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元化的小学音乐教育

2022-04-29 12:43:58张媛媛于夕然
当代音乐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社团活动

张媛媛 于夕然

[摘 要]

作为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一名教师,在长期的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的音乐活动中,在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将课堂教学与校园社团活动融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社团活动;率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9-0070-03

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20余年来,在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校园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践等方面,也不间断地进行积极探索,在此过程中深刻地感受与领悟到“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的办学理念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与加强对小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小学的音乐教育已经形成了将课堂教学与校园社团活动融为一体的艺术教育模式。因此,“率性教育”[1]的办学理念,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重视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歌唱天性”的尊重与保护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最能够展示儿童基本音乐天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幼儿阶段对“声音变化”有判断,就已经开始对音乐产生了本能的反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小学是发展儿童歌唱天性最为重要的阶段。对于小学不同年级的阶段划分,同样是音乐唱歌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更需要音乐教师对儿童与少年的生理特征予以足够重视,真正地去保护他们热爱唱歌的天性,尊重他们每个人所特有的个性。要充分认识到“1—2年级为低年级;3—4年级为中年级;5—6年级为高年级”与“1—2、3—6年级”[2]课程标准中阶段划分的差异性。对于音乐课堂上的唱歌教学部分,教师更是要充分注意到儿童与少年之间、每一位学生嗓音上的生理变化。

(一)低年级的引导式教学

对于1—2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歌唱音域是非常有限的,有的学生仍处于“五音不全”的阶段。所以,唱歌教学必须科学地选择适合学生的音域和在声带承受范围内的作品。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唱歌教学曲目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一些音域在小字一组C至小字一组G或A六度音程以内且节奏简洁、律动鲜明的歌曲,作为每个学生必须完全掌握并能够自如演唱的曲目。如一年级教材中的《你的名字叫什么?》[3]《小青蛙找妈妈》《小雨沙沙》《闪烁的小星星》等歌曲,就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绝大多数的孩子们演唱,并且,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展现出各自“歌唱能力的天性”。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让学生们更多地从教师的范唱中去感受音乐的美感,而随着教师演唱中的情绪感染引发出他们的歌唱欲望。所以,除了选择歌曲的内容外,对于符合学生歌唱时生理层面上所能够适应的音区与能够达到的音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学生们能够力所能及地歌唱,是引导他们歌唱本能天性与启发他们音乐兴趣的基础,更是提升他们对音乐艺术热爱的最佳途径。2年级学生的音域有所扩展,但唱歌教学中也要尽量去选择八度音内的音域。应该充分利用歌曲中歌词与节奏的律动,来引导演唱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个人的展示,同时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即兴表演的热情,形成音乐课堂活跃而生动的氛围。

(二)中、高年级的启发式教学

3—6年级的小学生嗓音相对稳定,就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生理特征而论,声带仍处于不断成长、还没有进入变声期的阶段。学生们已经有了两年音乐知识与歌唱能力的基础,对于自己的唱歌能力有了更多的自信。同时,通过语文、数学等相关的文化与自然课程的学习,有了更多的知识积累和更加开阔的视野。中、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这个阶段也是保护与发挥他们“歌唱天性”的关键时期。如:《嘀哩嘀哩》《剪羊毛》这样的歌曲,3年级的学生就可以非常自如地演唱,并且,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肢体语言,來表达出他们所演唱歌曲的基本意境;在小学四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仅36课时),包含了学习音乐知识与器乐(竖笛)的内容,但是,学生们还是非常地热衷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牧歌》《小螺号》等歌曲有表情与自如地演唱,来作为他们在音乐课上的最大快乐与收获;5、6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与实践活动方面已经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但是,类似《外婆的澎湖湾》《小白船》《乡间的小路》《明天会更好》等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仍然是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最感兴趣的内容。

小学阶段音乐课堂的唱歌教学部分仍然要以小字一组C至小字二组E为宜,不要超过十度音域。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中,真正具有能够演唱十度音程以上歌曲能力的学生,毕竟还是为数不多。对于有歌唱训练基础或有歌唱天赋与能力的学生,在唱歌教学中要给予充分展示的空间,尊重其个性,发挥他们的引导与示范的作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歌唱能力较强学生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始终是音乐教师要坚持的教学要点。“以点带面”的领唱与齐唱、小组形式的分部歌唱、“一领众合”的衬托式合唱、轮唱等形式多样的唱歌教学,永远是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最为行之有效方式。

二、强化社团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社会性的培养”

在21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中,校园的社团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国家教育部层面提出“加强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各级各类学校强化了对于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推动。就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而言,对中小学生的音乐与美术方面潜质的启迪与开发式引导,是最为直接的艺术教育方式。音乐具有“流动性建筑”的听觉艺术特点。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除作曲家的创作之外,就音乐作品的音响生成。除专业化的音乐录制外,在舞台上的音乐作品生成,必然会呈现出的演唱和演奏的表演性特征。从严格意义上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论,音乐是集声音的听觉艺术与表演的视觉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艺术同样是一种以个体为基础的群体性表演艺术。以群体为基础的音乐潜质开发,是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环节。

(一)以歌唱为基础的社团

以童声合唱为基础的校园社团活动,是小学生最为适合的音樂社团组织形式之一,更是小学生音乐课堂中唱歌教学的延伸部分。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证明,童声合唱团是非常适合也是能够让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最佳音乐社团组织。从小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就开始组建以年级为单位的童声合唱社团,挑选出一些在歌唱方面非常有兴趣的学生,开始小规模的合唱训练。训练从单线条的齐唱到二声部的主调式或加入一些简单的、支声式的对位化合唱织体,都是二、三年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如:《春晓》《读唐诗》等。而随着年级的增加,合唱团的规模逐步扩大,到五年级就可以形成规模可观(大于60人以上规模)的合唱团,歌唱水准较高(三声部、四声部的和声织体与二声部以上的对位化合唱织体),可演唱:《装扮蓝色的地球》《月亮粑粑》等。

(二)以器乐为基础的社团

随着全社会对儿童早期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从学前教育伊始,对于孩子的艺术教育培养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为在小学阶段组建以器乐为基础的社团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就儿童器乐学习的一般规律而言,在经过三年左右器乐的学习之后,大多数的儿童都 具备了一定的演奏基础。所以,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挑选出有器乐学习基础的学生,是组建校园的器乐演奏社团较为合适的阶段。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分别组建了“星辰弦乐团”“红领巾管乐团”。经过指导教师的悉心组织训练,到了六年级的阶段“星辰弦乐团”就可以演奏一些如:《红星歌》《游击队歌》等简单的合奏曲目,而“红领巾管乐团”也可以演奏一些简单的进行曲,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演出。

就小学音乐教育而论,树立“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我们在校园的音乐社团建设方面,非常注意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尊重,如:随时发现个别学生的特殊兴趣与天赋,有的放矢地去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在社团中的引导作用,承担合唱中的领唱或合奏中独奏。在音乐社团集体活动的排练中,对于每个学生各自分谱的练习是在发挥他们的个性、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而在合奏排练更是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责任担当,是培养学生“社会性”意识最佳方式。就人的潜质艺术素质启蒙教育最佳期——儿童、少年阶段的意义而论,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音乐社团活动则必然成为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推进课堂教学与校园社团相融合的音乐教育体系建设

在九年义务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个体对于音乐艺术的兴趣、开发其潜在的音乐天赋的重要年龄段。而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所涉及的音乐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必然成为全面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质最直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音乐课堂教学与校园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需要得到学校、艺术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鼎力支持,同时,更是需要与每一位音乐教师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然而,这样的探索与实践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

(一)音乐课堂的唱歌教学与校园合唱社团相结合的模式

音乐课堂的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小学教育阶段的文化活动中,学生的合唱(齐唱为主)是最为常见的音乐团体表演形式。将音乐课堂的唱歌教学与合唱表演的社团活动相融合,是提升学校音乐教育质量与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音乐课堂的唱歌教学,组成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队,是小学一、二年级最有代表性的音乐社团组织。以举办年级合唱比赛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将课堂学习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加以展示,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兴趣。尽管低年级学生很难唱出合唱的效果,但是,他们通过音乐课堂唱歌教学所学到的音乐能力,以齐唱方式来参加集体性的音乐活动,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队,还可以将那些热衷于歌唱的学生组成年级或学校的合唱团。作为能够演唱二声部以上的多声部合唱作品的校园合唱团体,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参与合唱团的每一位学生而言,他们都会得到受益终生的回报。

实践证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的童声合唱团,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重要社团组织形式之一。通过童声合唱团的排练与演出活动,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情感表达的认知。并且,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快乐中养成“社会性”的意识,是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得到音乐艺术启迪与教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校园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兼顾的社团建设模式

对于基础教育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来说,除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与校园活动之外,更应该借助于广泛的社会音乐教育资源。进入21世纪以来,大多数的学生家长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早期艺术教育。有许多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接受了艺术方面的启蒙教育,并且,进入小学后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仍然在校外接受艺术教育,因此,这些正是小学教育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要积极引导那些入学前就接受器乐和声乐教育的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的音乐社团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小学音乐教师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对于校园的音乐社团建设与发展来说,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与不同程度的困扰,所以,就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去引进社会音乐教育资源,来完善自身的音乐教育体系建设。

在当今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学校的音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校园音乐社团与学校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然而,从整体的校园音乐社团的活动来说,若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音乐师资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如:小学阶段的童声合唱团的组建,本校的教师是重要的艺术指导,然而,就每一位组织排练的指挥会有不同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位教师就可以完成的。再如:以器乐为主体的音乐社团,弦乐团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木管乐器有长笛、单簧管等,民族乐队有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如笙、管、笛、箫等,需要更多的专业器乐教师来指导。21世纪的当下,小学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将其纳入到基础教育中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然而,就当下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论,却是存在着认知方面的差距,导致艺术教育追求“活动形式上的丰富多彩”而“音乐教育上的实效甚微”等流于形式的现象。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尤其是校园音乐社团的建设,要倡导学校音乐教育资源与社会音乐教育资源兼顾的教育理念。

通过20余年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索性的艺术实践活动,笔者深深感到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师,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技能,能够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积极地投身于基础教育事业,为提升儿童音乐素质教育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地为寻求基础音乐教育进行开拓性探索,惟其如此才会在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方面有所收获。

注释:

[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率性教育研究(2018)[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5.

[2]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3]吴 斌.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一年级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育社团活动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家长助教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分析
未来英才(2016年20期)2017-01-03 13:49:06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08:54:52
高职校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思考分析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27:05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论民族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若干问题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50:33
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及应对策略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10:54
小学音乐教育中流行歌曲的作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34期)2016-05-28 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