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桑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力度的加强,数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内极为关键的学科,须确保数学教育效果与时代同步,与学生需求同步,既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要求,又满足社会对中职院校的要求。现基于对生活化教学内涵所做的分析,以及当前教育情况对紧贴生活教育形式的需求,提出从课堂重建与学生需求满足两个角度进行实践探索,活化中职数学课堂,如引入的生活化、举例的生活化、语言的生活化等,希望能达到切实提升学生实际能力和数学素养等目标。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4-0-03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数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内,换而言之,社会发展要求中职生拥有足够良好数学能力与素养。在这种要求视域之下,当今中职校面向学生之培养策略,同其相比较还有一定距离,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毕业进入到社会后,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来处理现实中的困难[1]。此时,针对数学生活化实践方面的探讨,用生活实例来分析中职数学知识确保课堂足够灵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将从整体上推动中职数学教育的进步,让中职院校把握机会,培养更多实用技能人才。
一、数学生活化的内涵
对于中职阶段的教育教学而言,其教育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并非全在于学生考试分数的多寡。学校如果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必须用高度灵活的态度与方式,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处理现实中问题。这将使学生产生热爱数学的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2]。换言之,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教学目标,紧贴生活,活化中职数学课堂的思路值得重视。这是由于数学知识其本身便来源于生活,和生活间的关系互为紧密。我们需认同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关联性,在探索可供施行的有效教学方式时,应当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下谋求优质教育数学策略,以期产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增进其学科综合素养之功效。同时,数学生活化的内涵中,结合了生活问题的函数、几何教学等,能够缓解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化的问题,纾解学生普遍具有的畏难心理。
二、中职数学课堂紧贴生活的双重需求
(一)重视课堂功能的需求
因为现代中职院校开办规模较大,院校普遍以专业技能为核心,这将造成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将教学的重点置于基础科目方面,在培养上存在意识与行动的缺失。可是在社会持续进步的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并不能单纯以技术为衡量标准,个人综合素质应当是全面的,数学基础能力同样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即数学作为基础科目中的一门,是未来所有符合要求的综合型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若学校欠缺对数学基础课程的重视,在教学中出现畸轻畸重的问题,那么会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社会人才需求标准[3]。此时,紧贴生活,活化的中职数学课堂,能够充分展示出教育教学长处,以及向数学实用性方面的倾斜可能性,尽可能避免了中职教育对数学课堂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而这也由此显现出了重视课堂功能的多项需求,包括对生活方式、生活实物和生活实例的重视等。
(二)重视学生心理的需求
在中职数学课程中,有相当多的知识会与现实社会无法分离,这些知识和其衍生内容,都能够以合理化的形式,纳入于现实生活之中,从而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这也是学习意识明确的学生心中的普遍需求[4]。然而在中职数学课堂上,教学方案的设定缺少对这一特点的关注,在面对思维灵活、性格活跃的中职学生时,未能根据其特点设计出足够个性、足够贴近于生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是造成数学与生活脱轨、学生与课堂脱轨的“元凶”,而一些成功的教学实践则使我们注意到,紧贴生活与活化中职数学课堂的做法,则会将教学手段重新拉回到学生需求处,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升华,举例来讲,学生在心理需求上,有指向于生活,他们需要的教学语言是生动的,教学内容是和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
三、紧贴生活活化中职数学课堂的做法举例
(一)对课堂功能的重建
第一,以生活方式做好课堂引入。虽然中职数学知识中的很多内容较为晦涩难懂,然而课堂本身可以做到异常丰富的潜能,将让这种晦涩难懂的情况得到有效化解。关于这一点,最为直接、最为显著的做法在于以生活方式做好课堂引入工作[5]。也就是说中职数学教师需要充分依靠一些更加积极的生活因素,以学生需要为依托,将其中的丰富多样材料与资源提取出来,以学生感觉到兴趣的形式,导入数学课堂中,以期养成足够有效的良好学习行为,为其主动探索、密切配合、实际应用提供宽阔的平台,继而保障其知识与概念形成拥有被学生所不断学习与认可的可能性。例如,当面对集合的概念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富含现实生活化色彩的场景,以此作为引入契机,在缤纷多彩的世界里,存在着无法计数的复杂现象,这些现象都需要大家去探索与了解,把客观世界的认识对象加以分析与归类,增强对其性质的理性认识,是化解诸多疑难问题的一个先决条件。像基于使用功能对物品进行分类放置的做法,理性认识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让对物品的取用过程变得十分便利,这便是接下来要掌握的集合知识。此后应展示更为具体、更生活化之问题:某超市进了一批货物,其中包括面包、饼干、蛋糕、钢笔、薯片、橡皮、直尺、花生等,如何把所有商品置于恰当的货架上,怎么摆?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小学阶段的难度,但如果从集合的角度重新审视,则本题显然具有较强的课堂引入价值。
第二,以生活实例有机融于课堂。中职数学教师设计生活实例,使之有机融于数学课堂,是紧贴生活活化中职数学课堂的常规做法,该做法可从数学和生活两个角度分别展开。第一个角度:生活中看起来极为寻常的一个问题,甚至此问题很少有人会想到,但是它出乎意料、耐人寻味的结果适足以使之在数学课堂上发挥融入作用,并在极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可将实例引入数学的认知过程中来。例如,当面对等比数列内容时,教师可以视情况需要设计生活化问题:李先生闲来无事打高尔夫球,觉得纯玩过于单调,因此想和球技非常厉害的陈先生小赌一下,规则是高尔夫球场有18洞,谁胜1洞便可赢10元。陈先生说:“18洞都赢,也才180元,太不刺激了,不如这样,我们换种玩法,胜第1洞10元,胜第2洞20元,胜第3洞40元,依此类推,每多胜一個洞,钱数加倍。”李先生说:“好。”上场之后,陈先生的球技果然名不虚传,次次皆胜,李先生输掉了10元、20元、40元、80元、160元……到了中场休息时,胜败已经不言而喻,但李先生想:继续玩下去,就算18场都输,也没有多少钱。同学们,现在我们看一下最后的结果:按照他们两个人约定的规矩,到第10洞的时候,赌金变成5 120元,第11洞是10 240元……第17洞是655 360元,第18洞是1 310 720元,累计一场下来,李先生次次皆输,竟然输掉了260万元左右。这样的结果给了学生不小的惊讶,教师则提醒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赌博会极快地消耗掉自己的钱财,是既违法又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错误行为,但这个例子中数学启示则为数列知识之无限实用性……此种耐人寻味之引导方式,将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于课堂中较理性地思考生活问题。第二个角度是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数学,因此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还原数学知识的背景,使课本内容能做到顺利融入于现实之中,用数学生活的紧凑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当面对区间知识时,应将来源于网络中区间测速图片展现,使学生看到“前方区间测速40 km”“区间测速起点”“区间测速终点”等标志,让学生把理论知识放置到应用场景之内。此类做法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维反应,有学生直接表示:区间实际上就是两点间的这一段距离,这将对印证有限区间内两个端点产生较大帮助。
第三,以生活实物活化课堂环节。数学理论中包含了大量晦涩难懂的数字、理论与符号,但是这些数学理论实际上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特有现象的抽象化表达。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主体环节中,启发他们将归纳和提炼的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当中,也就是使学生主动尝试去观察生活实物,这属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点[6]。例如,当接触到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观察平静湖面、明亮玻璃、黑板平面等,使之接受平面的概念,然后了解怎样表示平面还有绘制平面的方法。同时提醒大家注意:教材中的平面概念为光滑的、能够无限延展的图形。所以平面在空间中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再比如,当接触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室作为供学生观察的现实长方体,开展相关内容的提示与教学,而在介绍直线与直线、平面等构成的角等知识过程之中,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发放粉笔盒等简单模型,使大家认真观察立体图形,意识到要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在实用情境中能起重要功效。
关于引導学生去观察生活实物,与前面第二点以生活实例有机融于课堂策略有相似之处,但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将生活实例有机融于课堂时,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纳,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实物,则侧重于学生从高度独立性的角度完成对生活的数学视角认知,因此教师在运用时可分别对待,视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7]。
(二)对学生需求的关注
第一,确保数学语言通俗生活化。数学教学从本质上讲,也可以称之为数学语言的教学。由这个角度上讲,中职数学教师授课期间,需重点利用语言来与学生展开交流,所以课堂授课之时,科学运用数学教学语言尤为必要,它将充分展现对中职学生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尊重,使其个性化心理倾向的价值得到体现。教师利用有效手段,对数学语言加以修饰与加工,将从语文层面表现出数学的生活化与通俗性,让原本抽象与复杂的数学定义、数学概念等,切实转化成有效的、利于学生接受并理解的知识,从而使其更加接近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下面的问题:在如下图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位于平面α内,CD为斜边AB上的高,请作出斜线CD同平面α所成的角。
基于直线与平面夹角定义能够知道:斜线在平面中的射影和斜线所夹的角为所求角,但是因为此类知识过于抽象,相当多的中职学生都对“射影”等含义缺少清晰的认知,同时,我们应对字面意思进行生动解析,使学生体会到“射影”可以理解为物体的影子,与普遍意义上物体之影子有着不同之处,此处的“射影”更类似于一条线的影子。接下来学生便可以充分结合生活经验,明确如果想找到影子,最关键的问题是明确光的位置。利用对生活的观察,了解到光是垂直向下的,所以垂线CC’属于“光线”,而垂线CC同平面交点是垂足C',斜足便为斜线和平面交点D,斜足同垂足连线CC’很显然属于“射影”,那么CD’同平面α的成角便为∠CDC'。教师利用这样的生活化语言讲述,让他们对“射影”形成准确认知,较之于直接向学生说明“垂线”“射影”的做法,显然是更恰当的。
第二,彰显学生专业的教学功能。数学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彰显其潜在的教学功能,是紧贴生活,活化数学课堂在中职阶段的独特表现[8]。究其原因为中职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二者之有着比较显著之差异,其差异在于:中职数学教育既要教会学生足够的数学知识,又要使其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尤其应当将数学知识与专业课学习相关联起来,而探讨紧贴生活,活化数学课堂问题时,这也是必然的思考角度。例如,当面对等差数列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烹饪专业班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举例:一位老人过生日,孩子们为他准备了一个生日大蛋糕,蛋糕共有七层,每层都是圆形而且呈等差数列,最上面一层的半径是8 cm,第二层的半径是12 cm,以下每一层的半径都较上一层多4 cm,那么最下面一层蛋糕半径是多少?再如,当面对函数知识时,如果学生是会计专业,可设置与财务数据有关之情境与疑问,像计算出租车司机每天的收入,及其与公司收入、乘客支出、拉乘次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问题可易、可难,应完全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做不同难度的设计。
总的来讲,教师展示紧密关联专业背景的一些数学内容,是一种十分理性的贴近于生活的教法,在实践中往往会因为其生动性、灵活性而给学生提供知识与能力发展的更多机会[9]。
四、结语
数学来源自生活,并因生活实践而得到较有效的运用。中职数学教师既要善于引入生活情境,又要在课堂教学期间致力于使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去,确保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紧密关联性,最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之热情,使其形成生活化意识、增长生活化能力,使生活变成获取知识的平台而受益。本文对生活化教学内涵、目前教育情况对紧贴生活教育形式的需求作出分析,提出一些活化中职数学课堂的建议,包括引入的生活化、举例的生活化、语言的生活化等,希望能切实提升学生实际能力和数学素养等目标。关于具体课堂教学方法,本文也列举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更多的实践技巧则需要不同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学生需求的差别而作出个性化教学的方案,只有坚持实用主义的观点,才能最终确保理想的教育宗旨得以实现,给学生的基础学科学习奠定固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黎黎.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1):146-147.
[2]张丽清,龙风,刘秀芬.高职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建议——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13-15.
[3]刘秀丽,刘志林,卓玛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院校学报,2020,33(22):123-124+137.
[4]李有梅.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效率[J].赤子,2019(21):37.
[5]俞海燕,黄裙燕.思维导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开放职业院校学报,2020(22):148-149.
[6]张君飞.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尝试[J].职业,2019(8):104-105.
[7]韩加增.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下生活化策略的探索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4-215.
[8]闫红雷.关于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65-166.
[9]张蕾.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山西青年,2020(11):160-161.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