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实践情境视阈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

2022-04-29 11:26:46王聪
理论观察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情境化教学观念

摘 要: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是推动现代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抓手。站在新的实践发展之路上,教学实践情境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战场,在教师个体层面上有助于自身认知及其行为在复杂系统的互动中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与之涉及各个要素和系统之间形成良性的架构,推动教学改革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同时,在教学实践层面上有助于使中小学学生掌握更为科学、明确的学习方向,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满足时代新人培养的需要。因此,对教学实践情境视阈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研究,有助于为新时代中国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也有助于彰显中国现代教育水平和文化力量。

关键词:教学实践;情境化;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转变;促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12 — 0167 — 0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水平已经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在建构层次和体系化上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呈现出从传统迈向现代的专业性和特色化的趋势,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培养模式,亟需在英语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以学科建设为载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和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教学课程改革,使教学情境与内容有的放矢地渗入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使之培育中小学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精神和思想觉悟,促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尽快落地,这些显著变化俨然给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实践平台,从根本上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由灌输教育转向导引教学为主,实现表层信息和零碎化知识转向整合深层意义和主体内容、由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向培育核心素养和培育价值观。然而,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实践教学情景,教师转变观念教学的过程是漫长的、任务是艰巨的,快速形成合乎逻辑和发展规律的教学体制改革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但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持守英语教学发展的新特质,不断根据时代变化提供适应发展的新观念,从而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

一、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中英语教师观念转变的现实意义

所谓英语教学观念,是指教师对英语教学各个方面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本身包含着语言、外语的教学与研究、师生角色和教材等,这些观念在长期的教学情境中逐渐形成,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传统观念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提高新时代育人的成效。处在初级知识和英语综合准备的过渡期,中小学英语教师是打好中小学学生英语基础、夯实英语水平能力的关键,在我国英语教学基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面对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期,中小学英语教师转变传统做法、接受新理念,对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助力。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现实困境

从当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仍然保留着传统模式和思维惯性,语言学习与实践情境的相脱离或将语言视为抽象的规则体系,注重强调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的工具性,不仅造成了学用分离的现象,也直接导致了中小学学生厌学的不良情绪。有学者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一方面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深层次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能导引学生热爱学习、自我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人生规划,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教学惯性使然,不少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碎片化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仍然占据主导,缺乏对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中小学学生并不是出于对英语的喜爱,而是来自于各种考学和升学的压力,使得学生逆反心理不断加重,这不仅给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难题,也使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刻不容缓,在某种意义上亟需改变现有观念及其实践做法,提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消除课堂教学方式的单调乏味,彻底解决中小学学生对英语的反感和壓力,

事实上,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是一个漫长的知行互动的过程,必然会受到来自个体和社会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一味将教师描述成被动、迟缓的或拒绝转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不是从根本认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既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际问题,实现从形式化、整体化向专业化的过渡,满足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相结合的时代需求,也不可能达到学情、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精准化,推动中小学学生英语技能的应用能力。面对这些现实的难题,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是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在深层次上推动了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主线的教育改革,在课题实践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深入开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从根本上回应了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和大变革,展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情怀。因此,加快推进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刻不容缓,只有从根本上实现由英语教学的被动者向引领者的转变,我们才有可能加快培育跨文化交流的时代新人,为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提供助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彰显中国的教学水平和文化魅力。

三、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理论探索

从最新研究情况看来,由于以往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方式、师生角色扮演及课堂文化、传统评价方式等潜在规定,大多数学者主要从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术语建构、语言学习的能力、应用技能和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但却忽略了对英语教师这一行动者角色的研究,即忽视了个体与不同层次之间的环境系统交互作用及其自主性的变化,也就是说以往过多地强调了社会发展的非线性和耦合性,而缺少对英语教师个体认知与行为的复杂性与非线性的研究,这是以往的教学模式及其思维惯性的使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必然出现的阵痛症状,不仅忽视了英语教学体系改革与教师之间的关联,也缺乏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培养,致使现代教学理念严重偏颇,无法形成对中小学基础英语教学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追求的型塑。从根本上而言,中小学英语教师本身是自我经历、知识结构、信念、情感、动机和身体要素的关联互动,这一系列过往的知识贮备与践行能力不仅形成了复杂的教师个体系统,也嵌入着各个层面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培养,使得不同的要素与整体性的系统之间形成了高阶次的价值主客体互动,展现了教师个体的语言能力和独特的过往经历。可以说,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研究,就是为了彻底变革英语教学方式,使中小学学生能够掌握更为科学、明确的学习方向,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满足时代新人培养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师的认知及其行为在复杂系统的互动中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涉及各个要素和系统之间交互运动的过程,我们应当加强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理论探索,这不仅能够为中国现代教育提供学理支撑,也为加快培养时代新人、满足21世纪人才需要的战略储备,使之彰显中国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峰。

(一)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过程性研究

教学观念转变是一个动态运行的复杂过程,往往具有非线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特质,是事关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转变及其促进的基础性理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我们不应从外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入手,而是从教师个体的知识结构、信念、情感和动机等要素的关联互动出发,推动教师个体与教学体系的有机互动和刺激性反映,在教师尝试践行新理念、新方法的时候,不仅要察觉教师的心理活动和态势,而且也要注重其良性化的实践反映与价值追求,以此实现教师个体的情感价值升华和信念坚定。由于现阶段的学术研究,大多只注重中小学学生对英语课本、课堂教学的认知和培养,而忽略了英语本身的价值意义,使得中小学教师未能展现自我良好的形象与价值追求,造成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实践进程较为缓慢。因此,针对这一长期以来的教学惯性和思维模式,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过多对词汇、语法等为主的语言技能的教学问题,而忽视了这一教学过程的情境化、系统化的学习培养。我们必须转变这一传统观念,逐步向情境化、系统化教学模式转变,凸显英语教学改革过程性的特质及其重点,使得中小学英语教师能够突破自我、自主尝试和践行新方法、新理念,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身份转换为问题的探究者、活动指导者和价值塑造者,真正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发展。由此,针对这一过程性的研究,就是要在理论层面上彻底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信念、情感、动机和身份等要素的联动,在情境化、系统化等教学过程中持续深入推动中小学英语教师观念的转变,使其呈现出良性化的发展态势。

(二)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自我适应能力研究

在现实中,由于中小学英语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必然受到教师个体与社会环境的逻辑互动作用,因而总是呈现出英语教师适应时代变化、自我适应能力较弱等问题。从学理上而言,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自身做出重大变革与调整,是经过时代与社会、自身多重作用的使然和反思的结果,这一过程必然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尤其反映在教师对教学课堂和价值自觉培养的自我适应能力的培养上。因为教师个体的实践努力,在反复体验和亲身体会中,不可能会直接达到所要预期的目标,必然会根据时代反映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此适应整个教学改革的大环境变化,这就给中小学英语教师转变观念带来了重大挑战。从大多数研究者发现的结果上来看,有的英语教师由于压力的陡增习惯于“躺平”,对自身适应时代变革的能力并不明显,无法给教学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这种自我适应环境及其调整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想要创新的机制和想法,究其根本就在于课程目标的先前设定、社会环境的大变化和升学压力的趋势等,使得英语教师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出现断开,甚至是难以弥合的现象,既无法满足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无法与自身达成相应的和解,使其教师个体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调整,并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当重点研究教师个体与自身达成和解的能力,即提升自我适应能力,把教师个体与社会系统下的教学改革、课堂学习和目标培养等各因素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共适应与演变的关联问题,彻底转变整个教学观念,使其能够呈现出常态化和可持续的运行模式。

(三)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互动性研究

英语教师观念的生成与发展,无非是教师个体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教育体系改革和教师价值理想实现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境互动,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空想的情况,让学生能够切身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自己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整体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情况来看,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学习上一定要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但囿于长期以来的教学体制改革的不彻底性,使得整个教学环境呈现出单调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兼顾教学与升学之间的平衡发展、教师个体与课堂教学环境的良性耦合和师生角色的相互理解等。针对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单单从教学改革入手进行切入有些显得力不从心,我们的教学模式不应继续保持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而应当转向情境式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这是增强中小学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抓手。为此,我们应当从中小学教师英语价值观念培养入手,推动教师个体与学生之间的情境互动,推动中小学英语在育人与升学问题上呈现正向发展的趋势,使其在新时代素质教育模式上达到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和目标,彻底摆脱应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四、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的实践路向

理论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发挥理论应有的价值导引作用,促使实践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在新课改的目标和重要任务下,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人,更多的应是懂得反思教学问题的践行者、传授学习方式的指导者、导引时代新人的促进者,这一根本的转向就在于时代变革需要中小学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人才力量。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为了从根本上推动教学改革引领基础教学现代性发展的根本通路,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的价值导向、学习兴趣和应用技能,这不仅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动力,也让学生对英语有了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使其对英语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英语人才储备。

(一)从结构上把握教师个性化发展和自主适应能力的提升

无论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无论教学改革实行怎样的变革,归根结底都需要教师个体付诸于实践的运行,只有教师个体的亲身施行,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变革旧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满足新时代的战略需求,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实的助力支撑。面对当前的主要问题,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个体的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促使教师个体除了对自我知识、技能和理念的掌握以外,还要高度关注教师个体与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关联性和协同发展,从根本上提升教师自主接受先进课程和教学理念的能力,切实把握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提升自我适应时代变革、教育发展的水平,从而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彰显新时代教师的能力。此外,还要给予教師个体足够的空间和情感信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各种压力的陡增,仅仅依靠教师个体无法摆脱这些问题的纠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为此,我们除了支持对中小学教师的个性发展以外,还要提升教师的自主适应能力,帮助教师个体克服一系列的心理负面情绪,缓解不确定性的焦虑感,发挥自身的理智和情感力量,从而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实践应用。

(二)支持教师参与各种迭代循环的学习活动

任何时代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识的更新和理论创新,只有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知识导引和发展动力。从目前情况来看,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迭代发展的时代,无论什么样的学科或是知识体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只有不断进行持续更新和迭代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需求,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身处中国实践创新发展的关键期,对新时代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储备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这一时代要求使中小学英语教师不能依靠教学课程上的知识、理念和应用技能,这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与兴趣爱好,也直接导致了教师个体紧跟时代脉搏的能力较弱的问题,无法为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及时输送坚实可靠的力量。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实践中要加快推动学术研讨、教学培训和学习活动等一系列相关活动的有序展开和实践运行,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反思与实践的交替循环和良性互动,为新时代教师个体提供持续性、跟阶段性和跟踪性的培训,使其能够满足时代需求与发展,推动学术与研究的双重创新与发展,形成与时俱进的观念和实践变革。

(三)依靠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动力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建立使得每个人都有了归属和依靠,并在社会范畴内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目标。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言,仅仅依靠单方面的自身努力和力量太过于薄弱,也不可能推动现代教学模式的整体性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只有依靠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教师个体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是个性与一般的关系,教师群体凝聚了各个教师个体的实践诉求和力量,教师的个性发展只有置于整个教育研究活动中才能得以正常发展,实现自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因而,中小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及其促进,在社会实践维度上就是要形成教师个体与整个教研组力量的互动,推动各种教师发展项目、实践活动对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关联与互动,在共在的社会关系上互作开展教材研读、教学探究、课例研讨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团队的生产力,使之改变教师个体的观念及其整个教学实践活动。

〔参 考 文 献〕

[1]陈丽虹.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英语教学目标预设及表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11).

[2]吕旺姝.中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技巧——评《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

[3]仝雨佳.中小学英语沉浸式教学的现状及优化路径[J].生活教育,2022(06).

[4]冉彩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可能性及实施路径[J].海外英语,2022(06).

[5]杜小双,张莲.外语课堂互动中教师话语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架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05).

[6]马健莉.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策略[J].新课程,2021(17).

[7]卢怡.中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求知导刊,2021(16).

[8]李清平.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4).

[9]陈灿芳.试论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方法策略[J].新课程,2021(02).

[10]郭玉芳.中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12 — 12

作者简介:王聪(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学一级英语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英语情境化教学观念
关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正确处理英语词汇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小班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48:05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 17:11:35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