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骏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挖掘其中的奥秘,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理解。曾有数学教育家说:“数学这门学科不是教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在不断犯错和思考的过程研究出来的。”学生只有在犯错和不断思考的過程中,才能对数学有新的理解,甚至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因此,教师应注重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是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上升到更高层面,努力使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更高。作为一种科学性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尽管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给予了一定重视,而且也安排了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直接导致研究性学习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仍然不够到位。这就需要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也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条主线,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 制定合理情境,构建研究性学习问题
学习情境的打造,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清晰的方向。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精髓,也会在认真思考数学学习内容情况下,拥有对学习的准确认识。教师发挥问题学习情境的意义,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准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活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为学生带来清晰学习方向的背景下,也会逐渐感悟到数学学习的精髓。问题情境的打造,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充满希望和活力。
教师实际进行“不等式”教学的时候,通过问题“不等式和等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的指引,让学生在全面的分析数学知识情况下,也会以多个角度入手,更好地挖掘数学知识学习精髓。教师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的精彩和实际内涵价值。教师把握数学学习关键点,在不断感受到数学学习魅力的情况下,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二) 利用典型例题,提升思维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存在抽象思维的影子。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并根据学过的内容进行迁移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性。
例如,在教授函数内容的章节时,对于“当x>e时,证明ex-1>xe-1”这一类的证明题,教师就应该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将此种证明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这种证明函数大小的题目一般要采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证明。为了计算的简便,学生应该先将指数的式子化为对数式子,即变为(x-1)lne>(e-1)lnx的形式。因为两个函数是没有办法采用一个单调性说明问题的,所以要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函数,即G(x)=(x-1)lne-(e-1)lnx,化简后得Gx=(x-1)-(e-1)lnx,然后再对G(x)进行求导。我们发现定义域在e到正无穷上为单调递增。因此,当x>e的时候,G(x)>0,也就是说ex-1>xe-1,故此证明成立。对于典型例题的讲解,教师不仅是要告诉学生解题思路,还要告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进行思考,让学生总结方法,注重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越战越勇。
(三) 打造合作学习,促进研究性学习
合作学习在打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深度地参与到学习领域中。学生认真分析数学知识,在获得良好学习指引的情况下,也会积极分析,感悟到数学学习的精髓。教师在对学生合理分组的情况下,让学生获得针对性研究性学习机会。这是释放学生学习能量的关键,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析具体知识,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和空间。教师在对高中数学教学体系进行全面优化的背景下,实现了学生学习进步和集体发展。教师要在逐渐完善数学知识的情况下,拥有对数学学习良好体验和理解机会。
教师实际开展“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教师从学生个性特点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入手,保证学生在针对性小组划分的情况下,获得全面提升自我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针对数学知识开展详细讨论和研究。这一过程中,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可以带动学困生学习和发展,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情况下,也保证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在完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的背景下,真正释放出教学精彩,在研究性学习空间中,学生看到了希望和机会。
(四) 给予动手机会,完善研究性学习
教师让学生拥有动手的机会,并结合研究性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效果。教师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在认真感悟所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打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教学体系与模式。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进行升级,实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在动手操作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制定出有利于数学知识记忆的内容。教师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数学学习情境中,在研究性学习的空间下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和质量。比如,教师实际进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去验证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感悟到数学知识学习精髓。教师通过不断带领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下,在拥有了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下,释放出教学精彩。
三、结语
总之,广大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研究性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引导班级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研究性学习之中,体会和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快乐感,有效增强自身数学综合能力,培养个体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国庆.数学建模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分析[J]. 2021.
[2]钟豪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融合的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 2021(9):1.
[3]华国宝.信息技术助力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