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学科的大观念反映了英语学习的本质,在英语学科中居核心位置。它是连接课程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帮助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形成结构化的认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形成一定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本文以英语学科中的大观念为抓手,从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大观念;单元整体;新课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张佳丽,常州市平冈小学。
一、对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认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学习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从而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落地。这里所说的“大概念”即本文所指的“大观念”。大观念是深層次的、有意义的、可以迁移的核心观念,指向学科本质,体现思维方式和核心观点。大观念有以下三种特征内涵:第一,大观念具有中心性。美国学者格兰特维金斯曾指出,“大”并非“庞大”,也不是“基础”,而是“核心。”由此可见,大观念在英语学科中居于中心地位。大观念是统摄教与学过程的原则和方法,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思路和依据,对于英语学科的教与学具有高位引领和指向的作用,英语教学设计应在大观念的前提下实施。第二,大观念具有网状性。大观念能够将细小的、零散的、碎片化的教学内容连结,形成紧密关系,形成新的知识网络,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三,大观念具有迁移性,大观念能连结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新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价值观念,并且能够被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本文笔者基于单元大观念,就译林版五上Unit6 “My e-friends”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阐释。
二、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以课程标准为抓手,关注主题意义,提炼单元大观念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关注主题意义,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而大观念则是连接课程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保障。然而现今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大观念的统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考试而教,过多关注语言知识的教学,如词汇、语法、句式等,忽略单元的主题意义,脱离真实的语境,使教学内容过于碎片化,孤立化,缺少有机统整,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没有结构化的认知,不能把握单元语篇所承载的大观念。第二,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缺乏真实情景的设置。学生不能完全进入课堂,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身份和角色的转化,实行有效交流。第三,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缺乏一定的层次性、逻辑性、递进性、关联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连贯、无梯度。《新课标》还指出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定和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前,应当研读教材,整合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提炼单元大观念,关注单元的整体教学。在“My e-friend”中,单元大观念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宏观上的大观念,中观上的大观念和微观上的大观念。在宏观上,从英语课程和学科与育人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多方面介绍自己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注朋友,尝试了解朋友;当朋友有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体会到朋友的意义与重要性。在中观上,从语言学习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来看,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网友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用不同的语言输出结构介绍网友或者朋友。学生能够在主题语境下,理解中西方朋友之间书信往来的不同之处。在微观上,从语言学习活动来看,学生在语篇的依托下,能够准确理解并概括文中Peter的相关信息,通过实践运用,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对Peter进行介绍输出,最终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结构化,在新的情境下,学会迁移,运用结构化的表达介绍自己的网友、朋友甚至是家人、同学、身边的人。
(二)立足单元大观念,以主题为引领,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大观念能统摄教与学,为教师教学设计,制订目标提供思路和依据。而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各课时的教学目标既服务于单元整体目标,也是落实单元大观念,单元整体目标的落脚点。
在单元大观念的指导下,“My e-friend”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围绕主题e-friends进行理解性输入和表达性输出。2.学生能够围绕主题e-friend,从不同的维度,对网友或者朋友进行准确地、有序地、多元地输出。3.学生能够围绕主题e-friend培育并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中的准确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4.学生能够围绕主题e-friend,对描述人物的语言方式进行结构化总结,内化表达,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下,将所学知识迁移,介绍他人。5.学生能够围绕主题e-friend,体会到朋友之间的意义,并学会通过书信的方式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在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下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
在本单元中共有七个教学板块,分别为story time(故事时间板块)、grammar time(语法时间板块)、fun time(游戏时间板块)、sound time(语音时间板块)、culture time(文化时间板块)、cartoon time(卡通故事时间板块)、checkout time(综合复习板块)。每个教学板块之间看似独立,但其内部都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大观念的统领,将各板块之间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网状连结,依据单元整体目标,本单元的课时目标如下:第一课时,故事时间板块。通过主题意义的探究,依托故事板块的语篇,学生能够从年龄、国籍、学科、爱好等维度提取Peter的关键信息,并能够通过问答或者语篇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多维度介绍Peter。第二课时,语法时间板块和游戏时间板块。学生能够使用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对于主题网友进行提问,并能总结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结构和三单动词变形构成的规则。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从不同维度尝试了解朋友和关心朋友。第三课时,语音时间板块、文化时间板块和卡通故事时间板块。学生能够归纳出字母w的发音规则并认读相关单词。学生能够体会到中西方在书信往来时的差异。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朋友、鼓励朋友、帮助朋友。第四课时,综合复习板块,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信息卡片制作等方式将本单元的语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完成对主题网友或朋友的书面表达,并实现准确、有序和多元表达。学生通过单元学习后,能够将描述人物信息的表达结构化,迁移到不同情境中,介绍他人(如表1)。
(三)基于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新课标》指出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活动为落实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应当是有情境、有层次、有关联,层层递进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
1.学习理解类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在大观念的指引下,根据主题意义,依托语篇,创设相关情境,通过设计学习理解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提取信息,概括了解,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解决实际问题。
(1)创设情境,感知注意。在故事實践板块的教学前,教师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出示一张和教师相关的信息卡片,信息卡片的内容涉及年龄、学科、爱好等维度,而这些话题都是学生在本单元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的,在这里教师通过创设和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活跃课堂氛围,导入话题,最大程度激活学生的观察、预测、回忆、想象等诸多思维活动和多样的身体记忆,帮助学生搭建从具体形象到主题概念间的桥梁,并以最快速度聚焦语篇,为其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依托语篇,获取梳理。在语篇学习中,教师以框架性问题为统领,引导学生梳理语篇基本信息,如“Where does he live? How old is he? What subject does he like? What does he like doing? What does he do after school? ”通过获取与梳理环节,引导学生识别和提取文本内容信息,并为后续对于人物描述的维度和方式进行结构化的输出做准备。
(3)关注生成,概括整合。在具有框架性、结构性的问题后,教师应整合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对生成资源进行概括整合,提炼表达的框架和维度。根据学生在语篇中提取的信息可以概括出文本是从年龄、国籍、学科、爱好等多维度来介绍网友的,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加深学习的深度。
2.应用实践类的学习活动。应用实践类的学习活动相比较学习理解类的学习,在活动设计和内容学习上是递进的,在能力要求上是更上位的。因此应用实践类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建立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内化语言知识,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
(1)分析比较,描述阐释。在语法板块教学时,通过设置情境,如果你想要更加了解朋友或者是网友,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根据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学生随即可以提出,如“Do you... have...? Does she like...? 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What subjects does he like?”等问题。通过问题的展示,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通过总结,描述并阐释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构成规则,内化结构,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比较判断,内化运用。在复习板块时,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关于王芳的语篇,判断语篇的输出是否具备准确性、有序性和多元性。在进行书面的表达输出时,内化写作的要点,表达准确无错误;在书面表达的过程中注意连词的使用,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书面表达,如and, too, but等词;在表达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句式,可以使表达变得多元化,培育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迁移创新类的学习活动。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是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探讨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通过迁移创新类的学习活动设计,学生能够基于新的知识结构,将内化的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思维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1)批判评价,表达观点。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朋友,在卡通时间板块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基于对语篇故事的理解,山姆和波比一直都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去钓鱼,山姆表示自己不擅长钓鱼,波比没有贬低山姆,而是安慰山姆不要着急,他可以教山姆。借助语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山姆和波比能成为朋友?学生通过对语篇背后主题意义的发掘,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山姆和波比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所以他们是朋友。此活动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语境中,解决新的问题,如何能保持良好的友谊?学生开展想象与创造,保持良好的友谊需要有共同的爱好,能互相学习等,培育学生批判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善用工具,解决问题。在复习板块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和自己的朋友或者是网友相关联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分支便是学生通过四课时的学习,内化的知识结构。思维图示的分支可以包含年龄、国籍、科目、爱好、能力等维度。学生根据绘制的思维图示,解决新语境中的实际问题,介绍学生自己的朋友或网友,将单元语篇中的表达结构迁移到自己的书面表达中,发展其思维的创造性。
三、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升,《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把握好课程内容和核心素养之间的纽带,仔细研读教材,整理单元教学内容,将散乱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有统领性的单元大观念。关注主题意义,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使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围绕一个完整的单元大观念。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新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能够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达成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周密,蒋京丽,等.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
[3]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