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晓达
摘 要:初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往往是学生天然形成,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而系统性和长效性较差。构建学生为主导和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自主合作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具体可操作的策略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以合作小组方式进行学习和班级管理,产生群体效应,利用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给予个体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培育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群体。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体动力;自主;合作;提高成绩
德国心理学专家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处于同一群体的成员之间的思想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群体动力”可以为集体内部创造源源不断的促使集体积极前进的“能量”。一方面,使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爱好特长和性格气质的小组成员间可以互补,在交流互助中展现自我价值,碰撞出集体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以合作小组方式进行学习和班级管理,有利于激發和培养学生自尊自重情感,便于通过集体的力量来熏陶和约束个人。此外,一个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群体,可以塑造个体的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给予个体强烈的归属感,认同信赖和支持的力量。
一、构建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合作小组
传统的初中分组模式,不适应在班级内部开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所以首要任务是要重新构建小组合作模式,使新的分组模式产生新的群体效应,利用群体效应去塑造组内每个人的行为和个性。第一要遵循“同组不同质”的原则,保证组员在性别、性格、成绩以及综合素质上的互补性,维持小组之间均衡,保证小组之间公平和竞争,刺激小组内部的团结和活动。例如某中学2019届七年九班,共48人,男生23人,女生25人,在征求家长意见下,以自愿为原则,依据教师的指导,构成临时小组,在不断的调整下,半个月后基本完成小组的构建,之后组员有适当的变化,总体上保持不变。 其次是组内的分工和职责,遵循“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原则,让每一个人都能尽其才能,保证全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的管理之中。在小组长的选择上,小组长是负责全组的学习合作以及各类活动组织,负责量化小组的各个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小组长还是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沟通的纽带,所以要挑选最合适的人选。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要以他们优势学科为依据,分别担任学科组长,负责本学科的学习活动组织。小组成员还要承担小组的各种职能,如卫生、纪律、宣传、组织、文娱、生活、体育等等,班级内不再设置细化职责的班委,只设置正副班长。最后是建设小组文化,凝聚小组力量。小组建立后,全员参与制定本小组的目标、组规以及每个组员的目标,小组还要有固定的称号与口号。值得强调的是,组员目标的设定不仅要力求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更上一层楼,而且要与其他组同层次的组员进行横向对比,从这两方面确定自己本阶段的目标。班级和小组目标、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都包括学习、班级常规(纪律、卫生、仪表等)和课内外活动三个维度。还要完善班级合作小组日志,建立每个小组的日常量化表。小组日志要将本组每个组员的卫生、纪律、作业完成和学习情况都记录在册,作为量化考核的根据。
二、打造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课堂
初中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往往是学生天然形成,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而系统性和长效性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打造自主合作的教学课堂,首先要求教师依然掌控课堂的节奏,毕竟大部分学生心智不成熟,如果完全放手,容易在某一环节上形成拖沓,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要打造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师要负责把握课堂的大方向,设定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把握教学的进度和节奏。例如,在平时上课时,可以将课内字词和段落分析交给各个小组,小组根据每一天的安排,由一位同学在各自小黑板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梳理,对字词进行讲解。在规定时间结束后,对全体同学进行测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使学生测试及格率大幅度提高。其次,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布置不同的自主合作任务。例如,在学习高尔基《海燕》一文,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查询有关20世纪初期俄国相关的历史;八(下)语文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中,布置收集能体现大自然语言的谚语、古诗、物候历、物候诗;组员完成搜集任务之后,由组长统一归纳整理做出汇报课件,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式、视频式、文字讲解式等,再由小组选拔出一名同学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展示自己的小组成果。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常识,而且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课文的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形式,如:“八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新闻采访》”中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进行采访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三五个学生会分成若干小组,利用节假日,在大型商场附近,采访学生顾客;在游乐园附近,找到适合采访的家庭。部分学生负责拍照,有的学生负责后期文件编辑。学生们第一次课堂外的自主合作,完成的情况很好。在校内,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教师扮演父亲,学生扮演孩子,然后二者互换,模仿父亲送我去车站攀爬站台买橘的场面,达到师生共情的效果,教师亲自参与学生的合作活动中,与学生一起,不仅对于学习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情感上,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这里强调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通过观察各组成员在小组自主合作过程中的表现,适时给小组或个人以建议和中肯的评价,积极的通过各种手段反馈合作的效果,而不是说课堂放任给学生,自主合作课堂真正的意义在于转变教师的身份。
三、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下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实施自主合作的班级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比对照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学习综合能力大幅提升,而学习成绩较之前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是分工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愿意主动承担任务的学生明显增加,愿意利用自己的资源去为小组多做贡献,多取得加分,以获取集体荣誉感的快乐,达到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其次是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表达突破了传统课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限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对不同难度问题的体会,让每个同学都有语言表达的机会。在上语文课时,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发言,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而且每一次发言,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的舞台,使语言表达能力大幅提升。再则是学会倾听的能力提升。在实施自主合作学习后,各个小组都有固定的量化标准,首先保证了课堂的纪律,让学生在规则内认真学习。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中,因为需要每个人轮流发言,其他人认真倾听,每一个人针对发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个人在量化评比加分,小组在这样氛围里学习,学生倾听能力与思考能力得到大幅的提升,而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最后使语文成绩大幅提升。根据前后两次半期考成绩,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班级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实施自主合作课堂之前,48人语文平均分较对照班基本持平,为65.5分,对照班平均分为64.5分;实施自主合作学习后,语文平均分为75.5分,对照班级平均分为67.5分,相比较成绩有明显提高。说明自主合作学习并不繁琐,也不复杂,具有简单可操作性的特征,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最有效的成果。
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小组之间产生不合理的竞争。为了在班级评比中取得比其他组更高的分数,小组会互相打压排挤,也有人会徇私舞弊,不惜作假为自己小组加分,这使得小组学生养成了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助长了班级的不正之风,有悖于构建班级合作小组的初衷。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观是班主任和小组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构建合作型的人际关系。一方面,班主任和小组长要善于利用班会和小组会议,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正确的合作观念,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代表自己小组,同时也代表着整个班级;另一方面,可以经常性通过开展组与组之间合作任务来加强各组的良性竞争。其次学困生参与度低。在合作小组分组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产生需要被帮扶的“学困生”。他们普遍自律能力差、学习依赖性强、积极性低、缺乏自信、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在小组合作中参与度低,不肯配合小组长管理,甚至拒绝同学的帮助并表现出抵触的态度,成为阻碍小组进步的“绊脚石”。解决这一问题,要在班级中创设“不看成绩,只看进步;不比聪明,只比勤奋”,“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的良好氛围。对于能够克服困难、追求进步的“学困生”,教师要找准时机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对于“学困生”的薄弱学科,小组内安排“一对一”进行帮扶,帮扶过程中要多鼓励,尊重他们的人格。小组评价也可以给予追求进步的“学困生”更多的“偏爱”,允许他们在特定范围获得双倍加分,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和班级管理效能感。再则是过度依赖教师管理。在实施班级合作小组的实践中,尽管合作小组已经建立,教师依然“大权在握”,过多地干预小组的活动,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自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扮演好班级管理顾问的角色,既不能完全放任,又不能过分操纵。教师应该在充分信任学生能够自己管理好班级的基础上,给予班级管理适时的指导和协调,做到“扶放有度”,才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撑,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其普适性的理论与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仍然需要时间的积淀来不断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