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2-04-29 17:47:11殷德权
新教育·科研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践反思概念教学初中数学

殷德权

【摘要】数学概念是教材核心内容,教师需要有整合创新意识,对数学概念内涵做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对概念做记忆、分析、应用,在实践体验中内化这些数学概念,促使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成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存在认知偏差,还有些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数学概念,这都不是合理的学习和操作。教师要做好教学指导,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径,将数学概念作为重要学习辅助手段,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探索环节,利用概念解决更多数学问题,以提升学科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反思

概念有特定内涵,为学科学习形成理论支持,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概念做重点研究,组织学生对数学概念做梳理、归结、分析、解读、讨论、内化,能够促使学生顺利掌握学习方法,借助数学概念展开创新探索,在实践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展示概念、解读概念、推出概念、对比概念、应用概念,都能够对学生形成思维触动,为学生进入学科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数学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抓手和依据,教师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在概念应用过程中掌握学习要领,赢得学科学习主动权。

一、展示概念,引导学生透彻理解

数学学科有丰富概念内容,这些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要对概念信息做优化处理,引导学生找到这些概念,并对概念内涵做深度发掘,以提升其概念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还比较肤浅,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判断,对数学概念内容做整合处理,让学生自然进入概念学习环节,对概念应用范畴做梳理,对概念外延应用做研究,这样才能让数学概念成为学习的重要辅助动力。教师展示数学概念时,要做出思考设计,启示学生对数学概念做深度研究,并在主动探索中形成透彻理解。

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这个章节关涉的数学概念有很多,正数、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这些概念都需要熟练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关数学概念做重点展示,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内涵做深入理解,对概念关系做合理梳理,以便形成系统性学习认知。教师利用树形分类的形式做概念展示,有理数分类标准不同,其分类也不同。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可以分为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又可以分为正分数、负分数。每一个分类都要关涉一些概念,教师在概念梳理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做解读。如分数,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定义正分数和负分数概念,还要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做分辨,利用一些课例做展示,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度解读。再如数轴,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图示方法做解释,强调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等分项概念的内涵。教师对学生数学概念解读归结情况做观察分析,及时做出纠偏指导,确保数学概念学习顺利展开。

有理数概念很简单,“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学生只是记住这个定义没有任何意义,唯有对整数、分数相关分述的概念做细致解读,才能理清整个概念体系,为解决数学问题做理论支持,教师组织学生从分类角度做概念分析和梳理,为学生提供直观学习机会。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做分类处理,也能够形成系统性认知。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做好概念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最科学的学习安排,这样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辅助。

二、解读概念,强化学生深刻记忆

学生对数学概念比较敏感,也知道这些数学概念的重要性,都能够主动展开强化记忆,但因为操作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死记硬背现象的出现。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数学概念做对应解读,让学生自然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形成自然记忆、理解记忆、应用记忆,这样才能将数学概念变成自己的知识。初中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认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对数学概念做形象解读,以提升学生数学概念记忆效果。

教师对数学概念做梳理和解读,需要对接学生学习思维,唯有建立更多学习共识,才能真正落实数学概念的学习目标。学生对数学概念存在许多模糊认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有更多理性分析,能够做出正确抉择,引导学生展开创意学习。如教学《整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对数学概念做解读:这部分内容设计概念有单项式、系数、多项式、常数项、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多项式的次数、降幂、升幂等,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课例做对接认知。如单项式,这是数字字母有限次乘法运算,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x,-a2b,mn/8等,都属于单项式。再如系数,在单项式中,其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x,-a2b,mn/8的系数为1,-1,1/8.还有多项式中的常数项,是指不含字母的项,就叫常数项。如:x-2xy+3这个多项式中,“3”是常数项。学生进入到数学概念学习环节,结合例题自然形成概念记忆。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寻找概念关涉案例,以强化概念记忆。学生都能够积极做出回应,结合案例做梳理和归结,形成清晰数学概念认知。

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记忆时,需要对概念形态做观察,还要对其内涵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形成有效认知。教师借助案例做直观引导,让学生知道数学概念的真实模样,自然能够强化学生数学概念记忆。数学概念不能靠硬性记忆。如“整式”概念,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只是记住单项式和多项式组成整式,其实践应用价值不大,需要对更多细化的概念做分类解析,这样才能建立概念认知体系。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教师推出更多案例做展示和对应解读,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灵性,让学生在主动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三、讨论概念,鼓励学生准确表达

教师组织学生对数学概念做集体讨论,能够为学生带来深入学习机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存在诸多短板,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概念讨论学习时,要及时做出提示和辅助,让学生顺利找到学习切入点,在深度研究中建立概念认知。数学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依据,学生应用数学概念时,需要对其内涵和外延有清晰梳理,这样才能做到灵活运用。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对数学概念做集体讨论,还要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做具体讲述和解读,以促进数学概念的自然内化,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抓手。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不仅要做理论讲述,还需要结合一些操作展示手段做辅助,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丰富学习体验。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部分内容时,对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的解读,教师没有直接用文字做表述,而是借助生活案例做推演处理:这里有一条细线,大家做仔细观察,将线拉直,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观察和讨论:细线拉直,就得到了一个线段,这个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长度是有限的,可以测量出来。教师继续设计:如果将这条线段的一端固定住,另一个端点向前面无限延伸,会得到什么呢?学生继续思考:如果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这个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其长度是无限的,不可测量。以此类推,教师要求学生从线段两端无限延伸展开思考,对直线概念做认知。学生在反复思考和讨论中,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有了清晰认知,对相关特点也产生新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为强化学生概念记忆,教师要求学生借助案例做概念表述,学生进入学习小组做概念展示,学习内化目标顺利实现。教师展开延伸设计:在我们生活中有不少鲜活的案例,对直线、射线、线段做直观呈现,深入观察身边的现象,看谁能够找到更多相关案例,对这些概念做全面解读。

教师利用现实案例做现场操作,逐渐渗透数学概念内容,为学生提供直接内化的机会。从师生互动情况能够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探索环节。学生对数学概念做直接解读,强化了概念认知转化。特别是让学生深入生活寻找一些现实案例,对相关数学概念做对应认识,给学生带来更多实践机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比较敏感,教师组织学生做深入观察和学习,学生进入到生活实践环节,在深度参与过程中建立数学概念认知系统,对后面学习形成强力支持。学生应用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从本质上掌握概念内涵,教师围绕学生生活认知展开设计,其助学效果会更为丰富。

四、对比概念,启示学生深度鉴别

学生进入数学概念学习环节后,教师及时跟进观察,对学生学习情况做科学判断,针对性做出学习指导。数学概念呈现系统性、贯穿性、关联性,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对数学概念做对比分析,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相关概念的归结对比,理清学习思维,形成完善认知系统。数学概念内容丰富,学生在具体积累时,很容易出现一些混淆现象,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认知误区,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概念学习时,要注意整合相关概念信息,从更多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提升其认知水平。如教学《角》,在概念教学环节,教师对“角”的定义做两种解读:其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教师利用图示做演示操作,对角的概念做确认处理。学生继续研读教材内容,对“角的顶点”“角的边线”“角度大小”“角平分线”,以及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做梳理,形成完整的概念认知体系。学生进入概念学习环节,利用图示做观察,借助画图做确认,对概念做系统梳理。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对角的表示法做分解,利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与教师展开多重互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对相关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为强化学生学习认知,教师组织学生做对比分析。如“角”的两种定义进行对比、“平角”和“周角”的对比、“角的大小”对比、“角的画法”对比,学生都能够积极回馈,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建立概念学习认知。数学概念包含诸多内容,而且呈现系统性,教师组织概念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学习的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品质。

学生进入学习环节后,需要利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做对比分析,对数学概念进行优化处理,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研究思维,在深度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对概念进行图示、图表化处理,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观察理解机会,学生借助实践操作机会内化概念,顺利构建学科认知。数学概念的逻辑构建,为学科学习带来更多助力支持,教师科学设计教程,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探索,都能够带来丰富学习启示。

五、应用概念,促使学生灵活实践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更多方法支持,数学概念是重要理论依据,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教师要做出科学的预判,及时做出干预和提醒,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概念应用时冷静思考,正确运用数学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概念用途广泛,学生应用数学概念的经历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学生应用现实做设计,推出一些专项训练任务,以强化学生数学概念应用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概念学习时,要对概念信息做梳理,还要进行归结构建,形成完整的概念系统,能够为学生带来清晰学习感知和体验。如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涉及概念有: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同解方程、等式的性质,以及解方程中运用到的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教师对这些概念的应用范畴做介绍,推出具体应用题目展开概念应用,为学生提供直接学习的机会。如:小米第一天读书,读了1/10,第二天读了10页,已经读的是没有读的1/4,设问这本书有多少页?教师从等量关系角度展开梳理,已经读的和没有读的加起来等于总页数,也可以列出其他算式,已经读的等于总页数减去没有读的页数。如设总页数为x,那么便可以列出方程:1/10x+10+(1-1/4)x=x.解这个方程,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最终完成方程的求解。为调动学生概念应用主动性,教师设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目的创编任务:方程关涉内容众多,差倍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分配问题、航行问题等,随意选择一个角度展开方程设计,将题目提交到学习小组,让其他学习小组成员选择一道题目进行解读。学生领受任务后,开始研究和讨论,对不同方面问题做深入思考,对概念应用做具体评估。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做观察,及时做出对应指导,确保训练顺利展开。

教师先做概念梳理,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学生进入题目设计环节,运用相关概念进行对应组织,推出不少数学题目,为学生进一步操作提供机会。学生设计数学训练题目,这是最为常见的学法应用,考验学生的概念积累情况。题目设计需要逻辑构建,如果概念掌握不到位,很容易出现设计问题,教师利用题目设计组织学生展开概念学习,为概念认知内化创造条件。

数学学科有丰富概念内容,教师对这些概念做整合处理,推出一些概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内化数学概念,能够为学生学科学习带来更多启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对数学概念重要性是比较清楚的,在实践应用时,不能深度理解,也不会灵活应用,说明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针对数学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做矫正设计,为学生准备更多适合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自然掌握数学概念内涵,以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霞.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1(35).

[2]董伟丽.基于“四基”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J].中学数学,2021(24).

[3]武丽虹.深度教学: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改进——以七上“6.2角”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22(01).

猜你喜欢
实践反思概念教学初中数学
关于在高校行政干部中开展轮岗的实践反思
对课堂教学能力的反思和评价
南北桥(2016年12期)2017-01-10 16:23:03
刍议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9:54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28:43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