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CD4+/CD8+与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关联性

2022-04-14 08:01邢广栋王晓娟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乳酸杆菌球菌双歧

邢广栋,王晓娟

(濮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000)

脓毒症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累及肝、肾、心、肺、胃肠道、免疫等系统,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有研究指出,免疫紊乱为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患者免疫功能表现为促炎、抑炎状态的阶段性演变[1]。在脓毒症发生过程中,机体处于免疫系统功能不全状态,在发病初期,可引起大量炎症介质分泌,之后随着病情加重,机体可经历免疫抑制阶段,造成机体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的现象。严重脓毒症和(或)脓毒性休克时,肠道可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肠道菌群失调等症状,且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可反作用于机体,促进器官衰竭[2]。但目前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外周血CD4+/CD8+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女25例,男44例,年龄30~58(44.51±6.28)岁。观察组:女33例,男49例,年龄34~59(46.82±5.73)岁,菌群紊乱程度为Ⅰ度23例,Ⅱ度37例,Ⅲ度22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观察组符合脓毒症相关诊断标准[3];(2)精神正常,能配合研究;(3)心肺功能正常;(4)认知、读写功能正常。

1.2.2 排除标准 (1)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2)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3)肝、肾功能异常;(4)合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5)伴有过敏性疾病;(6)伴有动脉粥样硬化。

1.3 检测方法

1.3.1 血液标本 采集两组外周血液标本约5 mL,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进行抗凝,加入T淋巴细胞亚群标记的单克隆抗体,避光,在室温状态下染色,时间10 min,然后进行PBS洗涤,弃除上清液,加入PBS缓冲液重悬细胞,之后使用肝素抗凝,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FACS420型)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CD3+,然后计算CD4+/CD8+。

1.3.2 粪便标本 采集两组新鲜粪便约1 g,加入PBS缓冲液,使用离心机分离,转速13 000 r·min-1,时间15 min,半径8 cm,提取上清液,取沉淀并抽提基因组DNA,设计菌群特异性引物并扩增,然后根据扩增曲线计算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目,结果以logCFU·g-1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D4+、CD8+、CD4+/CD8+、CD3+水平观察组外周血CD4+、CD4+/CD8+、CD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CD8+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CD4+、CD8+、CD4+/CD8+、CD3+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CD4+、CD8+、CD4+/CD8+、CD3+水平比较(±s)

组别例数CD4+/%CD8+/%CD4+/CD8+CD3+/%健康对照组 69 46.02±5.33 20.55±2.96 2.24±0.31 64.17±3.95观察组82 35.89±4.67 30.14±3.72 1.25±0.26 44.86±3.71 t 12.446 17.295 21.345 30.932 P <0.001<0.001<0.001<0.001

2.2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

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较健康对照组低,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对比(±s,logCFU·g-1)

表2 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对比(±s,logCFU·g-1)

组别例数 双歧杆菌计数乳酸杆菌计数大肠杆菌计数 肠球菌计数健康对照组 69 10.52±0.91 10.08±0.93 9.02±1.14 6.98±0.7 1观察组82 8.13±0.79 7.95±0.76 12.14±2.03 9.05±0.86 t 17.275 15.488 11.346 15.937 P <0.001<0.001<0.001<0.001

2.3 不同菌群紊乱程度脓毒症患者CD4+、CD8+、CD4+/CD8+、CD3+水平不同菌群紊乱程度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8+、CD4+/CD8+、CD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菌群紊乱患者外周血CD4+、CD4+/CD8+、CD3+水平最高,CD8+水平最低(P<0.05)。见表3。

表3 不同菌群紊乱程度脓毒症患者CD4+、CD8+、CD4+/CD8+、CD3+水平比较(±s)

表3 不同菌群紊乱程度脓毒症患者CD4+、CD8+、CD4+/CD8+、CD3+水平比较(±s)

注:与Ⅱ度比较,a P<0.05,与Ⅲ度比较,b P<0.05。

菌群紊乱程度例数CD4+/%CD8+/%CD4+/CD8+CD3+/%Ⅰ度23 39.25±3.97 25.86±2.65 1.52±0.21 52.48±3.71Ⅱ度37 35.16±3.38a 26.43±3.01a 1.33±0.18a 43.96±4.06aⅢ度22 33.61±2.94ab 40.85±3.92ab 0.83±0.07ab 38.41±3.10a F 16.554 169.834 102.198 82.045 P <0.001<0.001<0.001<0.001

2.4 相关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4+/CD8+、CD3+水平均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呈正相关,与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呈负相关(P<0.05);CD8+水平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呈负相关,与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CD4+、CD8+、CD4+/CD8+、CD3+水平与粪便菌群的相关性

3 讨论

肠道是机体最大的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的储存场所。在正常情况下,细菌及其毒性产物不会对机体造成危害,但在病理情况下,可通过受损肠黏膜屏障迁移至肠系膜淋巴组织、淋巴液、肠外组织器官、血液等,引起肠源性脓毒症,甚至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脓毒症休克为临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为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其紊乱后会激活肠道黏膜免疫,进而影响周身免疫系统,诱发或加剧脓毒症。脓毒症诱发的肠损伤可加重肠源性感染,促进脓毒症发展[4]。许雄等[5]研究得出,肠黏膜屏障、细菌易位、肠道菌群失衡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共同参与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同时,王蓓等[6]指出,肠道菌群为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参与者,其紊乱可激活肠道黏膜免疫,影响机体免疫系统,诱发、加剧脓毒症,并认为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肠道-器官”轴参与到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能抑制部分致病菌定植、生长、繁殖,调节黏膜局部、全身免疫反应及代谢功能,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但发生脓毒症时,机体肠道微生态遭受破坏,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数量、比例改变。刘丹等[7]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假丁酸弧菌属、瘤胃球菌属、厌氧棒状菌属等有益菌属减少,致病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增加。ICU内脓毒症患者出现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菌群结构改变、多样性下降、有益共生菌减少、专性厌氧菌减少、兼性厌氧菌增多、机会致病菌增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健康群体肠道中优势菌群。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发酵后,可产生醋酸、乳酸,能提高机体钙磷铁利用率,防治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乳酸杆菌能促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从而维护机体健康,调节免疫功能。肠球菌、大肠杆菌为次要菌群。肠球菌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危及生命安全的炎症疾病。大肠杆菌为机会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移位,诱发相应部位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计数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低,CD8+、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高。这提示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均存在异常表达的情况。同时,本研究中不同菌群紊乱程度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有差异,且Ⅰ度菌群紊乱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最高,CD8+最低,与杨银娟等[8]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程度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具有相关性。有研究指出,脓毒症与免疫机制紊乱紧密相关[9]。脓毒症发生时,机体内免疫细胞凋亡异常引起免疫抑制,造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比率改变,且在脓毒症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时,机体无法对病原体感染进行特异性免疫反应调控,从而加重感染,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10]。T淋巴细胞是维持肠道免疫稳态的执行者,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从多方面对其造成影响,同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来维持肠道稳态。根据T淋巴细胞免疫效应功能,可将其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根据是否表达CD4、CD8分子,可将T淋巴细胞分为CD4+T细胞、CD8+T细胞。CD4+表示成熟T淋巴细胞总值,CD8+在免疫反应中直接介导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杀伤、破坏过程。CD8+T淋巴细胞构成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主要位于肠道上皮细胞基底外侧处,具有感知肠道病原体、维持肠道屏障稳定的重要作用[11-12]。此外,肠道菌群通过调节T淋巴亚群分化、增殖、细胞因子分泌等改变肠道免疫系统状态,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比率失调伴随菌群失衡为多种疾病的发病基础[13]。因此,本研究认为外周血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表达水平可能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外周血CD3+、CD4+、CD4+/CD8+均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呈正相关,与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呈负相关,CD8+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呈负相关,与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呈正相关。这提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与肠道菌群紧密相关。脓毒症会引起机体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引起特异性免疫功能减退,CD8+水平降低,同时全身炎症反应也会造成杯状细胞功能减退,诱发肠道损伤。

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和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均存在异常表达的情况,且外周血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与肠道菌群存在相关性。

猜你喜欢
乳酸杆菌球菌双歧
3种食品中双歧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与阴道乳酸杆菌关系的Meta分析
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酸奶中的“长寿菌团”
临床检验科普之你不知道的肠球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乳酸杆菌及其体外表达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