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瑞
摘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即使中学生大部分已经心理比较成熟,但是教师在培养其逻辑思维时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实务能力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数学;教学实践
一、核心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素质既包括学术能力和文化知识,也包括交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等。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核心技能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核心技能的定义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能力,二是融入社会。基础素质有很多特点,最突出的是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幼儿发展阶段,不仅能提高学业水平,还能建立良好的情绪和三个视角,促进个人成长,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统一
学生在课堂上积累文化学科,也与底层文化有密切联系,文化学科的发展对未来的学校生活也起着指导作用。从生活实例出发,尽可能突出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想掌握基本技能,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学生从所学课程中学到的基本知识转化为学习过程的教学计划。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连接生活实例和数学教学难点,创造学生易理解的情境,阐明生活与学习、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把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生活能力以及运用生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数学概念的逻辑思维
认识数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认识和应用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认识、概括和运用数学概念是基础。教师授完课之后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否达标。比如在学习函数一章节时,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意义、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使用,在本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形式,面对面地观察,用图画理解函数定义,形成了对基本函数的独特理解。与此帮助学生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定义。
(三)发展反问题解决思想
中学时期,经常会遇到三次函数问题,而中学时却不一定要学会如何解三次函数,因此,即使课程大纲还没有定,我们也可以想想为什么要解它们。实际上,三次函数可以乘以二次函数作公式方程,再转化成熟悉的二次函数求解问题。实际上,许多数学问题都不能用主动推理来解决,从问题开始,分析是否需要答案,然后逆向思考来解决。
(四)统计教育方面的数据分析工作
因为它的抽象性,统计概率通过明智的使用把数学概念带进课堂。为增加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选择适当的测验方法。进行概率统计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大数据中培养学习能力和未来生活。所以,从资料分析的角度出发,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思维。面对问题时,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寻求解决办法、进行信息分析来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知识库,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信息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知识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
(五)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的共情点
新标准是在具体数学教学的“情境”语境下提出的,因为教学情境更加贴近生活,说明数学是一门科学,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地学习数学的角色与价值,以及对生活中没有价值的错误假设的积极反应。
一切数学知识生成并不是生命,而通过这个搜索引擎,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更加亲切,易于代替数学知识。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数学问题。可以丰富数学课的内容,提升学生兴趣,树立解决问题的态度。
(六)学习数学发展史
当今重视对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而这种挑战又源于教师要“教”到“育”的转变。要懂得“人”的“核心”是什么,其次才是教师,要懂得“教师”的“核心”。要想弄明白数学教学的方向,关键在于多用数学史,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什么”“数学从哪里来”“数学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掌握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如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所以教科书是对学生要介绍的内容,使他们明白数学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种悖论造成的,还有冲突和混乱,任何获得的知识都要经历痛苦和失望,还要经过无数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在这方面,数学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观察与评价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建议
(一)厘清“课堂教学”与“数学教育”的关系
在新的教育中,中学数学教师注重新标准、新教材,创造一种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学生教育的重要起点。教学理念从提高数学技能转向培养数学技能。在数学教育中,课堂教学要根据数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揭示数学的奥秘。
(二)教师预设与学生生成性管理
很多中学数学教师会先设定目标、内容、课程和时间表。这是教师长期积累的经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过,教师的预测并不普遍。由于中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的差异,许多情况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鼓励中学生自主创新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创造”空间。中学数学教师不应局限在解题思路上,而应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习方向,提高其学习信心。
(三)处理简单接受与经验的关系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取得的核心成果,要求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掌握实践经验,提高数学知识的可及性。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中,片面地要求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忽视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技能,造成了中学生偏短的现象。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要开设多元学习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必须正确把握应用接受与实践发现的关系,反映课程改革的结果。
(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对中学学生而言,要培养学术素质,培养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以促进其长期发展。教师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合作研究。
(五)管理“细枝末节”与“整体效果”的关系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在细节教学中。比如数学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建设性和意义等。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改进教学,以及数学知识的形成等。
教师在日常教育中不仅要传授自己的备考知识,而且要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化,帮助学生实施数学概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技能,帮助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 中学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7):44-49.
[2] 关晶.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J]. 数学之友,2016(03):1-2.
[3] 张倬霖.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行为的观测与评价实践研究[J]. 上海中学数学,2017(04):5-8.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