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乐感思维,发展音乐鉴赏能力

2022-04-23 22:21李秋雨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李秋雨

摘   要: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乐感思维是感知音乐、培养音乐审美情趣、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乐感思维的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音乐视听关联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入理解音乐作品,获得鲜明的音乐认知,还能发展音乐鉴赏能力,实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  乐感思维  鉴赏体验

乐感思维是指学生能从听觉体验中感知音乐之美,感受音乐的审美特色与艺术魅力。乐感思维的培养建立在对音乐的理解与记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聆听音乐、解读音乐作品的内涵、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演绎互动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乐感思维。有了乐感思维,学生就能从节奏、旋律、歌词、情感等多方面展开鉴赏体验,提升音乐素养。

一、拓展教学渠道,助力乐感思维的生成

乐感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从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外在形态的多样化,顺应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音乐,促进学生乐感思维的生成,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一)强调多感官体验,夯实乐感基础

乐感思维的培养,需要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多感官体验,为学生提供极富冲击力的音乐鉴赏体验。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能将音乐的直观性与生动性融合,促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知识,为乐感认知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采莲谣》时,由于这首音乐作品极具地域文化特色,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中,笔者将采莲的视频与歌曲同步播放,让学生边看边听。接着引出问题:“该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聆听有什么感触?”有的学生认为,《采莲谣》的节奏很轻快,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有的学生认为,该歌曲表现了水乡人民淳朴的采莲生活,歌词地域特色很浓郁;有的学生将该作品分为四个乐句,第一、第二乐句基本相同,第三乐句营造欢快氛围,第四乐句再现前面的曲调,升华作品的情感。学生在多感官体验的过程中,能深入感知音乐作品,夯实乐感基础。

(二)提炼文化内涵,增强乐感体验

对音乐的鉴赏,不仅要感受音乐的美,更要挖掘音乐的情感。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极具个性。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让不同的感受相互碰撞,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故乡恋情》时,由于该作品主要展现了泰国的音乐文化与风格,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此,在欣赏该作品时,教师要重视作品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特色,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感受异域文化的风情,增强乐感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围绕《故乡恋情》的第一乐段,让学生说一说这段旋律的节拍,并结合乐谱,对“弱起”乐句进行感知。第二乐段,笔者进行范唱,让学生从范唱中感受歌曲情感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鼓励演绎互动,助推乐感养成

音乐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要围绕学生乐感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比如通过音乐演绎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剧表演,激活学生的乐感思维。音乐演绎互动要贴近学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演绎,促进乐感的自然生成。

例如,在教学《蓝天白云》时,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将听、唱、动、奏、评衔接起来,让学生感受活泼、轻松、自由的旋律的美感。笔者让学生聆听排箫独奏《飞驰的雄鹰》和二胡独奏《空山鸟语》,辨析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所传达的情感。其次,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作品展开音乐想象,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与特点。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学唱歌曲,并挑选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即兴伴舞表演。教师结合学生的舞蹈动作,指导学生从听到演,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音乐课堂与演绎活动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促进学生乐感的生成,让音乐课堂更具活力。

二、找准音乐鉴赏视角,发展乐感思维能力

乐感思维的生成,要发挥音乐鉴赏活动的关键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对音乐缺乏应有的鉴赏能力。教师要依托音乐体验活动,从节奏、旋律、歌词等方面,促进学生乐感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走进音乐世界,体会节奏变化

在音乐中,节奏最具表现性。因此,教师在讲解和教唱音乐作品时,要善于把握音乐的节奏变化,让学生去感知、体验节奏。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节奏,组织学生自主创编不同的律动方案,让学生从节奏的视角,展开对作品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赤足走在田埂上》时,笔者注意到该作品的音乐节奏极具穿透力。因此,在课堂伊始,笔者就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展开律动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接着,笔者通过范唱,让学生聚焦音乐的节奏,并通过师生跟唱形式,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好情境。

(二)走进学生心里,交流旋律变化

旋律是音乐的外在形式,从音乐构成的角度来看,旋律是经过艺术构思,有组织、有节奏的音乐序列,包括音乐的节拍、调式、音色、力度、表演方式等。在解读音乐时,教师要抓住旋律这一要素,为学生提供最直观的音乐体验。聆听音乐的旋律可以和唱谱学习结合起来,学生边唱谱,边聆听、熟悉歌曲的旋律,能逐渐体会音乐的丰富内涵。

例如,在《爱的旋律》教学中,本节所学的音乐作品都是将“爱”作为情感表达的突破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的音乐作品的鉴赏中,体会旋律变化和旋律所折射的情感变化。首先,笔者播放了小提琴名曲《爱的祝愿》,让学生感受该歌曲的音乐风格和作品所寄寓的情感。之后,设置任务:聆听该曲有何感受?在聆听的过程中,你会联想到哪些画面,回忆起哪些故事?然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感受。音乐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音乐鉴赏要重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并描述自己的音乐认知,让音乐课堂更鲜活、更有趣。

(三)组织学生讨论,表达歌词感受

歌词是音乐作品的主体部分,与节奏、旋律共同支撑着音乐作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唱歌曲离不开对歌词的解读,歌词与歌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鉴赏音乐作品时,教师要聚焦歌词内容,引领学生解读歌词的意义,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全面的认识。

例如,《校園的早晨》节奏欢快,充满活力,展现了校园早晨充满阳光、清新、舒畅的美好意境。首先,笔者将学校的宣传片与歌曲同步播放,让学生配合校园的风景视频,聆听该歌曲,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其次,笔者进行范唱,让学生边听边对照歌谱与歌词,深入体会该音乐作品的特色。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歌唱《校园的早晨》有哪些新的感受?”有的学生想到“热烈、温暖、希望”,表达了对校园生活的珍惜;有的学生想到“校园里的风景,生长的小树,阳光下的花草”,利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引领学生解读歌词,学生能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从歌词、旋律、情感中获得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乐感思维的培养,要立足于音乐体验活动,创新音乐课堂设计,让学生通过听音乐、谈音乐、表现音乐等方式,构建乐感认知。同时,音乐鉴赏要指向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教师要从多个视角解读音乐,启迪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汪仙琴.培养音乐乐感,增强鉴赏能力——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探讨[J].知识窗(教师版),2021(11):71.

[2]沈桂英.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乐感培养思考[J].黄河之声,2020(4):131.

[3]刘程程.浅析初中生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59-16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启动多元思维,激发音乐灵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
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