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得与失

2022-04-29 00:44宋红梅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4期
关键词:过渡积累素材缺失

宋红梅

摘  要:本文论述了作文教学的得:制定计划,教学有序;激发兴趣,感悟生活;积累素材,有米下炊;别样批改,换回热情。作文教学的失:没有过渡;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学生的习作语言依然是少数文采斐然,多数面目可憎。

关键词:作文教学;制定计划;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别样批改;缺失;过渡

一、作文教学的得

(一)制定计划,教学有序

根据教育大纲要求的特点,初中生必须能写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能写普通的应用文和较为浅易的议论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制订整个不同阶段,即中学三年的写作教学计划。这种规划可以分为两条线来设计,一条是语言文本的训练方法体系,另一条线则是写作的能力锻炼体系。而介绍文本训练方法体系,正是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明确各个年龄段的要点。另一种写作能力的管理训练方法,要将写作的能力训练方法分散地在各年级上来开展,即审题、立意、布置、谋篇;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言表达方式的使用;过渡、照应、象征、衬托、铺垫、等写作手法的运用。由于上述内容都在课堂上介绍过,但学生在写作时没有使用,所以教师要专门安排写作课来进行系统讲授。

(二)激发兴趣,感悟生活

“文山有路趣为径”,笔者认为,在写作课程中,激发学习者的创作兴趣才是第一要素。要调动学生对观察与思索事物的兴趣,帮其培养感悟生命的习惯。同时教师也要实际指导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与大自然,深入接触各种事物,在多姿多彩的生命海洋里找到闪光点,并且要把观察与思考结合,学会联想。如看到同一朵花,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品味不同花朵的各种形态、色彩、香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维、联想:从花朵的美好,想到年轻的美好和品貌的美好;从花期短促,想起青春易逝,就应该加倍珍惜;从花落入地,“化作春泥更护花”,想起了一种人格和献身精神。

为帮助学生培养这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笔者要求学生用写日志、观察笔记等多种形式,把已掌握的课堂内外知识点或一种体验,随时记录下来,并隔月开展一次新材料的积累、诵读等比赛,并对他们或予以表扬,或指出不足。好的感悟文章则推荐给校园广播或报刊,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写、乐写,这样,美文佳作才能不断涌现。

(三)积累素材,有米下炊

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不但有文可写,而且有文欲写,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有文而不能写,为什么呢?是因为语言太匮乏,没有写作的“本钱”,有话说不出。为使每一个学子都能为炊有米,笔者从七年级开始,每学期规定所有学生做好素材摘抄和写周记;把自己所发现的课堂内外书刊、报刊上的好词句、名言、警句等抄录下来,要明白其中的意思,并尽量背诵下来;把每天在家里、路上、亲友家中所看见或听说的新鲜事记录下来;把自己亲身参与过的各种实验活动内容、形式及其体会,详尽地记下来;把在广播电视中听到或看到有重大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除了这些以外,更关键的一点,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物,如名著名篇,需要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摘抄妙文佳句,多做些阅读笔记和卡片等。这对提高词汇量,充实语言大有益处。有了这些材料,无论写哪方面的文章,学生都会有米下炊,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在指导学生寻找写作对象之时,要格外重视身边的“小事”。让学生知道:写好作文,但未必写人人所皆知的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写对自身或他人都能构成某种影响的事情,事件虽小,所阐述的事理却不小,就实现了作文目的。

(四)别样批改,换回热情

对于学生而言,作文很难写;对于教师而言,作文难改,这个现状始终限制了写作成绩的提升。事实上,教师不能将写作视为孤独的个体,而应该将它视为联系师生关系的纽带,看作师生友谊的结晶。我的写作批改工作就包括了两个系列,一是有计划、有要求的课内写作,一是无计划、无要求的课外读书写作。两类作文都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

课内写作上,我注重当面批阅,一学年里每个学生进行的面批少则一两次,多则三五遍。面批时,我在桌上摆着《新华词典》和练习题本。我一手拿着小红笔,一手指着文句念。一旦遇到错别字,有的学生立刻就发现了;假如他还不明白,我就立刻叫他查字典。假如读到错句,缺乏句子成分或漏了字是什么的,学生就可以马上领会;假如是思维混乱,表述得不清楚,我就给他解析,叫其在练习本写出通顺的句子。

对于文章思路和分段转换上的毛病,经这么一读,问题大体上都显露无遗。待本文基本读完,文字与思路基本解决后,我将和学生探讨关于立意与结构上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学生有时候会点头称是,但有时候提出的主意却比教师还高明。当面批一两次后,学生仿佛尝到了甜头,兴致也极高,有时候甚至三两个人一起来,围在一起。于是我们一篇篇读过去,再改过去,这样一来就获益面更广。

课外写作,因为内容不限,题目不限,字数也不限,所以学生一旦形成了习惯,也就不再视之为负担,而是当作一项兴趣、一份精神调剂,更是一项娱乐休闲。中学生心理有封闭性的特点,他们不愿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即使写出来,也不愿让其他同学看到。对于学生所披露的隐私,假如你动辄找学生谈心讲话,学生就会对教师缺乏信心以至有逆反心理;而一旦汇报给父母,学生就会觉得上当受骗,自此永久封闭了内心。所以,我不得不在“批语”上下功夫。我通过格言警句、古诗文来点拨引导,学生也心领神会。师生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搭配协调,往往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二、作文教学的失

(一)没有过渡

从写作训练之初,教师便将学生全套本领、所有要求全面落实了,学生能力未达相应水准却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加强写作教育,以期待学生一步登天,写出十全十美的作品来。

比如七年级第一个学期,就针对学生实际,让学生从写作基本功练起,如按照写作规范,标点符号、格式,恰当、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等。而我们的第一次写作课,便把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了学生。

首次考场写作文,便以“生动形象”“议议抒情”“点题扣题”为评分标准。在此情形下,学生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与日俱增,也难怪当时有的学生哀叹道:我上小学时写一次作文好歹也能得个奖,到初中时,我费了半天劲却不到高分。这样没有过渡的作文教学,极大削弱了学生的写作自信,也造成了初中一年级讲审题、立意、选材,到了八年级九年级教师还是讲这一套,学生听烦了,教师也讲腻了,因而效果不大的后果。

(二)学生过于重视文字形式,而忽视了思维

有些人认为中学生写不了文章、写不好作文,是为思维技巧所困,为语言的驾驭所疲。但实际上,这都只是表层现状。更深层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对写作所要求“思维”的底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想法”。又比如我们写作文,有了立意的基本条件,却并非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经过分析与思考而得出的自己的观点,只是命题者预先寓于题目以及各种材料中的结果,而且大都流于空洞。

(三)学生的习作语言依然是少数文采斐然,大多面貌可憎

这也显示了学生读书时间依然不够,积累不足的问题。读与写作分离,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严重脱节,阅读并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

以上就是我工作至今,在写作教学中的得和失。为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好办法。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王建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得与失[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32):1.

[2]刘真. 谈谈作文教学的“四失”[J].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9(03):50-51.

[3]顾月萍. “前作文”实践的得与失[J]. 新课程(小学),2018(06):5.

猜你喜欢
过渡积累素材缺失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思考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作文教学途径初探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试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作文的过渡和衔接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