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禹潼
【摘要】学生对音乐学科有不同情结,教师从情境设计、活动组织、鉴赏优化、训练创新等角度做深入思考,推出更多快乐学习内容,组织快乐学习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顺利激活学生学科思维,形成崭新学习体验。追求快乐是学生普遍心理要求,教师抓住学生学习诉求展开设计,培养学习动机,将音乐学习推向开放、快乐、向上、健康的氛围。
【关键词】小学音乐;玩味;快乐学习
所谓“玩味”,是指把玩、咀嚼、感受,在音乐学科教学中渗透“玩味”内容,无疑能够增加学科教学的快乐指数,教师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创设“玩味”情境、组织“玩味”活动、创新“玩味”鉴赏、延伸“玩味”训练,能够顺利启动快乐学习教程,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玩味”有深度感知体验和研究的意味,与音乐学习高度契合,教师合理运用“玩味”手段做组织和引导,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体会音乐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深度思考和探索中完成思想洗礼。
一、创设“玩味”情境,启动快乐学习教程
学生对直观性学习情境比较有感觉,教师借助媒体手段做教学设计,或者利用示范演唱、乐器伴奏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快速启动快乐学习进程。
1.从演唱到乐器
音乐教学程序设计时,教师需要运用更多激发手段,形成丰富调动力量。教师示范演唱、多媒体播放、乐器演奏、学生献唱等,特别是乐器的演奏以及学生献唱,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设计和组织,让这些助学手段发挥更大调动效果。学生乐器操控能力有限,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把握,选择适合的乐器做演示,形成有效调动。
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师先做示范演唱,并增加一些肢体动作,展示一些典型的藏族舞蹈。学生深受感染,纷纷跟随教师做律动展示。教师对这首歌曲的内容做解读,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情的情感,尝试运用律动形式创编藏族舞蹈。教师打开多媒体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跟随学唱。学生逐渐掌握旋律特征,演绎活动被推向高潮。教师让学生做合作展示,歌唱和舞蹈结合,学生纷纷响应,积极做合作展示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学生进入演绎环节后,其学习热情更高,快乐学习进展顺利,从演绎展示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认知更为丰富。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思维,教师利用吉他做歌曲演奏,让学生展开歌曲演唱,课堂展示氛围逐渐建立,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做伴奏协助展示,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
2.从演示到伴奏
教师示范演唱和演奏能顺利激活学生参与兴趣,其教学启动效果显著,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参与演示、伴奏活动,课堂学习程序顺利打开,大幅度提升学习快乐指数,为学科教学注入更多内驱动力。学生对律动、声势、伴奏、演绎等学习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在导学环节适时引入这些活动,无疑能够形成更多学习激励,将学生带入良性互动环节。
学生对演绎和伴奏活动都比较感兴趣,教师针对性做布设,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如学唱《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时,教师先找学生做示范演唱,并利用钢琴做伴奏,学生被这个场景所震撼,情不自禁参与演唱行动。为激发学生音乐思维,教师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的一些物品,找到一定节奏做打击伴奏操作,并做出示范操作,学生快速做出回应,纷纷行动起来。参与演唱的学生课前有准备,其演唱展示都比较熟悉,其调动效果更为突出,教师伴奏起到协调作用,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课前做好安排,让学生做现场展示,学生对同学示范演唱有很强的认同感,自然会产生学习主动性。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打击伴奏操作活动,学生都能够形成对等响应,教与学达成和谐。
二、组织“玩味”活动,提升快乐学习品质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做活动安排,推出一些游戏、演绎、展示、比赛等活动,可以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学生对声势、律动等比较有感觉,教师需要做出对应设计。
1.从游戏到声势
音乐游戏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做音乐游戏,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助学效果更为丰富。角色展示、对唱、问答、竞赛等活动方式,都带有游戏属性,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做对应设计,推出一些声势设计方案,要求学生借助肢体动作做音乐游戏,其激发效果会更显著。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创编出一些新游戏。
喜欢游戏是学生天性使然,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做客观评估,适时推出音乐游戏内容,无疑能够形成强力激发。如学唱《四季歌》时,教师组织学生演唱,渗透了音乐游戏“点名歌唱”,先介绍游戏规则,歌唱开始后,教师随机点名,被点到名字要参与接力歌唱,每次点名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每次点名唱一句或者两句。活动启动后,学生积极响应,接力歌唱活动顺利推进,课堂学习展示气氛热烈。为激发学生演唱热情,教师还增加了“击鼓传花”游戏,凡是被选中的学生,要做独唱表演。游戏为课堂注入活力,教学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展开。在学生演唱时,教师要求其他学生做声势配合,利用肢体语言对歌曲做演绎展示。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推出一系列游戏,给学生带来更多快乐学习的机会。学生对音乐游戏有特殊情结,教师教学设计适合,教学效果显著。
2.从表演到律动
律动本身带有表演性质,教师组织学生做律动创编活动,鼓励学生现场表演律动,点燃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更高期待,教师不妨推出一些演绎任务,鼓励学生自行组织演绎团队,在精心排练和创意演绎中建立学科认知。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其快乐学习指数更高,教师要积极做出协助和指导,必要时甚至要与学生一起表演,这样才能形成助力作用。
《杨柳青》是一首江苏民歌,学生对歌曲旋律比较熟悉,教师组织学生做演绎活动: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展示江南鱼米之乡的独特风景,学习小组设计演绎方案,利用小合唱、歌配舞、律动展示等方式做演绎,看哪一个小组表现更为精彩。学生领受任务后,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操练情况做观察,适时做出方法指导,确保演绎活动顺利展开。课堂表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做评价活动,推选出精彩表演,从专业角度做重点解析。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给学生更多主动展示的机会,学生对演绎活动充满热情。律动表演与歌唱结合,这是最为常见的学法应用,其助力效果更为显著。
三、创新“玩味”鉴赏,促进快乐学习内化
音乐鉴赏与“玩味”活动相结合,不仅能提升音乐学习的快乐指数,还能培养学生良好乐感,对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成长也有重要作用。
1.从聆听到模仿
音乐欣赏不是简单的听歌,需要对歌曲内涵做深度解析,教师在具体指导和组织时,要注意增加一些快乐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细心聆听,或者是刻意模仿演绎,都属于音乐鉴赏学习范畴,特别是模仿展示,这是鉴赏应用的表现,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认知还比较肤浅,教师要借助一些活动做辅助指导,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完成鉴赏任务。
教师推出聆听任务,鼓励学生做形象解析,甚至做直观演绎。在教学《望月节》这首乐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宝莲灯》动画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通过聆听做鉴赏分析,说说音乐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质。学生对这部动画有观看经历,自然能够积极展开深度思考。教师对动画内容做梳理,鼓励学生做聆听解读,并利用生动讲述,或者动作造型,或者是哑剧的形式来表现基本情节。学生对乐曲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能积极展开思考和设计,运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做演绎展示。在这个学习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推出崭新学习方式,将聆听渗透其中,获得不错学习激励效果。
2.从展示到创编
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理解都比较直观,教师不妨对学习呈现形式做创新设计,组织学生做多元展示,或者鼓励学生做音乐创编活动,以获得更多鉴赏认知。教师指导学生改编歌唱词、创编音乐剧脚本、改编演绎形式等,提升“玩味”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进程。音乐鉴赏未必需要更多专业知识,教师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设计,要求学生做创意设计和探索。
学生对直观演绎比较有参与兴趣,对歌词改编、音乐剧创编等学习任务有主动探索热情,教师要做针对性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深度探索环节。如教学《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歌曲时,先从环保角度做内容解读,然后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当学生熟悉旋律后,教师推出歌词改编任务:保护生活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结合我们学校的学习环境现实,对这首歌词做改编,并尝试做演绎演唱,看谁改编得更为成功。学生对歌词改编比较有感觉,自然会积极响应,快速融入到改编环节。教师深入到课堂,对学生改编操作情况做观察,及时做出专业评价,指导学生做展示交流。在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改编,课堂学习气氛被推向高潮。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做评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修改意见,学生交互评价顺利展开。
四、延伸“玩味”实践,实现快乐学习目标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做训练布设,给学生带来更多延伸思考的机会,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有一定关注度,教师利用训练任务做调动,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音乐学习,促进学生学科目标的实现。
1.从课内到课外
学生对生活化音乐学习比较有认同感,教师需要做出科学设计,对学生生活音乐认知基础有一定把握,推出更多适合的课外训练任务,让学生借助生活条件展开学科学习。从课内到课外,教师做延伸设计和组织,学生学习视野得到拓展,能够激活学生音乐思维,建立更多音乐认知。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学习音乐,这是比较轻松的事情,学生喜闻乐见,学习主动性更高,学习效果值得期待。
《森林水车》是一首经典的乐曲,由管弦乐器进行演奏,教师先引导学生做聆听,让学生展开音乐欣赏学习。为激发学生鉴赏思维,教师要求学生课外搜集相关内容,鉴赏这首乐曲。学生手中往往有一些辅助材料,可以找到一些适合的内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对相关信息做搜集和筛选,找到一些适合的内容做深度阅读,为音乐鉴赏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从课内到课外,学生学习信息的多重搜集,为深度学习创造更好条件,教师适时做出引导,提出具体的训练要求,对学生形成一种激励,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有一定帮助。学生课外学习时,带有更多自由性,其娱乐成分更多一些,让音乐欣赏学习带上“玩味”属性,无疑是一种更健康的设计和追求。
2.从线下到线上
小学学生对网络应用最为敏感,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诉求做设计,推出一些网络学习任务,学生会积极响应。如网络音乐素材搜集、指定歌曲学唱、网络交互活动、微信群展示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师要对这些展示活动做优化设计,组织借助网络做互动学习,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从线下到线上,已经成为当下学科教学训练的重要选项,教师做好理性设计。
教师有意识推出一些电子化作业,学生接受起来更为顺畅,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丰富。学生对网络应用更为热衷,如果能借助网络录制视频,进行信息共享,自然能够带来更多学习激发动力。如学习《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时,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学唱这首歌曲,并借助手机录制演唱视频,将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学生接受任务后,在家长协助下展开学唱录制操作。教师对微信群中的视频做筛选,组织学生在网络交互平台展开互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制作演唱视频,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学生对这样的训练任务有更高认同感,自然会积极响应,认真面对,在积极排练和探索中建立学习认知。教师发动学生做音乐视频,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在不断尝试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
“玩味”与音乐学习有太多融合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将“玩味”融入到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掌握学科认知能力,这是最为理想的教学追求。学生对快乐学习有更强认同感,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要求做设计,利用情境设计、活动组织、鉴赏创新、训练延伸等环节做渗透探索,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其学习内化效果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薛军英.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1(15).
[2]张亚琴.以趣为引,快乐学习—谈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J].求知导刊,2021(01).
[3]郭晋梅.乐中寻找快乐的源泉—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20(23).
[4]谢晓梅.让音符跳出课本—小学音乐课程快乐教学的组织与实践[J].中国教师,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