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忠
摘 要: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为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学 机械制造专业 教学改革
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机械制造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离不开机械制造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中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中职院校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机械制造专业是在中职院校中备受重视的一个专业。
机械制造专业是中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在大多数工科类院校中是重点专业,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对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时一定要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企业要求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学生的培养,这样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一、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存的问题
现在通过中考进入普通高中的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地区只有一半左右的初中毕业生能够进入普通高中,而另外一半学生只能进入中职院校,并且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
我国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并实施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但是随着中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专业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较为不利。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对专业了解不深入,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了解不深入,只是听家长或是同学说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毕业后好就业、待遇好,就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但对机械制造专业所要学习的知识和自己以后要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习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钳工实习”等需要体力劳动的实操课程。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以后就业时可能部分企業工作环境不是太好、有的企业劳动强度相对高并且需要经常加班后,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学科知识学习难度大,学生基础薄弱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和测量技术”“电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和“钳工实习”“电工实习”等实操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动手能力。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三)学科课程设置不科学
当前,很多中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校内实训课的学习,最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理论课程时,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形成了厌学的负面情绪,之后在上相对感兴趣的实训课时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实训课的学习存在很多困难。
(四)师资力量与专业发展不协调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非常迅猛,新的加工设备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不断出现。中职院校的教师往往不但要从事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还要担任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外出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结合自身专业的发展去学习和创新。这导致很多教师只能反复讲授相对滞后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能满足企业的相关要求。
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部分教师甚至跨专业进行教学。由于教师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
(五)班级容量大,难以因材施教
随着就读中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班级容量也在变大,然而学校的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跟上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能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进行授课,难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部分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刚刚大学毕业就开始进行实训课的教学,他们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教师都是超负荷工作,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提升自己,导致自身教学能力提升速度缓慢,无法适应知识更新的速度,对专业的发展很不利。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非常有必要。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与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联系非常紧密,中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综合考虑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要深化和企业的合作,在全面了解企业的需求后,根据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
学生在校内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对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学生在企业实践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的指导教师请教,对自己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在回到学校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加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在学校进行学习,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中那些不容易理解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AR技术,在进行“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教学时,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放大、剖切和拆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通过微信、QQ、钉钉等软件,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便捷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给学生解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调整学生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
随着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进一步提高。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的改革措施,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多类技能,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近几年对学生就业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大多要求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础的焊工操作技能,这是因为学生在进入机械设备维修类的工作岗位后,会频繁使用到焊工技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整,在实训课中增加了电焊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增强师资力量,提升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师资相对缺乏,尤其缺少能够指导学生实训的实习指导教师。由于实训车间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并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部分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训课的教学任务。
一方面,中职院校要破除壁垒,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引进具有丰富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并在所属行业大赛中获得顶级荣誉的技能型人才作為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可以有效增强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师资力量。
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加大对已有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青年教师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成长。同时要制定激励政策,如在待遇方面向一线的实习指导教师倾斜,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愿意投入到实训课的教学中。
通过人才引进和对学校教师潜力的挖掘,增强实训课师资力量,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中的大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坐在教室里面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且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专业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普遍对实训课比较感兴趣,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可以集中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在学生单独进行练习时进行巡回指导,也可以安排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指导其他学生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小结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应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就业竞争力。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林健清,陈婷.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5(7).
[2]寿祖平,赵凤.基于课程改革背景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7).
[3]杨文娟.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2019(36).
(作者单位:邯郸工程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