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2022-04-26 03:59宋慧婷王欣怡黄然余蕾储恬然李明
高教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就业现状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工程

宋慧婷 王欣怡 黄然 余蕾 储恬然 李明

摘  要:通过网络问卷和实地访谈等形式调查湖北大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16-202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分析就业难点。调查发现,毕业生中升学比例(含出国、考研)约为60%,进入环保企业就业比例21%,跨专业就业比例18%,政府资源管理部门就业比例不到1%。毕业生选择的方向与环境专业的相关率达到80%。目前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业难点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学生综合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职业规划不足三个方面。建议强化专业英语教学、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就业指导等,提升就业质量。调查结果为湖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訂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就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0-0009-04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majoring in Hubei University in recent five years by means of network questionnaire and field interview, and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bout 60% of the graduates go to higher education (including going abroad and taking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21% of them are employ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s, 18% are employed in cross majors, and less than 1% is employed in departments of the govern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correlation rate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graduates' choice and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 is 80%. At present,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mainly focus on three aspects: the deviation between curriculum and social needs,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mployers, and th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s insufficient. It is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optimize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The results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ubei Universit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employment situation

环境工程作为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新兴学科,从建立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为环保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1-2]。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兼具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的混合型人才[3]。为培养复合型且兼有国际化视野的新时代人才,湖北大学以省级品牌专业——环境工程为基础,融入中外合作办学的理念,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合作,于2012正式开办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以“2+2”的培养模式开展教学,旨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国际交流”的环境专业人才。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湖北大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16-2020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以此分析毕业生的就业难点,结合就业市场需求逐步完善培养方案,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调研方案

(一)调研对象

我院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生,2016年首届学生毕业,到2020年已有五届毕业生。其中,2016年毕业生24人,2017年40人,2018年42人,2019年30人,2020年36人,2016-2020年这五届毕业生共计172人。毕业生人数总体呈小幅度波动,总体趋势平稳。

(二)调研方法

1. 网络问卷

问卷共设置包括单选、简答在内的30个问题,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信息、工作单位性质、入职专业匹配度、就业质量评价、本科教学满意度、就业质量评价等。通过电子回访、邮件、QQ等等网络形式发放问卷172份,回收172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100%。

2. 实地走访

联系部分毕业生以及工作单位负责人、辅导员等,以实地走访、线下座谈、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这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就业质量,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规划和课程安排,加快学生适应职场并发挥专业技能。

二、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就业现状及分析

(一)毕业生2016-2020年就业现状

统计湖北大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16-2020年毕业生就业去向,具体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这五年来湖北大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毕业生平均升学率达到59.88%,超过半数毕业生选择出国或国内读研。如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相关就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增大,迫使毕业生们考研或出国深造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环保相关企业,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或污染物处理控制、工程设计等相关工作。这五年来选择环保企业的人数基本持平,平均占比21.51%。随着国家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企业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缓慢上升,但总体需求量有限,导致本专业内就业难度不小。

2016-2020年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的比例逐年攀升,从8.33%增长到36.11%。分析其原因,一是虽然国家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但如今我国环境领域技术发展速度较缓,且机器设备日益趋于自动化,企业对环工领域学生的需求量逐渐饱和,难以给予更多环工专业的学生发挥专业能力的机会[4];二是虽然社会需要拥有环境工程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但高校环工专业本科期间实践机会有限,导致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需求。因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且较难高质量就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就业满意度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这五届毕业生中,85.11%的毕业生对于学校师资力量、教师教学水平满意度较高,说明毕业生普遍认可教师专业能力。23.4%的毕业生对于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他们认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缺乏学术前沿性”等问题,因此,需根据专业发展需求进行改进,强化核心课程,注重授课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优化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等见表2。

在环保相关企业就业的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中最感到欠缺的不是基础知识反而是实践经验。说明我们专业学生学到的知识基础打得还是很扎实的,足够工作中应用,但由于实践机会不足,刚入职的毕业生难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建议增加实习实训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课程设计以训练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等。

另外,毕业生在入职后也普遍感觉到个人能力的不足,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偏弱、专业技能不熟练和创新技能欠缺等。大部分毕业生们认为,“对个人职业定位模糊”等已成为职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他们认为学校可以从“提供充分就業信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方面进行完善,这些反馈有利于学校优化课程结构和就业指导。

(三)就业难点与对策分析

环境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如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并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一直是各高校的关注热点[5]。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环境工程就业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就业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低

调查发现,问卷中毕业生们“课程内容较陈旧”“实际运用效果欠佳”的反馈,表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轨,招聘企业更青睐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实时了解就业市场需求,紧跟就业市场这个大目标, 并以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标准, 从源头上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突出对于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提升课程时效性,培养专业前沿视角

环境工程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知识技术的更迭换代速度与日俱增,各高校的教学安排也应与时俱进,以提高课程的时效性。教师授课时可提供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领域前沿技术、研究趋势等,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加强理解,提高课程的实用价值;学院也可积极邀请优秀学者、企业校友、工程师等开展学术讲座,讲解目前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前沿技术等,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环境问题积极思考,培养专业前瞻视角和研究具体环境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开展针对性培养

如今高校课程依旧沿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未能良好衔接的教学模式导致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动手实践和个人自主创新能力,使得他们在职场上易受阻碍[6-7]。

在了解社会对于本专业的需求后,本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的原则,从课程目标、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多个角度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理论课程中,老师可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提出思考题,增加小组展示的环节等,促进学生参与理论课堂,讨论交流提升知识掌握度;核心课程实验中可设置2~4个开放实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课程设计环节可结合当前工程应用中的难点和热点提供选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老师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创新比赛,将科研创新项目与课设乃至毕业设计选题相结合,训练创新能力的同时提升科研水平。

(3)注重实践创新,提高就业竞争力

就业市场需求工程实践较强的学生,贯彻“实用主义”的原则,高校应时刻秉承“实践是教育的基础”的理念,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8-9]。许多核心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类课程不能局限于理论学习,须增大实践在课程中的占比,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提升动手水平,增强专业综合素养。实验教学中可利用虚拟仿真等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辅助,直观动态地展示大型仪器或前端设备的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进而掌握。例如,在水环境影响评价和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中引入实际案例和仿真软件,来强化学生对具体设备和生产流程的理解。积极组织校内外专题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结合实际介绍各技术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对比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中的异同,引发思考、架构自己的知识网络。学院也可鼓励利用寒暑假进行小型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调研能力和科研兴趣,提升综合素质。

实习作为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环,也需要有效切实地开展,各高校可转变观念,积极与对接企业协商,将传统的参观实习改为上岗实习。参与具体工作的上岗实习能让学生在短时间投入实操工作,充分体验理论知识的运用,综合锻炼自己的能力。

2. 学生综合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有差距

根据调研结果,毕业生认为职业发展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综合能力,涉及专业技能(如专业软件熟练度、实践能力等)和个人能力(如英语水平和职场人际沟通能力等)。高校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人才,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是毕业生们日后必备的一项个人能力[10]。

(1)加强专业英语能力,培养国际视野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也出现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合作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11]。以湖北大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例,目前存在学生不重视英语学习且自身英语基础薄弱、教学方法枯燥单一等问题。为了改善如今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优化。

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内容的实用性。现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较弱,且内容普遍细碎零散,学生难以清晰地、系统地构建专业英语框架。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可根据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结合本校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地整合专业知识。针对复杂的专业领域词汇,教学时也可以词根词缀的分类总结,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改变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单向授课方式,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以分组讨论、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交流能力,提升国际视野。

(2)创造合作交流机会,提高个人协调能力

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高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10]。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高校可以积极开展选修课程来传授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并在教学过程中添加小组作业这类互动式训练以提供锻炼沟通能力的机会;班级、学院、学校各层面也可组织专业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辩论等,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社區、绿地公园、中小学幼儿园等普及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确保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有充足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

3. 学生模糊的职业规划阻碍就业

问卷中毕业生们普遍反应职业规划不明确,个人定位模糊给未来职业发展带来阻碍,部分学生职业观念不成熟,就业指导不能有效落实和发布信息滞后等问题,是高校职业指导中有待改善的问题。

(1)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在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年开展,需要根据不同时间段学生的切实需求,将其贯穿在本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容易在学习时迷失重点,最终导致就业时与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产生偏差,增大就业难度。

由于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本科阶段成长为同时擅长设计、监测、环评、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全能人才。高校应跟进就业人才市场需求,结合本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和就业指导,让学生对于未来就业方向有初步了解,进而有所侧重地安排自己的学习重点,最终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2)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观念对学生们的就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更应该引导毕业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让毕业生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毕业生对于未来就业普遍感到迷茫,学院可联合校友与校企开展就业相关的讲座,让学生们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清晰自己的目标与定位,形成就业意向和职业规划,从而有目标地去规划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的人生。只有让毕业生们切实地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大致方向,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意向,科学分析自身优劣势,及时调整就业策略。

学校也应引导学生脚踏实地,从最平凡的岗位开始,重视积累实践经验,将实际操作结合理论知识,努力提升专业竞争力,这样日后才有机会去选择自己心仪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先就业再择业”。同时学校应加强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对毕业生针对性地分类引导,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

三、结论

本文根据湖北大学2016-2020年环境工程(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了省属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得出以下结论:

(1)就业特征:出国与考研的人数比例为59.88%,占最大比例;其次是环保相关企业和单位,占比21.51%;跨专业就业人数占比为18.02%;政府资源管理部门就业人数只有0.58%。

(2)就业难点:学生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间存在差距;环境工程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学生个人的就业规划不明确阻碍职业发展。

(3)建议:加强工程实践,强化国际视野,提早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孟国强,李素矿,黄少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3):34-39+45.

[2]黄进刚,陈婷婷,陈建军,等.工程教育认证对地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6,3(32):59-61.

[3]江芳,刘晓东,李健生,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38-140.

[4]李江,邓秋静,杨爱江.贵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34):47-48.

[5]梁波,高桂兰,苏瑞景,等.基于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教育观察,2016,5(11):31-34.

[6]崔康平,丁燕,崔敏姝.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3):61-62.

[7]李庆召,牛俊玲.基于就业需求的地方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13):74-76.

[8]褚润,陈年来,张勤虎,等.创新创业理念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20,36(4):119-122.

[9]周振,赵晓丹,蒋路漫,等.环境工程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0):171-175.

[10]陈海燕.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3.

[11]顾爱军,梁国斌,蒋莉.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4):92-94+97.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统计数据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案例研究项目”(HNYJS2021AL008)

作者简介:刘燕(1978-),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数学。

*通信作者:宰光军(1979-),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信息系统和领域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就业现状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工程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装备环境工程》期刊融合发展平台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影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扬州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调查与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