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懿鸣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美术更有着辉煌历史,而美术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传承性,使得传统民间美术与美术课堂有着必然的融合。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多角度、多元化推广民间美术到美术课程中,并尝试多种策略,构建有特色、有文化、有魅力的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使中华民族的优良民间美术在新一代学子中绵延流传。
关键词: 民间美术;美术课堂;实践策略
中国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与艺术形式。由于地域广泛,不同地方存在风俗、情感、气质上的差异,又产生了多样的艺术品类和风格,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民间美术除了拥有厚实的群众基础,它还承载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
美术教育作为开展美育工作的关键的部分,对学生的审美观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将民间传统美术渗透于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辩证看待民间美术,才能让学生真心喜爱本民族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有助实现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鉴于此,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将民间美术融合到美术课堂中的实践意义和策略,力求帮助学生挖掘民间美术蕴涵的文化思想,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民间美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课改的推进,经历了“双基一一学科本位、三维目标——自主建构学习、核心素养——真实性学习”三个发展阶段,美术教育也从关注学科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科与关注人。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的指出要“加快制定核心素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落于实处”。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教社科2010) 3号)强调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另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 3号)明确的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加快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基础美术教育教学,不仅是新时代对美术课程发展的要求,也是为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者做出的重要贡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保护与热爱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拓展美术课程资源,有利于发挥美育价值。
民间美术是构成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凸显了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民间美术的在美术教学课堂中的教育价值
民间美术在我国传统艺术中自成体系,且品种丰富多样,用途各不相同,有欣赏玩乐的艺术造型,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概括来说,可分为雕塑类有彩塑(小泥人、奇观彩塑)、建筑石雕、木雕、琉璃建筑饰件等;绘画类包括年画、建筑彩画、版画、扇面画、壁画等;玩具类有泥玩具、陶瓷玩具、纸玩具、竹制玩具布玩具等;服饰类有民族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绒花绢花等;还有戏具类、编织类、刺绣染织类等等。这些富有淳朴的乡土气息,浓厚的情感色彩,生动的艺术形象体现出着对自然的感悟,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最真实的思想和艺术语言的结晶。
将中国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民间美术的艺术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教育价值
民间美术表现特点有装饰化、平面化、概括对称化、符号象征化等,在形式上十分注意整体的韵律、节奏,呈现出和谐统一的审美意象。传统民间美术不注重表现纵深感的透视关系,也不看着精确的立体造型,而是将物体形象高度概括化,形成抽象的意境。“即是用一种平面化的形式语言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内涵,进而转化为具有象征寓意和精神追求的文化符号”。在色彩选择方面,多用高纯度,用平涂的方式绘画出民间美术的简化性與真实性,这也是平面化的主要表现。而“红搭绿,一块玉”“红间黄,喜煞娘”等这些民间画决,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给予观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民间美术在构图上还具有鲜明的概括性与对称性特征。在造型上会舍弃某些具体的细节,用点、线、面抽象的方式概括表现物体的形象,其中最富表现手段就是运用多变的线条。不同视感的线条在作品中构成了丰富的形式语言,传递着创作者不同的审美情感。如图案中的“祀”或“回”形纹、放射纹等装饰性纹样,民间艺人“以线造型”,随线条的律动,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连续构成形式布局在画面里。另一方面,无论是植物、动物形体或者是单纯的符号线条多是以对称的形式出现,如虎头娃娃、抓髻娃娃等都体现出了民间美术概括整体而对称的形式语言特点。
(二)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承价值
尹少淳先生认为:“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类型,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是在一种文化观的关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景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
“中国民间美术源远流长,是一个具有真挚、朴拙、强烈、浓郁甚至带有神秘色彩的第三艺术王国”。“一个民族真正传统的精华,在于从原始艺术所开拓的纯真的美,和后数千年在民间美术中所体现和传承下来的东西”。民间艺人用“借物言志”的方式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出自己的审美理想,并将其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似直白却又生动的民间美术始终保持着民族淳朴的情感内涵。
在《生动的吉祥物》一课中,我以“吉祥宝贝”的视频导入,为学生讲解视频中虎娃、龟、鹿、凤凰等动物被中国人赋予深刻的文化意义,使教学从一开始就渗透着中国文化。然后,又引导学生们说出了喜鹊、白头鸟、鱼、狮子等传统的吉祥物形象,把学生的兴趣点完全激发出来。在探求新知的环节,再专门介绍“神奇的吉祥物——麒麟”,让学生围绕麒麟的寓意展开讨论。
仅仅就上述的动物吉祥物造型分析,无论是虎娃、鹿、龟、凤凰,还是喜鹊、白头鸟、鱼、狮子等,老师在引导学生研究其美术表现要素的时候,必须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解释。麒麟的造型更是如此,这个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它聚集了各种动物的长处,全身由鳞甲、牛尾、狼蹄、龙头、独角组成”,这些形态的构成也必须以文化来阐释。学生在这样一种文化情景里,所学习的不仅仅是线条、造型,更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是在中国文化的关照下的心灵洗礼。
三、民间美术浸润于美术课堂的策略
美术课堂是民间美术进行传播的重要方式与途径,采用多元手法,将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我国民间美术的展现形式进行理解与掌握,进而对民间美术进行深刻的感受,对其蕴藏的内涵进行认识。
(一)注重体验过程,增强感悟能力
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的美术教学,美术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达成一种真正的共鸣和体验。
在具体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老师不能空说什么是体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发现,那谈体验就是空谈。所谓“发现”,就意味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体验是一种学生在课堂上由心而生的自身“发现”。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才算体会到艺术创作的最深层的理念。
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每一次体验,都应该是一种新的发现。例如,对奥运福娃的设计,学生随着老师的引导,挖掘设计家韩美林在设计这一组吉祥物的时候所运用的文化元素。如福娃欢欢头上“火”的纹样,灵感来源不仅仅是火娃哪吒,还能在敦煌壁画中找到其“火纹样”的形象。所以,即便是小孩子,共同面对同一个物体、一幅作品、同样一个“麒麟”,每个人的感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这便是美术创作追求的意义。
(二)注重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的剪纸,除了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外,同时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藏。它的创作特点是以纸为载体,剪为工具,以剪代笔,运用多变的线条,创作出灵动形象的图案,托物寄情。教师在教授剪纸技艺时,要融会贯通民间美术图案的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剪纸艺术独特的形式与内涵,有序开展美术创作。例如,在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下册《剪团花 巧装饰》这一课,对于纹样设计中对称构图这个难点,学生如果只用绘画的方式设计纹样,作品会比较单一。如果灵活借鉴对称的剪纸方法,教导学生将纸张对折法、三折法、五折法后,并在纸上绘出简单的图案,灵活运用色彩配搭(对比色相搭配、同一色相搭配、类似色相搭配),装裱在卡纸上,就能让学生轻松突破剪纸纹样构图的难点,设计出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纹样。借传承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训练他们的眼、脑、手协调运用能力和专注力,贯通美术学习知识点,培养学生多元化实践操作能力,真正让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和民间文化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三)鼓励创意设计,丰富民间美术表现形式
对传统民间美术形式进行改造的民间艺人,为民间美术的现代转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许多濒临消失的民间美术焕发了新生。例如吕胜中的“小红人”造型源自抓髻娃娃,创作意向却指向了生命的追问与思考,连接着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聂干因的脸谱系列,不仅保留了脸谱在色彩与造型上的隐喻,律动的线条与色彩还能让观者体会到角色个性。他们并不是不假思索借用民间美术造型形象,更从现代人的视觉角度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层联系。基于此,教师在涉及民间美术设计中,引导学生思考其艺术意义,提供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开放的空间,促使学生用不同角度挖掘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例如在皮影戏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新时代的新故事融入皮影戏中,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注入现代社会的情景要素,从而赋予民间美术新的时代内涵。
(四)利用地方资源,搭建民间美术教学平台
例如作为全国著名的风筝之乡阳江,其风筝资源十分丰富。以“世界十绝风筝”之一灵芝风筝为例,外形取材于灵芝仙草,喻示吉祥幸福,风筝主体上绘有白娘子为救丈夫许仙而盗取灵芝仙草的故事情景。同时,阳江风筝作为岭南派代表,其制作工藝也有别于北方的风筝,它的工序多达几十道,这一道道的制作工序无一不展示着阳江民间手艺人的智慧与独有的风筝文化。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播放制作视频,讲解风筝的发展历史、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其艺术价值,也可以在第二课堂聘请民间美术传承人进入校园现场示范制作。其次,学校、教师应加强与社会组织、民间艺人的沟通交流,开辟“实践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风筝博物馆,参与风筝文化节,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薪火相传精神财富。将民间美术有效地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对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老师需要采取多元高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
参考文献:
[1]胡可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148-149
[2]车小云.追本溯源——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 .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2021(3):206-207
[3]张孟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民间美术形式语言的课程转化[D]2021
[4]李小花.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地方民间艺术资源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 (22):255-256
[5]齐振伦. 新形势下民间美术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N].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13-114
注释:
[1] 王大根.双基、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异同[S].中国美术教育,2017(5): 4-8
[2]刘东.在深化课程改革中立德树人[J].教育科学论坛,2015(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王胜选. 民间美术在当代水彩画创作上的形式转换[J].美术2018(12): 149- 150.
[5闻立鹏.探索第三艺术造型体系的人[N].中国美术报,1985-12
[6]郑丽萍.民问美术传统造型形式的多元化[N].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8: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