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梦竹 陈冬霞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爱国主义有了全新的发展模式——网络爱国主义。文章在充分掌握网络爱国主义内涵的前提下,理清当前典型行业高校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中存在的困境。在深入研究网络爱国主义宏观思想引领及格局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校亟需形成一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效果明显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策略:夯实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抓手”,推动网络传播媒介的转型变革;培育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喉舌”,打造高校网络意见领袖;把握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命脉”,创建创新教育载体;坚实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堡垒”,强化网络爱国主义舆论监督;搭建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屏障”,推进网络爱国主义法治建设。
关键词:网络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146-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atriotism has a brand-new development model-network patriotism. Under the premise of fully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patriotism,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network patriotism in typical industry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macro-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pattern construction of online patriotism, it is further clarifi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rgently need to form a set of targeted,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online patriotism education guidance strategies: consolidate the "hands" of university network patriotism,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dia; cultivate the "mouthpiece" of online patrio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reate online opinion lead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sp the "lifeblood" of online patrio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reate innovative education carriers; strengthen the "fortress" of online patrio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rengthen the network patriotism and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build a "barrier" for network patriot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network patriotism.
Keywords: Internet patriotism; patriotism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guidance
一、網络爱国主义的概念辨析
(一)网络爱国主义的内涵
所谓的网络爱国主义指的是在网络这一平台上围绕爱国形成的思想理论与观点表达,网络爱国主义主要出现在多种形式、多种平台的社交活动中,通过视觉符号进一步阐述表达者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与观念。具体而言,网络爱国主义有两个层面的解释。第一,在网络平台中存在的有关爱国舆论有理性和感性,对爱国主义选择的表达方式有真实和虚假。从维护网络爱国主义角度而言,只有传达正能量、理性真实的表达爱国主义的主张与观点,才能真正契合网络爱国主义的本质与精神。第二,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的,“对于真理的认识是与表达方式密切相连的”[1],网络语言的多元化形式使得想象的空间可视化程度更高。网络爱国主义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力量,爱国主义的宣扬与传播必须通过网络载体进行,与线下的口口相传相比,网络传播的方式能够呈现几何倍数的传播力量与效果。
(二)网络爱国主义和现实爱国主义的关系
网络爱国主义是借助网络平台而形成的爱国主义,是现实爱国主义网络化与信息化的表现形式[2]。爱国主义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支撑,在强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网络爱国主义必须紧紧结合爱国主义这一本质与核心,必须不背离爱国主义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要紧紧围绕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与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保持一致性特征。网络爱国主义呈现出多彩的表达样态,拓宽了爱国主义的宣传路径,增强了爱国主义影响力,肩负起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立足于民族精神基础上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二、網络爱国主义在典型行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尽管互联网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网民的表达权利,但能够及时掌握科学技术的群体,往往能够在互联网中形成一定的垄断局面,而这样一种垄断导致网络不再是纯粹的表达平台。大学生难以在网络平台中识别什么是理性的、盲目的、正确的、错误的爱国主义,在正确的爱国主义界限难以厘清的前提下,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也寸步难行。
(一)多元文化侵蚀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第一,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带来了负面影响,误导了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一些西方国家大肆宣传所谓的人权与民主观念,通过宣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多种西化的方式侵蚀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我国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断减弱。
第二,多元化社会的出现使大学生的爱国思想受动摇。改革开放虽然使我国的经济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多元化价值观念体系的冲击,市场经济与多元价值体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国人民传统的价值观念,使群众的价值取向与思维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3]。
(二)模式单一磨灭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第一,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化主义十分明显。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往往重视形式与数量,却忽略对质量与理性的把握,“填鸭式、机械式”的学习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刻板、固化,缺乏感染力,难以发挥对受教育者较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在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教育工作时,往往过分夸大、美化典型的形象,没有用接地气的例子向受教育者传授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使受教育者无法真切实际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精髓。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缺乏充足的动力。普遍的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缺乏长效的教育机制,在教育方面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尚处在摸索阶段,在组织结构上虽然拥有一定的师资力量,但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专业领域的师资人才较少;在爱国主义教育运行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问题等。
(三)言论隐秘威胁大学生爱国主义识辨
第一,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虚拟空间,使得一些负面情绪与言论能够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快速蔓延。一些网络主体的行为能够以网络平台的虚拟性为掩护,开展不受约束与限制的网络行为,能够无视法律规范的限制发表言论,网络成为个体发泄不良情绪与心中愤懑的集中地,长此以往会在网络环境中埋下诱人犯罪的隐患。
第二,网络用户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由于职业、年龄以及区域等特点的不同,其所衍生出来的网络信息也千差万别,不乏掺杂一些负面消息与精神垃圾。特别是西方部分国家借助前沿的网络科学技术,以隐秘的形式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细化,这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工作,使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波动。
三、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的宏观思想引领及格局构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网络爱国主义的发展,提出“要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与热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丰富强化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内容”[4]。
(一)网络爱国主义的思想引领及精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爱国主义这一精神基础,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爱国主义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指导,汇聚精神力量,而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引领下,我国的爱国主义才能够发展的更加鲜活,具有时代感。高校在开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爱国主义的发展。
1.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爱国主义的理论指引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中,进一步明确了网络爱国主义具体的传播要求,为网络爱国主义的宣传提供了正确的方向,进一步重申了网络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的原则与立场,既包含了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也涵盖了当今世界范围内优秀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理论指导下,网络爱国主义的传播既不会出现纯粹的民族主义倾向,也不会出现盲目追求西方普世价值观念的错误倾向,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我国的网络爱国主义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爱国主义的思想指引作用
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维系各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与力量,增强高校学生辨别哪些行为是以爱国主义为幌子而做出的极端爱国主义行动的能力,要使广大的高校学生能够自觉地摒弃其他民族主义对我国爱国主义的侵蚀,要让广大高校学生从心底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形成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染力与感召力,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与意识。
3.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爱国主义的文化指引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网民在新时代会运用弹幕、动漫、“吐槽”等形式,结合主流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爱国主义宣传,让世界正确了解和认识中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因此,网络爱国主义也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向中国报道世界”的使命。
(二)网络爱国主义的立体格局构建——大数据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迎接而来的就是数据信息量的爆发式增长,从而使全人类跨入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建立网络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宣传爱国主义的做法。
1. 大数据为格局构建打基础
从大数据中提取出来的关于网络爱国主义的数据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大数据能够看出当前我国的爱国主义宣传概况。通过大数据对大众关于网页的浏览、朋友圈的分享内容、网上的评论信息等的搜集形式以及计算方法,能够判断出人们在爱国主义行为上的共同幂律分布,从而就能够掌握舆论导向。大数据还能够精准区分各种爱国群体,能够得到不同职业、文化、年龄等人群对于爱国主义的认知情况,使爱国主义的宣传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2. 大数据为格局构建做优化
大数据针对网络爱国主义的内容生产、爱国主义的内容传播、对于不同受众的深度挖掘。网络爱国主义要利用大数据进行爱国内容的生产,不仅要突出作品的原创性,还要兼顾宣传内容的针对性。通过将爱国教育宣传与各种新型媒体进行结合,能够更加准确、主动地把爱国宣传内容推送给用户。通过不定时地对该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提取、转换和整合可以形成一个与爱国舆论有关的基本数据库,可以帮助政府更加全面、客观地对网络上的爱国舆论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处理爱国舆情。
四、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在典型行业高校创新人才思政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引导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6]。网络爱国主义的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引导也正是要在这样的理念下开展实施。
(一)夯实高校网络爱国主义“抓手”——推动传播媒介转型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7]”高校传统的主流媒体在进行网络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或者是引导积极性舆论的时候,观念和引导方式的更新至关重要。
1. 思维模式由“宣传”变“服务”
传统的宣传方式主要在于由上向下灌输,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双向传播机制使高校媒体要改变传统观念,在宣传爱国主义的时候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摸清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看法,掌握舆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内容。
2. 传播方式由“传统”变“新潮”
新闻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工智能技术、VR和大数据等走入学生生活,高校应该要突破技术限制,借助新潮技术实现对爱国主义的传播,增强宣传效果。同时宣传技术的创新可以为学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摆脱对传统宣传方式的看法,提高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
3. 话语方式由“官腔”变“家常”
高校媒体在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内容涉及的時候,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宣传语言更加个性化、具体化和精准化,避免各种滔滔不绝的官腔语言,通过对社会上的具体事件进行报道分析,正确站稳国家立场,引导学生在事件的讨论过程中,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培育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喉舌”——打造高校网络意见领袖
“网络意见领袖”主要指在网络世界里通过对网上一些热点问题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后引起其他网友的共鸣后形成了一定舆论影响力的人。高校网络爱国主义的培养也亟需网络意见领袖指引方向。
1. 培育爱国学生网络意见领袖
重视培养优秀青年学生,使他们成为一种榜样力量,在网络上带动其他青年,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操,让自己的爱国行为依法依规,让整个网络环境更加文明。
2. 培育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
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的出现迎合学生受教育群体的特征与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能够将被动教育转为主动出击与监测,正面积极引导学生爱国热情,摈除杂念,摆正三观,使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由最初的被动教学走向主动引领。
3. 培育“专家型”网络意见领袖
由于网络上缺乏专业人员对舆论事件解释,导致一些专业术语被一些公知大V、营销账号进行错误解读,使学生无法正确看待舆论事件[8]。因此,必须加强“专家型”网络意见领袖培养,通过他们丰富的研究经验征服广大学生,开创更多值得讨论的议题,再结合“专家型”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三)把握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命脉”——创新爱国教育载体
对于教育载体的创新以及建设方向要牢牢结合当前网络信息的传播特点以及学生的内在需求,通过不断对教育载体的创新和建设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
1. 强化爱国实践活动的开展
通过开展学习典型的爱国模范活动、体验富有特色的教育基地活动以及举办主题鲜明的社会礼仪活动等来强化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载着民族英雄和民族抗争的光辉事迹,这些历史事件具有浓厚的政治、思想和历史文化含义,使大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具体的行为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的具体行为。开展社会礼仪活动能够起到对社会人民群众的道德情感教育,把社会礼仪活动与爱国主义主题相结合,如在比较重要的场合开展升国旗仪式、重温入党誓词等,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国家意识,使他们的爱国情感更加澎湃激昂。
2. 注重爱国文化氛围的营造
要深入挖掘我国纪念日的文化内涵,使其与爱国主义教育完美结合,增加教育效果。由于纪念日的形成主要是为了纪念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的人、事、物,它承载着人们崇尚的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历史记忆,包含着具有很高教育意义的核心价值观。要进一步丰富爱国主义文化事业的种类,明确教育主题,使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体都能有对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教育内容慢慢渗透人们的生活细节中去。例如将“二次元”与爱国主义相结合,通过生动的视觉画面、真实的情感、亲切的语言演绎社会生活,使爱国主义打破常规的文字宣传教育形式,更容易被高校学生所接受[9]。
(四)坚实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堡垒”——强化网络舆论监督
对于一些网络爱国舆论事件,大学生虽然想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但容易偏离正轨,成为愤青一族,而爱国意识的表现多为口头形式,即使出现一些爱国行为也存在极端化问题[10]。正因如此,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网络环境实现舆论监督势在必行。
一是从高校管理出发,要求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以及政策引导,使信息发布的途径更加通畅无阻,对信息的监管力度更加强有力。面对因爱国舆论事件引发出来的问题,高校应该要及时对事情的真相进行澄清,正确引领舆论导向,使广大高校学生能够拥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二是从高校新闻媒体出发,要求高校肩负起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发扬社会正能量和团结民族力量的责任,提高信息数据的正确率,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通过新闻发布的形式,在报道中利用真实有效的数据,向社会公布事件的真相,使舆论事件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得到提高。
三是从网络舆情预警出发,要求高校要不断健全相应的预警机制,提高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和处理效率。可以利用校园的网络平台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从而帮助高校掌握在舆论事件中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言论习惯以及行为趋向,提前做好预测,并根据网络舆情的指标体系对舆情的演绎情况做好预警,适当采取干预措施控制舆论[11]。
(五)搭建高校网络爱国主义“屏障”——推进网络法治建设
1.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
高校要着重对校园法治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广播平台、网站平台、宣传栏及学院院刊等媒体方式,全面对我国的法治精神及人文文化进行宣传,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養高度重视,高校应借助思修课以及开设法律选修课程,通过老师授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并树立正确的法律理念,使学生的爱国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出现偏激的爱国行为,让爱国守法成为高校学生的一种固定观念,使学生基于法律法规践行自身爱国行为。高校在开展活动时,也应该注重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使其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好地把法律知识运用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法律思维习惯。
2. 规范网络法规制度
对网络平台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国家和学校。从国家层面出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内容的制作、复制、发布以及传播进行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可以通过网信办对这些平台进行约谈,及时调整这些网络内容。从学校层面出发,则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校园网安全管理法规,并及时向高校学生宣传、普及这些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在践行爱国行为的时候能够时刻保持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活动,使法律法规有较高的实用性;在普及法律知识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媒体方式,保证普法宣传百分百覆盖率。为了彰显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一旦发现挑战法律权威的爱国行为时,应该予以坚决打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 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要适当借助网络流行语言,改造传统的爱国主义传播内容。一方面,高校在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多结合学生喜欢的语言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当下的网络流行语言,在观念上、道德上、行为上和价值上拥有正确的分辨能力,从而内化为网络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网络群体和个人的实际行动,最终产生持久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高校要适当删除较为戏谑性的网络语言,要确保爱国主义宣传内容的的庄严。运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使学生能够分辨,使网络表达更加规范化。最后,要坚决抵制使用网络低俗用语,保持网络爱国主义环境清新怡人,严格掌握好网络语言的尺度,进一步引导学生使用具有积极意义的网络词语。同时一旦发现有不文明用语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时刻保持网络空间的文明,让高校学生在爱国意识上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雷娜,段晓芳.网络爱国主义的内涵、张力与辨析[J].理论视野,2018(2):70-75.
[3]徐家林,王皓翔.网络公共空间中的爱国主义新特征与新趋向[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3):92-97.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8]党彦虹.自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56-57.
[9]李琼.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143-147.
[10]栗蕊蕊,方洁.当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特征、多维价值及引导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5):56-60.
[11]周杨.网络舆情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4):102-107+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需求视角下典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72041024)研究阶段性成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0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立项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促研究生学风建设路径探析”(yjs2020037)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姚梦竹(1989-),女,汉族,上海人,硕士,讲师,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