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探索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新路径

2022-04-29 11:10:16王秋惠
理论观察 2022年12期
关键词:学业质量心理育人学习心理

摘 要:围绕“三全育人”理念,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心理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较好地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等多种资源,在多项空间领域和各类学校教育平台上进行探索,形成多维度的资源学习系统。大学生学习问题与心理困境相伴而生,联系紧密,互相影响,当前大学生学习问题也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以“心理育人”机制为抓手,结合学校发展背景,探索能够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新路径,提出可发展持续性的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成效举措,同时,通过心理育人的实际举措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改善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加快学校“三全育人”的步伐,促进大学生成为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关键词:心理育人;大学生;学业质量;学习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12 — 0142 — 04

高校学风建设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是反映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过程的重要指标,是提高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在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争创一流,地方高校不断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形成“创一流学风、育一流人才”的良好氛围。然而,社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也迈入了新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学业问题、情感困扰,以及就业困难等压力日渐增加,其中各大高校学生学业情况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控力较差、缺乏内在学习动机、被动式接受学习、缺乏专业认同感、学习兴趣度下降等问题,导致当前大学生学业质量明显下降,学习心理存在显著困扰。大学生的主体任务是学习,其学业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解决学习问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

同时,学业问题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著,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因此,立足对当代大学生学业质量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通过“心理育人”机制,探索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新路径,掌握大学生学习状况并对其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举措,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心理以及解决学业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调查研究与提出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输出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质量密切相关。较多的研究者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多个方面探索大学生学习现状。顾晓英(2020)发现,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对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没有长远规划,协同能力欠缺。大学生对自我发展的需求,是其在大学校园进行学习的源动力。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变化,与以往相比,部分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对于未来人生更是毫无规划,即所谓的“空心病”。刘文明(2020)对多所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专注度与认真度明显降低。第二课堂的主动参与性缺乏,较为功利性。而第二课堂能够促进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激发处于学业危机中的边缘大学生学业兴趣(龙琪,倪娟,2020)。从多数研究者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偏向负面,对学习环境满意度较低(王环,2012;曹珊,2016)。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学生毕业数量急剧增加,受疫情等多重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使得大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观念、学习行为都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杨斌芳等,2016)。2019年底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和蔓延,高校的“云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其学习效率显著降低,同时学生的学习自控力降低,学习心理倦怠感激增(张平,2020)。

因此,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给在校大学生提出有关建议,让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以促进大学生学习现状发生好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关注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关爱自我成长,促进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点课题。

(二)大学生学业质量影响因素

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不断丰富,各界对于大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研究者们从个体、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主要从“教”和“学”的视角,探寻“如何教”和“如何学”以及“影响学的因素有哪些”。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功利性、学习兴趣不浓厚等突出问题是影响当前学生学业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韩玉英,2018;林云等,2010)。孙睿君等(2012)认为,人口学变量(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学习动机、学习行为习惯等指标对大学生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在探索大学生学业指标体系中发现,“重要他人”如父母、朋友、同学、老师、偶像等对大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田晨,2020)。王羽等(2018)认为,大学生的个性因素,如认知方式、学习情感、态度对大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也有研究者根据学校的配套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计划等因素分析研究影响大学生大学期间的发展成长情况(王慧,2017)。学生所处的外在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因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正向影响(王雪松,2019)。通过文献文本分析法发现,大量的研究证实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以及跟自身心理相关的因素对于学业质量提升的影响较大,其中,大学生的学业适应性、学业满意度、学业倦怠感都与学生的心理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南晓鹏,王新凤,2022)。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自身抵抗心理疾病、提升学业质量、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李鹏跃等,2021),与心理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也成为了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业质量的主要原因。

(三)问题的提出

以往研究集中探讨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多数研究用科学数据验证了与学习心理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业影响的重要性,研究者们从“教与学”对应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单一的角度提出了如何从教学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理论性较强,量化可实操的应用维度较少,其主要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的改善来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实施效果不显著,同时,因学习心理引发的学业问题,缺乏相关研究提出解决路径。

本研究基于“心理育人”机制提出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学习学习心理,进而改善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成效和质量等实质性的举措,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结合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多维度实施有效的举措帮助学生成长成材,促进学生自主提升自我学业水平,自主解决学业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育人成效,同时,研究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在心理育人的视域下构建可发展可持续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的新路径,将心理育人的特点融入其中,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发展性的干预、引导和帮扶,育心育人联动,形成多方面合力,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当中,解决大学生核心的学业困扰问题。

二、构建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新路径

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对当前大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文本分析,从而较为全面地掌握已有研究中显著影响大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基于针对00后大学生的调查——“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库,提取已经得到验证的影响大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因素。其次,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不同院系的招生比例,定比抽样部分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结合开放式问卷,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对学校不同职能部门的教师进行访谈,进而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学业问题以及影响学业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的建设水平,学风建设情况;所在专业的难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前景;教师的授课方式,课堂互动方式与频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重要影响;有些人口学变量,比如生源地、家庭环境等,学生方面的因素中,学习心理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因素。

根据前期的实际调查结果,从“三全育人”的核心要务出发,以心理育人机制为抓手,构建“三全”心理育人格局,即“全员参与、全过程干预、全方位联动”,并基于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育人工作网络及育人载体,基于学习目标,营造学习氛围、建立奖励机制,引导学生解决自身 “为什么学”的问题。本研究开发创新性的“三生观”心理教育团体辅导方案,基于新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学习心理上改变对学习的认知,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调整,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态度。同时,利用网络思政,基于目前学校,学院开设的心理课程、心理活动、心理健康月、生命教育周、心理线上育人平台等多种载体线上线下立体式引导学生关注内在需求,激发内在动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关注学习成绩高低到自主提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学习潜力、提高学习自信,利用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闭环,避免出现“德西”效应。

在心理育人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心理建立了预防到位、认识到位、教育到位、干预到位、跟踪到位的“五到位”闭环式探索提升学业质量新路径,从而整合学习资源、加强课程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解决“怎么学”的问题,构建“网络空间式”学习支持系统。本研究发现,当前学生自我同一性不清晰,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年级、分阶段引导学生解决学业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深入推进特色团体辅导助力学生学习心理成长,大一阶段进行“心”适应引导,提升学习心理适应性;大二阶段促进“心”发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大三阶段“心”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消除学生因心理问题造成的学业困难以及考试焦虑,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合理的生涯规划,改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心理困境;大四阶段“心”选择,对学生进行就业、考研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考研就业压力,更好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环境中。整个过程中,整合资源,利用心理辅导活动团体的特殊性(如不能随便退出,不能不守约定等),构建多种学习小组(如以宿舍为单位),帮助学生在团体中提升自控力,提升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克服因非智力心理因素引发的学习倦怠、学习态度不认真等问题。

对于心理因素引发的学生学业问题,基于育心育人联动原则,采用系统化的解决方法,通过个别辅导、结对帮扶、心理治疗等措施,切实通过实际的举措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自尊、自爱、自信,以及平和的个性品格与敢于担当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生观,从而实现大学生专业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频共振。基于心理育人“3+4+5”的育人途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于因家庭、经济、个人心理问题造成的学业困难的学生,依托心理育人的特殊性,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并制定学习帮扶预警系统,育心育人联动,可发展可持续性解决学生的问题。基于此,构建一个心理育人主导下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新路径。

三、结语

基于多种研究方法,用量化科学的手段分析影响当前00后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具体成因,并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学业问题,基于“三全育人”的视角,通过心理育人的手段,构建“立体式”的学习支持系統。难点在于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等多种资源。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真正意义上充分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同时能够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指导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实现成长,切实通过实际的举措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哪些方式可以开展、哪些方式可以拓展、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及采用何种手段来提升学生非智力学习因素是后续研究可以继续关注的问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关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同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学生主体,形成合力,探索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的路径,切实提出特色化、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质量保证。

〔参 考 文 献〕

[1]林云,梁雄军.大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A大学80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2(03):6.

[2]王环,党帅.从社会学角度浅析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J].学理论,2012(08):2.

[3]孙睿君,沈若萌,管浏斯.大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9):65-71.

[4]程孝良,曹俊兴.构建学习支持系统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基于6所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3.

[5]胡敏.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课题[J].高校辅导员,2014(04):4.

[6]曹姗.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6(12):4.

[7]杨斌芳,侯彦斌,李梅.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之二[J].甘肃高师学报,2016,21(02):4.

[8]王慧.基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高校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06):2.

[9]韩玉英.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的社会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10]王羽.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10):2.

[11]王雪松.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2]闫明.“校-师-生”三位一体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5):3.

[13]刘文明,黄忠朝,黄智,瑜罡,彭宽.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几点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160-161.

[14]张平.高校“云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实证调查[J].高教论坛,2020(07):102-106.

[15]田晨.从学业评价指标分析“重要他人”对大学生学业质量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1):9.

[16]龙琪,倪娟.促进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键因素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06):11.

[17]李鹏跃,吴凯,刘葭,等.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心理健康因素与教育方法探赜[J].成才之路,2021(33):3.

[18]南晓鹏,王新凤.综合评价招生和统一高考招生的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21(01):10.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12 — 06

基金项目:中北大学2021年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类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探索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新路径——以“心理育人”为抓手,编号:ZBSQYR202110。

作者简介:王秋惠(1993—),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测量。

猜你喜欢
学业质量心理育人学习心理
新时代背景下心理育人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探究
科教导刊(2019年12期)2019-06-03 02:59:05
新时代人本理念下的朋辈心理育人工作模式的探究
读天下(2019年10期)2019-04-03 05:39:14
天生积极难自弃,你若盛开清风来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教育方法研究
求知导刊(2018年22期)2018-10-31 12:08:44
体育课学业质量评价的特征与目标设定
体育教学(2017年2期)2017-03-28 10:47:22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102期)2017-01-17 03:23:17
关于初中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践研究
运用学业质量检测数据,诊断与改进学生的学习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3期)2016-09-21 21:46:54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60期)2016-08-23 17: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