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就笔者所在学校4年来开展的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即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走进数字媒体”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深入分析实践成效,汇总成功经验,梳理难点问题,运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举起新旗帜、提出新目标,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并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作用,以期为同类研究者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 “互联网+教育”平台 信息化教学
课 题:本文系2021年度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专项)《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以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走进数字媒体”为例》(项目编号:2021ETC166,主持人:葛生生)的研究成果。
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度重视。201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6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又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教育平台逐步广泛应用。
发展至今,教育部相继下发政策文件,对教育信息化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本文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入手,结合笔者所在学校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走进数字媒体”5次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开展情况、学情分析对比和测试反馈,针对4年来的混合式学习开展情况,梳理典型路径与方法、汇总成功经验与优秀案例,并对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困惑和疑难点研究新对策、运用新方法、制定新举措,持续推进和探索混合式教学,并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作用。
一、基于混合式學习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路径与方法
(一)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线上学习
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走进数字媒体”的每个章节有教学微课、理论测试和实践作业,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线上学习课程知识,在讨论区进行课程答疑,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梳理教学重难点,在线下课堂学习中解决教学重难点,进行巩固练习和深入实践学习。并根据新知识点的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程“数字摄影摄像”“视音频编辑”的在线自主学习,开展同伴协作学习。
(二)使用移动互联网教育互动平台实现督促、测验与过程性评价
使用蓝墨云班课即时互动教学App,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教师可以在蓝墨云班课App查看慕课学情,并提醒尚未学习的学生进行线上微课及课程资源学习;教师通过平台可进行发送课程、开展问卷调查、分享精品资源、组织课堂签到、发布测试与作业、组织讨论答疑、进行头脑风暴、开展计时答题等教学互动活动;学生参与互动活动会获得相应的经验值,测试成绩实时呈现,平台跟踪学生过程性学习,同时根据经验值进行排名,记录过程性经验值。
(三)线下开展项目式教学,提升课程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
针对第二章摄影技术入门、第三章图像编辑技术内容,根据学情增加校园美景、校园写真、院士公园采风、最美证件照、毕业集体照等课内项目;针对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摄像及视音频剪辑系列内容,增加校园喜剧、地方风情、鄞州非物质文化展览馆拍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片等课内项目;同时布置课外项目,例如公益广告、文明风采微电影制作、我的家乡等项目,并选择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文明风采摄影比赛。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专业核心技能水平。
(四)依托创客空间开展STEAM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
在线下教学活动中依托创客空间开展STEAM教育,联合各领域的师生和专家,跨界升维,创造性解决目标问题。以“校园新闻热点栏目”为例,在设计阶段进行分镜头脚本的规范写作;在录制阶段通过创客空间,即蓝鸟工作室的影视后期组进行录制和剪辑,联合无人机专业学生进行部分镜头的航拍;在制作阶段,网页美工组进行字体设计、色彩搭配与画面色调处理,影视后期组制作特效片头、剪辑和音效处理;在作品测试阶段,联合校内外专家导演把关;最后由网络搭建组的学生进行测试和播放。
二、基于混合式学习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成效分析
“互联网+教育”平台和移动互联网教育互动平台的应用,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有助于量化学生学习效果,掌握学生学习轨迹,增加教学有效时间,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为信息化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依托创客空间的STEAM项目式学习,提升了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其信息素养、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了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育信息化从常态应用向融合和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
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效能,汇聚优秀案例,在学校教研会议、宁波市计算机专业理事会议、省计算机年会中进行课程成果汇报和展示,推广典型做法。为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发展提供参照,在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理念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教育信息化质量,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促进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升级提质。
三、基于混合式学习信息化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与新举措
(一)信息化教学内容
问题一:学生对第七章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体验感不足,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略显不足。
举措:建立虚拟现实工作室,服务全受众的智能学习需求,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问题二:信息时代软件更新日新月异,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影视音频编辑软件过时。
举措:影视音频编辑软件采用移动手机端App,如VUE、小影等,结合使用PR和AU进行深入学习。
问题三:如何保持或者增强学生线上线下信息化环境学习的自主性和持续性,深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举措:举办历届优秀学生作品展,带新生赏析,使其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行业动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课程学习的意义和方向。
每章节增设校本项目案例,让学生明白如果想争取到外出采风拍摄的机会,就要在课前学习好慕课的视频课件、做好测试,带着预备知识和技能进课堂,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团队协作学习,为尽早融入专业学习氛围、互相督促同伴协作学习,在课程学习开始时就让学生按照兴趣分工组成团队,以5~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单反相机。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如在暑期实施团队创作项目,由校企合作导师引领学生开展项目学习。
问题四:有效教学时间内如何分配慕课的测试作业与实践拍摄操作的时间占比,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提高每章节测试成绩,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举措:学生团队制作校本习题册,精准开展专项练习。教师打破传统信息化教学模式,跨界融合,实行多导师制,与专业相关课程如“数字摄影摄像”“图形图像处理”等进行联合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实施保障
问题:在线学习网络卡、慢,带宽方面略有不足。
举措:保证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加快面向5G网络的智能学习体系建设。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
问题一:学生评价主要采用每章节测试、练习和期末考试的形式,信息化素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举措:结合线下课程项目实践,信息化素养评价分为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通过科学严谨、全面系统的持续性测评,掌握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发展情况,为促进信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问题二:学生较喜欢学习摄影摄像相关章节,对其他章节兴趣不大且测试成绩较弱,需提升其他章节教学质量。
举措: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投票选出最喜欢的章节,并对课程提出建议、写出学习心得。结合学生上交的文件和测试得分低的章节,教师团队须再次思考如何优化项目、改进教学。
(四)信息化师资队伍
问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发展不均衡,個体差异大。
举措:以老带新,即团队协作教学,组建一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以信息技术专业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引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的优质培训项目开展教师全员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向东.走进数字媒体(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葛生生.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混合式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2017(9).
[3]葛生生.“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在中职数媒专业的应用实践[J].职业教育,2018(9).
[4]葛生生.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中国大学慕课课程“走进数字媒体”为例[J].职业教育,2018(12).
(作者单位: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