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作文的过渡和衔接

2016-11-22 21:28丁建国王瑞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过渡衔接作文教学

丁建国+王瑞

【摘要】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根据年龄特点,写作要求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层层递进,写作要求的难度不断加大,能力水平和写作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中年级之后,学生的注意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做好中年级作文向高年级的过渡和衔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作文教学 过渡 衔接

小学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低年级写话开始,语文课就逐渐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渗透和铺垫。三年级开始,作文正式出现在每个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环节中。基于小学生的生理成长特点和认知水平,中高年级的作文无论是学生写作还是教师的授课,都呈现出阶梯状的变化。为了有效的开展作文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终身写作的兴趣,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在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做好前后的衔接,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写作方式由连段成篇到独立成文

对于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写一段话到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困难非常大,习作没有结构意识,缺乏线索的连贯,不知道叙述顺序,所以,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段”为基本单位,学生从模仿起步,仿写片断,或在观察中写系列片断。第一段写什么,第二段写什么,然后把这些段落串联起来。这种写作方式弊端明显:前后不连贯,行文缺乏流畅度,整篇文章容易出现前后脱节的情况。但是,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方案。到了高年级之后,在这种“段作文”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应着重教给学生“连段成篇”的方法,从常用的文章结构形式,到常见的叙述顺序,以及段落之间的过渡,还有不同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都是成为一片佳作不可缺少的因素。由于学生“段”的训练过关,在掌握了“连段成篇”的方法后很容易由段向篇过渡,为高年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命题和选材范围的延伸和拓展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观察不仔细、不细心、缺乏连贯性,抓不住重点。中年级作文写作往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都是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感兴趣的人和事。命题往往是《我最喜爱的小动物》《我的XX》《记一件XX的事》。虽然看起来作文命题范围应十分宽泛,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往往会受到固有思维的影响,比如写爸爸妈妈关心“我”总是冒雨带“我”治病;写同学总是先形影不离,然后发生误解或冲突,最后重归于好,写某处的景色都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描写……千篇一律的内容形式,重复单调的素材,缺少学生的自由发挥,没有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所以,到了高年级,如何选择合适的题目,让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进而树立起写作信心成为关键。这种题目,从范围上说,可以应该缩小题目范围,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实例来反映某个主题,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例如写运动会,就不要以《记一次运动会》为题,因为这个题目太大,学生往往会抓不住重点而写成流水账。而应选择更小的角度命题,如《起跑线的故事》、《足球小将XX》、《我为班级争荣誉》等。写身边的人,可以抓住某人的特点来拟题,如以《奶奶的白发》、《爽朗的笑声》《淘气包的故事》等。选材范围也应从常见的写景、写人、写事等拓展到心灵感悟,社会热点思考,情感随笔,阅读笔记等多个方面,日常的一点一滴都可以列入写作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三、文体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小学阶段从简单实用的应用文,到充满文学特性的诸多文体是一个系统性演变的过程。这些文体的编排原则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还应当注意教材的多样性,互相搭配穿插进行,同时要兼顾学段特点,既突出重点又要前后衔接,做到螺旋上升、逐步提高,从而建立系统完整的小学习作课程体系。

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基本以写实记叙文为主,在此期间,也初步了解了童话和日记两种文体。而到了高年级,由于阅读范围的扩大,语文教本选材等原因,高年级习作的文体也从单一走向了多样化,除了继续对常用记叙文的题材,叙述内容等方面更加高的要求之外,说明文、诗歌、剧本、随笔散文等也先后加入小学生习作当中。中年级的童话作文也更近一步,出现了想象作文。日记也成为学生平时记录生活,搜集素材的日常行为。以童话为例,在步入中年级之后,课内外的童话教学之后,学生脑海中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有趣的故事需要倾述,为此,童话作文应运而生。童话等到了高年级之后,想象作文应运而生,他们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加生动、具体、完美地去想象,直到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现实到虚拟,既是发散思维的呈现,又是学生对所学多种知识的综合利用

四、作文的修改的变化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如何修改,谁来修改,怎么修改,中高年级的学生也不尽相同。中年级学生一篇作文写完之后,往往都交由老师进行审核,然后根据老师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省时省力,但自己只是被动的接收老师的信息,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到了高年级之后,学生的语文积累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文章有了一定的评价和鉴赏能力,尤其是对同龄人和自己的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在阅读中发现,并加以改正。“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此外,根据新课标要求,中年级学生的作文修改重点在字词使用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以及标点等几个基础方面。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在经历了作文基础训练,尤其是学生基本能够达到文从字顺之后,应该重点对作文的选材、详略的布置、结构的完整、叙述的条理等方面入手。如果说中年级作文的修改是从细微之处入手的话,那么,高年级作文则是从宏观上进行把握。

【参考文献】

[1]孙立建.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作文教学[J].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1(2)

[2]吴宝凤.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J].学苑教育, 2016(2)

[3]周超.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初探[J].教育, 2016(6)

[4]李祖成.关于小学习作“文体”的思考[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6(04)

猜你喜欢
过渡衔接作文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策略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