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华
摘 要: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对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应对新的挑战,语文教师需要从五个维度促使自我专业的发展,提升专业能力。这五个维度分别是教育情怀、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思维能力和教研水平。语文教师在五个维度上发力,争做一个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切实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维度
一、涵养深厚的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教师的立业之基。语文教师专业要发展,事业要出彩,首先要涵养深厚的教育情怀。拥有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才会由衷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成长;才会用心用情,全力以赴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才会孜孜不倦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师者的楷模——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中学语文教学,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她许多教育教学的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浓浓的教育情怀。
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语文教师,远离浮躁与诱惑,始终充满对教育热爱,专注于语文教学,心甘情愿地付出时间与精力,积极储备专业知识,探寻教学技巧,研究思维方法,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打造属于自己的语文王国而乐此不疲。在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的过程中,即使“众里寻他千百度”,也不觉得苦与累,反而觉得乐在其中。
不待扬鞭自奋蹄。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语文教师,目标是清晰的,信念是坚定的。追求专业发展一定会成为行动自觉。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内心会保持满满的激情,不会表现出职业倦怠感,随之而来的是职业成就感、幸福感。这种成就感、幸福感会转化成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自身的专业能力更上一个层次,从而更好地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实现自我价值。一个没有教育情怀的语文教师,意味着激情与诗意的缺失,其专业发展之路是走不远的。
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可以高屋建瓴,通观全局,可以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学习。信息化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旧知识快速淘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教师“一桶水”的知识已经无法应对学生挑战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正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学习。笔者认为首先要学深学透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新课程理念,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学业质量要求等,从宏观上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向与要求。其次,要学一点心理学知识,懂学生心理。所有教学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符合学生“胃口”,能够做到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懂学生心理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智慧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学习前沿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力求知识体系更丰满。
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语文教师必须坚持阅读。因为阅读是获取信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张悦认为,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引擎,对语文教师的精神形塑意义深远,帮助教师建构合宜的大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潘裕民教师也强调,读书和写作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双翼,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走读书写作结合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专业成长。语文教师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时时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时代产生的新知识,不断开阔视野,具备扎实的学识,为构建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语文教师必须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视教学设计,突出学习任务的情境、活动与价值,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通过尝试与实践,一方面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和表达。学生参与其中,容易达成学习目标,获得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之成为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持续学习、阅读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的广度,优化知识的精度,构建完善又鲜活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潭水的状态,更应是长流水的状态,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提升核心素养的需要。
语文教师自身有了较为系统扎实的知识体系,可以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要求,帮助学生以思维导图等形式建立模块知识体系,比如小说散文阅读、诗歌鉴赏、传统文化经典、写作等模块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架构起属于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纲举而目张。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业质量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要聚焦课堂,以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从学情与学习目标出发,在夯实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真实情境与活动任务的精巧设计,追求教学艺术,来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动起来,听说读写的功能都能登场,发挥各自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参与体验、深入思考、勇于表达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以学定教,提质增效。如针对各种不同样式的阅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文学作品阅读”可采用分析法,让学生在多角度分析中体会作品形象特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思辨性阅读”可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探究式讨论中体会说理的技巧,培养理性精神;“实用性阅读”可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语言的严谨准确,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整本书阅读”可采用分享法,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个性阅读体验中体会经典作品的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跨媒介阅读”可采用评论法,让学生在获取、筛选、表达中辨别真伪,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不一而足。
手中有法,心中不慌。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不按部就班,不墨守成规,尽可能根据学情与活动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于是,教师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学生两眼放光,沉浸其中。
四、提高学科的思维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需要厘清语文学科的五种思维形式所对应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特点,以及它们相互关系,具体见下面表格。
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晋级,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大学思维》)。语文教师尤其要提升三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一是分析性思维能力,使用比较、分析、联系、发展等思维方法,对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能多角度进行分析,有理有据地表达分析的结果。二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使用辨别、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推理、质疑等思维方法分析语言文字作品,辨析文中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欣赏、评价和审视语文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或评论自己的发现。三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使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方法探究语言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使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等方法尝试文学创作,撰写文学评论,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驾驭文字的能力比较好,创新意识强,能够独立探究并发现新规律,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
语文教师提升自身语文学科高阶思维能力,才能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增强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真实学习,深度学习,优质学习。
五、提升实际的教研水平
教研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对问题的追问与反思,对规律的摸索与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全国模范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林伟认为,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育理论和教育现实,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自觉的教育实践者。
用教研点燃专业发展的热情。在学中教,在教中研,教研相长。教研先有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学习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最新信息,更新观念,吸收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立足学情,聚焦课堂,勤于思考,勇于尝试,及时总结得与失,坚持写教学反思,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教研后有成果的展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写论文、研究课题、出专著等教育写作的方式将教研成果展示出来。教育写作是语文教师很重要的专业素养,也是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手段。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颜莹教师认为,教育写作是一条蕴含多重价值的教育反思路径,其价值不仅在于改进实践、创生理论,还能提升教师、发展学校、推动教育改革,是教师从教育实践走向专业表达、从专业表达走向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实中,对教师来说,教育写作——论文、课题发表或获奖是非常高兴自豪的事情,也是职业生涯的莫大荣光;出专著,更是教研的最高境界,是“不朽之盛事”。著书立说的目标一旦确立,会大大激发语文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促使他们沉下心来阅读、思考和研究,给予他们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毅力来完成这一使命。
用共同体教研营造专业发展的氛围。一个学科组教师,如果在教研方面能够相互切磋,相互激励,相互影响,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那么专业发展就有了加速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校内教研组、联谊学校或者借助校外名师工作室,以主题化、项目化等多种形式,共同就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教师彼此分享自己的做法、经验与思考,同频共振,智慧碰撞。共同体教研可以避免教师陷入单打独斗、孤立无援的境地,发挥出团队研究的优势,相互之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拓宽思路,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共同体教研有效提高了教师研究水平,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实现共同成长。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通过持续的学习、研究、实践、总结和提升,语文教师从教育情怀、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思维能力和教研能力等五个维度发力,不断追求自身专业发展,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力争做一个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真正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这样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个受欢迎的“四有”好教师。
参考文献:
[1]祝刚,章晶晶. 教师教育发展五大国际转向[N]. 中国教育报,2021-06-24(09).
[2]黄雪晴. 新时代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观[J]. 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11):58.
[3]颜莹. 教育写作:教师专业表达和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 人民教育,2020(06):6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5]孙宏志,解月光,姜玉莲,等. 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科高价思维的结构与发展规律[J]. 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11):9.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