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化作用

2022-04-15 22:21曹纬国
课外语文·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素养

【摘要】当前功利和实用主义日趋泛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和心性养成目标日渐淡化或湮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化作用是学生拥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传承知识,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语言、审美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渗透人文关怀,唤醒学生的挫败意识,培育人文素养,关注心性养成,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化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素养;心性养成;内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9-116-03

【本文著录格式】曹纬国.摭谈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化作用[J].课外语文,2022,21(09):116-118.

近年来,校园欺凌和自杀现象的报道时时见诸媒体,可见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日益严重。细究其因,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一定责任,试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生活中处处感到人文关怀,情况会不会更乐观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学生具有了丰厚的人文素养,唤醒了其抗挫意识,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心性,就能防微杜渐,减少或消除此类现象发生。这些作用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化作用。

一、功利主义促动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我们正面临当今社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泛滥时期,人们的趋利动力远远超过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用、功利性也愈演愈烈。如利用先进多媒体的机械呈现,大容量的题海大战,替代了教师以往声情并茂的讲解。追求分数、排列名次成了师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学生只能成为被动的学习者,长此以往,学生成为只为分数的做题机器。功利性语文教学显露出种种弊端,并没有引起各方的重视,课堂教学日渐世俗,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性强,逐渐失去了关爱人的本质,失去了对人文精神的张扬,因而发生了诸多让人不愿看到的悲剧和社会怪象。无论怎样,教师不能疏忽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培育一个文化人,否则,很有可能本末倒置,徒有知识而没有精神内核。

众所周知,人文素养和良好心性的形成,离不了学生阅读大量经典名著所得的涵养和感悟,但由于长期语文阅读教学的应试训练,养成了学生“公式化”的阅读习惯。由于考试中需要学生高效高速地生成答案,教师应该经常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或者阅读理念。例如通过欣赏句子来掌握修辞手法,拟人化可以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富有人情味道;比喻句式使表達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这些本身无可厚非,但学生在反复机械的训练中,在考试的巨大压力下,把这些指向性的思路简化成一个个“拟人=生动”“比喻=形象”之类的公式。做题时直接套用公式,跳过了对语言的直观感悟,组合出答案,应付了考试,到真正的阅读时,他们习惯性地跳过了对文本本身的感性体验,运用了公式化的直线思维,直达“答案”。没有“感”,哪有“悟”,文本的精神、阅读的作用消失殆尽,人文素养从哪里汲取?心性如何养成?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在作用

学生在学校不但需要掌握系统知识,更需培养积淀健全的人格。人格完善的关键是精神,这表现在个人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方面。故此,教育培养下的人也是精神性的社会存在,而这种精神性须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之下完成。这种精神性的社会存在,就是人文精神。简而言之,人文精神是一切理性与文化精神。这种精神的语文教学蕴藏最多,如乐观、爱国、集体等主义,民主科学、博爱平等、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等精神,这些人文主义素养的具备无不强调人类本位意识和社会性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淀,用时下流行语而言,就是“以人为本”。这些人文素养能确保人类的平等、自由、幸福,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使每个人能自信而有尊严地活着。因此,宣扬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师的使命,更是语文教学的根脉所在。只有良好而自觉的人文素养,才可以使受教育者心灵充实、情感充沛、富有责任、灵肉合一而健康愉悦。

三、语文阅读教学内在作用实现的途径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和教师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承担起教育人的全部责任,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因其核心是人文素养,因此具有其他学科其他渠道不能取代的职能。文本的阅读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一篇美文,一部经典,在学生心中可构成一座座丰碑,是时代的人文精神旗帜。

我国是礼仪之邦,诗的国度,语文教材的每篇选文文质兼美,学生如能有所感悟,则能对他们灵魂的纯洁,理想的提升,起到持久强烈的熏陶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好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1.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信息的日益密集,知识大规模下移、碎片化,学生受到诸多压力和诱惑,追求短平快,迷失其中,不专心于文字性阅读。而文字阅读所具有的深刻性、坚定性和持久性,永远不会被别的内容和形式所替代,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是语文教师的使命。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部生活过程

学生的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和具有一定的见解,进而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能力。

3.教师要投入饱满的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我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都是文化载体,任何时候都与教学同在、与学生同在。这些丰厚的文化载体,有了教师饱满情感的投入,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效用。

(二)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教学

语文教学实质是语言传习,人文素养要在语言传习中,深深培植其根系,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语言文字既是载体,更是内容本身,是人性、人格、人道的意向。生活中所讲求的仁义礼智信,敦厚温良恭等品性,则是每个人所期望得到的人文关怀,语文阅读教学也应渗透和体现人文关怀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文地理、易道佛儒彼此渗透,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文”与“道”的汇通,就必须强调强烈的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如一脉独传的禅宗,其中的打机锋就能充分说明这一问题。特别是传统的汉语教学,专注于内在意识,在特定的图像中表达语言的感觉和体验,并着眼于整体的把握,以启发思维。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与文字没有为了静态的观察而分离,可谓人道合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

(三)語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审美教学

语文教学以文本为依托,是一种具体的审美教学活动,具有强烈的感悟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将其作为一门简单的中文课程去设计,而应着眼于对教材文本的审美感知、人文熏陶。比如教学古诗,从视觉到心灵、从思想到品味、从联想到想象,一切都充满了个体的品位和体验,无不浸润着情趣而有所感悟。只有持久的审美熏陶,学生的人格品位才能提升。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精神的作用,则自然会用审美情感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将在自己的学习中体会不同的审美情感,完善所需的人格结构,实现各自的人格理念和人格完整性,表现出了语文教学的交流互动,达到了审美愉悦的目标,自然完成了人文关怀下的语文审美教学。

(四)语文阅读教学要唤醒挫败意识

社会学家认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是社会转型时期。此时,公众的心态缺乏永恒的追求,人心显得浮躁,思想易于分散,行动趋于理智,矫情多于自然。这似乎成了现代社会面临的主流特征。学生、家长和教师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这种社会风尚不可能不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没有能力扭转这一局面,但如能注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挫败教育,也能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

1.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对待人生挫败的正确态度

很多同学以为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虽然承受了种种失败打击,但最终能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具有超凡的意志,常人不可能做到,其实并非如此。司马迁的宫刑,孙子的膑脚、杜甫的落第、曹雪芹的贫病……其实命运多舛而在逆境中奋斗有所作为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些鲜活事例,与他们交流对话,学生自然会受到启发,形成心理的抗挫免疫力,在他们将来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中增加一抹自强不息的亮丽风景。

2.阅读名著,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如《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篇经典,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自然会成为学生的人生精神坐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去学习作品中主人公那种经受考验,克服困难而顽强生活的精神。教师如能让学生通过写作,随时发泄心中的情绪,特别是生活中的挫败情绪,更有利于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引领他们拥有乐观的心态,享受别样的人文关怀。

3.通过各种丰富活动提高学生抵抗挫败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初中语文课本中《再塑生命的人》《紫藤萝瀑布》《孤独之旅》等篇目,教师尽可能发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设计出因人、因时、因地的教学方案,适宜地组织开展以“挫败”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的不易、生命的厚重,提升他们的生存和自理能力,以便从容应对将来的挫折,在厄运面前始终显示出自强不息。

四、语文阅读教学能促进心性养成

当下,经济高速发展,每个人不再为物质匮乏而担忧,却为如何生存得更有质量而劳心,很多人迷失在物质世界里,在物欲横流中摸爬滚打,因此许多生理和心理的疾病随之产生,我们称为现代社会病。殊不知,人最大的满足不是物欲的满足,而是精神需求的满足;人最有品位的生活,不是物质挥霍的刺激,而是心灵自然和谐的感受。这些精神的满足、心灵的感受,正是我们追求的高品位生活的表征,只有拥有了丰厚的人文素养,个体才能在社会中健康顺利发展。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握好传承知识与养成心性的双重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人性善恶的争论,但从现实而言,在人性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成分,这些成分如果不能理性地制约,就会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当这些成分无限制地膨胀以后,则会对自身、他人和社会造成伤害。语文教师如能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心性则会因人文素养的浸润,逐渐内化为自我精神需求和心灵戒约,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想生存环境中。

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文本蕴藏着厚重、深刻、健康的人类思想,只有阅读者汲取了这些思想,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性,即形成了自我个体良好的心智品行,人文精神才会有潜滋暗长的沃土。可当下的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掌握,遏制了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心态中获取丰富精神养料的欲望。多年来,教学把如何应对考试、如何获取掌握知识作为主要目标时,思想精神的意味也就淡出了教育教学,人文精神滋长的沃土也日渐消失,这是语文教学的误区和失败。语文教师要有清醒的认知,尽可能努力改变这一现状。

总之,坚守人文精神,关注心性养成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内化作用,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语文教师守住人文精神的根脉,持续关注学生心性养成,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也就成了学生生命的诺亚方舟。

参考文献

[1]钱海荣.文化: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3).

[2]陈钟梁.语文教学改革——必要的乌托邦[J].语文教学通讯,2002(6).

[3]朱永新.人类之火温暖幸福家园[J].教育,2019(29).

[4]成龙.语文科教学逻辑的理解与运用[J].语文学习,2019(9).

[5]高海燕.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之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

[6]黎志强.人文精神,语文教学的灵魂[J].语文教学通讯,2009(4).

作者简介:曹纬国,1970年生,甘肃定西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素养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