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要:在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之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应关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满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将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与教学功能发挥到极致。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之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之时,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形成新的理解和认知,并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在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倾听能力;培养
在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各种低效或者是无效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与小学生倾听能力发展不健全有着极大的关系,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中注意力过于分散,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吸收力不足,难以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在优化和创新教学活动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对学生倾听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之下,为后期语文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增强倾听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创新和优化语文教学结构之中,应关注到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价值,一定要遵循学生年龄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倾听需求,保证倾听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规律性,落实新课改教育之下的基本目标。而且在年龄特征把握以后,小学语文教师也以此为基础,设定良好的倾听目标,让学生在养成倾听习惯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倾听意识,达到最终运用的基本目的。
比如,针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应着重的培育其的倾听意识,要求其在倾听时保持安静、端正坐好、认真听讲等,并且可以复述出他人所讲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增强其在倾听时的专注程度,使其的听课效果得以显著性的增强。在此形式下,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也能够使其的倾听习惯得以养成,为其后续的发展及成长打下基础。
二、养成倾听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性设计之下,语文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功能,在示范与引导之下,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以此将教师的榜样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基本目标。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自身的倾听态度,当学生们发言时,应秉持着一个激励、欣赏的原则来加以对待,无论学生的观点、理论是对是错,都不应随意的打断、阻止,而是要等待学生发言完毕后,再以一种引导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从而对其的发言内容加以指正,便于学生的接受。
三、采用情境再现法
随着现代化教育结构与教育体系的补充,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摆脱欲望单一性和枯燥性的教学形式,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同时,采取情境再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情境再现,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的氛围之中提升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点燃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动倾听的欲望。
比如,小学生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如果只是靠课本上的文字和老师的描述不足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了解或产生听课兴趣。所以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放一个蝌蚪找妈妈的小短片让小学生去倾听和观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分组来表演这个片段的内容,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合理利用教材
小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之时,教材是自身必备的学习工具,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科学化与合理化的运用教材资源,保证学生能够在教材的挖掘和启发之下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在倾听同时,学生能够对重难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倾听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状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以《纸船》举例,作者运用托物言情的写作手法将这首诗赋予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优美的语境。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的过程中体会诗歌中作者当时的心境,在提高学生对诗歌理解能力的同时又加强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来说,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一项长期且漫长的引导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实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功能,在保持耐心与爱心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能够在一点点进步之下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想,并能够凸显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海莲,马苗苗.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倾听的影响因素及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2):13-14.
[2]蒋聪慧.浅谈低段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展望,2015,25(22):275-276.
[3]陳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浅谈[J].学周刊,2015(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