成长期。对于班主任而言,制定好长期的计划,要能吃苦,争创新,抓住减负契机,在实践中努力完善自己的不足,寻求新的班级管理方法,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使命和责任边界;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减教师的施教质量;减轻学生校外培训压力,不减教师的辅导责任。让教育重新回归教育的本源,有利于学生兴趣特长的发挥,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班级管理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魏书生. 最好的管理是让学生自我管理[J]. 江苏教育,2017(39):75.
[3]曹戈茹. 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惩罚的合理运用[J]. 文学教育(下),2020(07):148-149.
[4]余永波. 基于家校合作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