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助力“双减”

2022-04-18 13:11林雷乐纳红陈恺张剑霞陈伟忠温思月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流程再造双减

林雷 乐纳红 陈恺 张剑霞 陈伟忠 温思月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减负再次成为焦点问题,如何实现“双减”目标,如何确保学生作业减负增效对学校提出了新要求。落实校内减负,作业改革势在必行。自浙江省进行数字化改革以来,部门协同、流程再造等数字化思维方式为作业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基于对宁波市北仑区两所学校作业流程的跟踪与记录,总结提炼出两校在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实践中探索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作业数字化流程新模式,分析新流程各环节对实现作业减负的积极作用。通过对两校作业数据的分析及对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数字化作业流程新模式实现了作业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推动了各学科之间的协同配合,助力学生作业减负和学校“双减”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双减”;流程再造;作业减负;学科协同;数字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教育发展而出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学生负担过重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和教育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自1955年发布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起,我国陆续发布了数十条大大小小的减负政策,对中小学生减负的效果始终不尽人意[1]。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再次受到关注。长久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束缚,学生作业始终难以克服同质化、机械化等弊端,落实“双减”,助力校内教学减负增效,必须从学生作业入手。

2021年2月18日,浙江在全国率先部署制胜未来的重大改革——数字化改革。数月以来,数字化改革成果纷纷涌现,其方法路径也为“双减”政策下的作业减负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随着宁波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的推进,校园基础环境趋于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日益精进,教育行政管理决策依据更加科学。特别是一些典型初中学校,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实现初中全学段学情数据的采集,积累了完整的每日作业数字化数据,为作业的数字化流程再造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和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作业减负的困难与问题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将知识内化、转化成应用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们虽在作业减负方面做过诸多尝试,但减负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双减”政策落地后,作业减负目标更加明确,传统作业模式下减负问题也愈加凸显。受数据采集难、信息反馈滞后、学情统计缺乏精准性等影响,减负始终难以形成有效的作业管理机制,缺乏科学的作业完成指导,难以平衡作业的减量与增效,作业减负始终难以落到实处。

缺少作业管理机制,各学科作业布置协同性欠缺。传统作业模式下,作业多以书本试卷为主,学生作业过程的数据无法实时采集,教师也难以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进行监管,由于缺少作业耗时、正确率等作业信息统计,教师对每次作业的题量设置只能依靠教学经验主观判断,师生之间关于作业量的标准会出现偏差,导致作业题量无法准确预估。此外,由于各学科教师之间缺少作业数据共享,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无法根据其他学科的作业总量对本学科作业进行动态调整,学生的作业会出现某一门学科的作业量很大或很少,即使设立各科作业协调机制,也难保证作业质与量的平衡。

作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不能满足“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由于缺少学情分析工具和手段的支持,在作业减时、减量的要求下,作业中的每一题目必须发挥其诊断分析与复习巩固的作用,而大量重复性的作业批改工作使教师很难抽出时间设计作业内容,难以精准定位重难点,更无法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和因材施教。减负只是表象,实现作业减时减量的同时不减质才是根本。

缺少作业管理手段,无法完成对作业的指导。在以往的作业管理层面,尽管学校制定了多样化的作业管理办法,但因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很难对作业耗时、作业题量、作业次数等数据实时监管,并用作业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管控,辅助各学科作业总量、时段的衔接与管理,无法切实保障作业减量,即使单一学科作业负担减轻,仍无法保证作业总量降低。

三、作业减负措施——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

(一)作業数字化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根据“双减”文件要求,为实现作业布置的科学合理,在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双减”目标,必须要解决传统作业模式下存在的诸多问题,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思维对作业流程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通过对作业流程的再造,高效构建作业流程新模式。

(二)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

本文以数字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为理论基础,参考其流程再造的方法路径,通过对宁波市北仑区新碶中学和霞浦中学两所学校作业流程的跟踪与记录,分析其在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实践中的诸多探索,总结提炼出作业数字化流程新模式。

在选择题目、发布作业、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四个主要流程基础上,作业的数字化流程将其扩充为十二个环节,依次为:集体备课、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分层、作业评价分层、作业内容选择、作业类型选择、作业退回、作业批改、作业学情统计、作业讲评、错题举一反三练习、总结与反思。

“双减”政策指出,为实现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目标,应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

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后增加的多项作业环节,可以丰富作业发布类型,提高收发作业的效率和师生之间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不断优化作业流程,促进作业流程的内部协同,也为实施作业减负的各项举措提供了有力支撑。

1.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以往教师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受限于纸质教辅资料,作业题目集中来自于课本配套练习、学校统一定制的教辅资料和教师多年积累的个人教学资源,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年级作业的一致性,但却无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无法实现对学生作业内容的分层管理。

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后,集体备课对提升作业质量的作用更加明显,学期初,由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创建本学科共享题集文件夹,资深教师甄选题库资源,选择经典题目加入到共享题集中,本年级日常作业题目均选自该共享题集,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组内和全校共享,不仅可以让作业题目的质量得到保证,减轻重复备课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时间耗费,提高年级备课效率,更可以均衡新老教师由于经验差异造成的教学水平不均现象,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2]。此外,校本资源、集合历届学生和本地区学生的错题库、优秀教师过往作业资源形成的“一课一练”等选题渠道扩大了作业内容的选择范围,也提升了作业内容的优质度。

“双减”文件中提到“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传统作业模式下,由于缺乏对学情的精准把控,教师大多以同质化的作业内容和单一化的评价标准要求全部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班级内的分层管理,这种看似公平的作业布置方式实则是对全体学生的不公平对待[3]。在作业数字化流程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业水平对班级内学生进行科学分组,通过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的方式,以最适合学生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和自我效能感。

2.减少作业反馈时间

传统作业模式下,从教师发布作业到回收作业大概需要两天时间完成,如遇假期或寒暑假,完成此项流程则需要更多时间,且教师很难就作业完成情况与学生及时沟通与反馈,对完成较差的作业也无法进行退回重做,由此带来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延时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能的降低。

作业流程数字化再造后,作业的发布与回收流程时间极大缩减,作业发布—作业回收—作业批改—结果反馈整个流程最短在当天内即可完成,学生收到教师的批改结果后即可开始修改、订正,通过及时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动力,促进学习行为更好的发生。根据教师设定的分层评价目标,正确率未达到最低标准的作业会被限制提交、及时退回,学生需再次检查校对后方可提交作业,减少学生乱做作业的现象发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限时作业约束学生的作业作答时间,纠正学生写作业时态度散漫的坏习惯,提升学生的作业效率,或者通过布置纠错作业激发学生的作业作答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不仅收发作业的时间大幅缩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种便捷批改方式提升作业批改效率,并可将作业的完成结果即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批改结果和评价意见再次对本次作业做出反馈,使作业中的问题能够快速得到解决,教师和学生均能在及时的信息反馈过程中发现教与学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4]。

3.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要对本次作业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充分的了解。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需对学生的学情有主观的判断和理性的分析。传统作业更多的是依靠多年教学积累下主观经验作为学情分析依据,而数字化流程再造后的作业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全班及学生个体的精准学情数据分析,也为教师根据往届学生的学情数据进行学生作业完成预判分析提供了便利,使作业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得到提升。

数字化流程再造后作业可实现完成率、订正率、耗时、错题率等实时统计,从统计数据中教师可以得知哪些题错误率高、哪些知识点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点不够熟练、哪些同学在学习哪些知识点中存在困难等,将教师从繁琐的学情统计中脱离出来,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提升作业的质量,将主观的经验判断与客观的学情统计相结合,以学定教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开展。通过年级各学科作业的数量、难度、耗时等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展示,教师动态调整本学科作业布置内容,确保学生作业总量不超标,合理调控作业结构。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除了确保学生作业在校内基本完成外,教师还应做好作业的批改、反馈与答疑辅导工作。作业讲评是解决学生作业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由于作业讲评需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始终是影响教学进度安排的不确定因素之一,因此難以实现作业讲评的全面性。此外,由于学生作业完成效果差异明显,缺少精准的学情统计很难确保每次的作业选择都具有针对性。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后,以语音、图片、视频为载体的微课讲解可以缓解作业题目应讲尽讲与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矛盾。共性问题课上讲解、个性问题课后讲解,用微课讲解辅助课堂讲评,充分发挥作业的教学诊断功能和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促进作用。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老师若非对订正严格要求管理,学生很难做到对所有错题进行订正、分析和总结,更不会浪费时间进行错题分类整理,即使能够完成错题订正,教师也很少会对订正的错题进行二次批改和反馈,因此错题订正更多的属于学生的无效学习。数字化作业流程再造后,教师除了可以对学生的订正结果进行快速批阅与反馈,学生的全部错题也可以得到自动的汇总分类,并对薄弱知识点给出诊断与提升方法,学生可以主动对同类错题开展举一反三练习,直至对该知识点实现完全掌握。

四、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助力“双减”的实践与成效

经过二年的探索和实践,借助作业的数据采集分析技术,两所学校在作业流程的优化与变革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尝试,最终提炼、总结出了可用于复制和推广的作业数字化流程新模式,实现了作业质的提升与量的减少。数字赋能下的作业流程再造,不仅缩短了整个作业流程完成所需的时间,使作业的各项流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同时,极大提高了各环节的完成质量,作业减负初见成效。

(一)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多渠道选题提升作业质量

作业流程再造后,不仅让作业量的精准调控成为可能,更从根本上为作业质的提升提供了保证。集体备课为作业内容质的提升奠定了基本保证,错题库、校本库、一课一练经典资源等丰富的选题来源,为作业内容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缺乏对学情的科学把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举步维艰、闭门造车的境地,通过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给新老教师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年轻教师在献言献策、积极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新老教师扬长避短。基于集体备课的教学成果,新教師充分利用错题库、一课一练经典资源进行二次备课,改变了新教师“单打独斗”的现象,从而弥合不同教师教学经验差异造成的教学水平不均,实现新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以新碶中学为例,本学期八年级数学、英语、科学三门学科的作业题目来自共享题集(31%)、错题库(39%)、原创题目(5%)、其他(25%)等多类型题库资源。该校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结合课程标准、学段、学科特点、课程特色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作业内容,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整合团队力量,打造精品化校本题库资源,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本校特色的作业内容输出机制,从作业内容的选题源头上保障作业质的提升。

2.学情分析促进作业分层

学情的统计与分析是整个作业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是指导教师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的指南针。数字化流程再造中四次学情分析促成了分层作业的有效实施。

如图1所示,通过学情分析实现对作业的内容分层、评价分层、讲评分层、动态分层,通过分层作业的结果对整个过程进行动态调整,以分层作业促进精准教学,结合数据分析和及时反馈,精确找出个性化原因,在细节处落实一生一策的精准化教学,同时做到了全面关注与集体巩固。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在学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拓展,在拓展中提升。以作业质量优化带动教学质的提升。

(二)减少作业时间

1.作业全流程耗时明显减少

传统作业模式下,教师往往在第一天完成作业的学情分析、题目选择及作业布置,第二天回收作业、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并再次布置订正作业,第三天完成订正作业的批改后对整个作业各项流程环节进行总结反思,作业全流程耗时约到三天。

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后,在基础流程之上增加了诸多项促使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的新环节,精准的学情与数据分析提高内容的科学性,即时的作业发布与回收增强反馈的高效性,个性化的举一反三练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过程环节的增多反而使得作业全流程耗时的减少,并带动了作业流程效率的提升与作业流程的科学合理。原本需要二到三天才能完成的作业流程可缩短至一到两天,教师可以在第一天完成从学情分析开始到作业批改后的数据分析流程,在第二天即可完成直至作业的总结反思全流程,如表1所示。

2.师生全过程反馈更加及时

学生学习的过程即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反馈交流的过程,反馈的及时性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呈正相关。数字化作业流程再造后,作业的全反馈时间由原来的三至四天缩短至两天内完成,反馈耗时明显缩短。根据对两所学校八年级数学、英语、科学三门学科学生作业提交时间与教师批改作业时间的综合统计,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分布与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交流更加及时、高效。

对于学生而言,收到作业的批改结果后立即进行反思、订正并将修改结果再次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与调整,学生收到教师的二次反馈后即可重复之前的学习步骤,如此师生间的反馈往复最终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对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适当调整,使其更适合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最终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数字化改革应注重系统思维,所有单位的数字化水平以彼此的协同程度决定了全省的数字化水平。同理,在对作业进行数字化流程再造时也推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作业协同和数据共享。

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后,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技术,作业耗时、作业提交时间、作业题量、作业次数等全过程作业数据可以做到实时采集与监管,教师可通过作业管理平台实时查看各科作业数据信息,如图2、3所示,通过作业的数据共享,各科老师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周学生作业总题量、总耗时,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负担的整体研判,认清本学科作业在学生作业总量中所占比例,有针对性地对本学科作业进行调整优化,通过学科作业之间的协同和整合,构建作业一体化协同模型,从而实现跨越班级、年级、校级的作业整体智治[5]。

(四)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双减”政策之下,应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为学生减负,在严控作业总量的同时,更应督促学生能够将大部分作业练习在校期间完成,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学期,两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在全校开展托管服务及晚自习服务。根据图4、5可知,三个月以来,除课上教师布置的随堂练习外,学生三门主科作业大部分为在校期间提交完成,作业负担有效减轻。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指出,学校应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保证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随着作业数字化流程的深度应用,各科作业总量的调控趋于精准,各学科作业数量适中且兼具学科特色,作业总量适中,作业耗时科学合理,在保障主科作业用时的同时,又为其他学科留置足够时间,做到各学科作业统筹兼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限时作业的应用也为作业总量的精准调控提供了又一有效渠道。两所学校通过限时作业功能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做题把控能力,提升学生的答题效率。如教师设置到期自动提交,即使学生未完成作业,该份作业也将自动提交,有效避免了学生在课业环节耗费过多精力,有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解“双减”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否有效减轻,以及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后学生和家长是否接受并认可这种全新的作业模式,笔者对两所学校八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学生作業负担调查。本次调查发送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各591份,回收学生问卷555份、家长问卷522份。

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作业负担或完全可以承受现在的作业负担;有近87%的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数字化流程再造后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习更高效,也节省下更多可支配的时间用于课外活动的拓展;超过90%的学生享受到了数字化作业流程带给他们在整理错题、查漏补缺方面的便利。

有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孩子参加课后托管后,基本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在校内完成,即使未能完成全部作业,回家只需要半个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即可完成全部的书面作业。家长们认为想要实现学生的作业减负最急切的是要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92.23%)、让老师安排适合自己孩子的分层作业(48.37%)、只做有效的作业而不是简单重复的作业(40.77%)、提高教师授课水平(22.02%)、减少校内作业量(21.59%),家长本身也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作业学情分析与反馈,引导孩子进行错题复做,与学校、老师、孩子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生的减负目标。

五、总结与展望

“双减”政策之下,减负已经不再局限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作业量减少的同时让作业的质达到飞跃。作业总量的减少和作业完成时间的压缩使得传统的作业模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环境,作业必须实现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以此来助力学校完成“双减”目标。这要求每一份作业要充分发挥其教学诊断的作用,每一个题目要完全实现其对学生学业水平提升的巩固作用。

近年来,两所学校通过对优化作业流程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提炼出了数字赋能下作业数字化流程新模式,其对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成效明显。

除作业数字化流程再造外,完成“双减”目标仍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下一步将针作业数字化流程对作业质量优化、分层作业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展开深度研究,不断提升本文成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贾伟,邓建中等.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我国中小学生减负的博弈困境及突破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21,(9):51-58.

[2] 唐雯谦,覃成海等.智慧教育与个性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5):124-137.

[3] 孙欢欢.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分层作业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61-64.

[4] 赵惠惠.作业反馈方式对初中生作业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

[5] 张生,张平等.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精准减负:提升减负政策效能的关键——基于小学生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类型的划分及特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14-121.

作者简介:

林雷:高级教师,副校长,研究方向为教育装备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

乐纳红:高级教师,校长,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

张剑霞:高级教师,校长,研究方向为红色基因教育、精准教学、德育建设。

陈伟忠:高级教师,校长,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育。

Digital Aid Benefits “Double Reduc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Reengineering the Digital Process of Assignments Lin Lei1, Le Nahong2, Chen Kai3, Zhang Jianxia4, Chen Weizhong5, Wen Siyue6(1. Ningbo Economic & Trade School, Ningbo 315100, Zhejiang; 2.Ningbo Beilun Xinqi Middle School, Ningbo 315899, Zhejiang; 3.Ningbo Education service and Audio Visual Education Center, Ningbo 315194, Zhejiang; 4.Ningbo Beilun Xiapu Middle School, Ningbo 315807, Zhejiang; 5.Ningbo Art Experimental School Affiliated to ECNU, Ningbo 315046, Zhejiang; 6.Education Committee of Ningb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 Ningbo 315042, Zhejiang)

Abstract: After Chinese authorities implementing “a set of guidelines to ease the burden of excessive homework and off-campus tutoring for students undergoing compulsory education”(referred to a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the issue on easing studentsburden has turned out to be a focus. As to how to achieve the aim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nd how to ensure reducing the burden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assignment, new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aim of reducing students burden, the reform of students assignment is imperativ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digital thinking mode, such as department collaboration and process reengineering, have provided the reform of assignment with new thought. This paper sums up and works out a replicable and extendable new model of job digitization process explored by the two schools in the reengineering practice of digital process related to assignments, followed by the analysis o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new process imposed by each link on easing students burden, based on the tracking and recording of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wo schools in Beilun District, Ningbo.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data related to the assignments of the two schools in this term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udents and parents, the conclusion is obtained as follows. The new mode of digital homework process has realized the reform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related to assignments, promoted the cooperation among various subjects, and enhanc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s burden reduction and schools aim of “Double Reduction”.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 process reengineering; burden reduction of assignment; discipline collaboration; digital reform

收稿日期:2021年12月15日

责任编辑:邢西深

猜你喜欢
流程再造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医院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与监督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