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2-03-30 23:21蒋瑛
家长·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班级小学生

蒋瑛

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理性认知还比较缺乏,分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良的,辨别不清安全隐患,容易被思想惰性、好玩天性所影响,导致学习容易放弃、上课不遵守纪律等问题发生,针对这个教育的黄金阶段,完善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简单说明

小学生思想认知还不完善,单纯的就像一张白纸,正是从外界观察借鉴中补充自身的关键节点,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个行为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不良行为习惯说明

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归纳整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学习上的不良习惯

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习惯性拖沓,不能良好划分学习时间,总是在前半段时间玩耍,将学习拖到最后,临时抱佛脚。学生应科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另外,一些学生习惯被动式接受知识,思维比较懒惰,书写习惯也不好,这都会对学生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2.纪律上的不良习惯

纪律上面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不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喜欢和同学说话,喜欢乱动,有时违背班级班规,如不按时交作业、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迟到早退。

3.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一方面在于与人交往方面,比如,有时随口说脏话,有时出现易怒、欺骗、攻击等行为。一方面在于自身安全方面,如小学生精力充沛,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楼梯嬉戏,甚至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这都会有安全隐患。日常行为习惯是小学生教学管理的必要基础。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

1.缺乏理性认知

小学生的年龄小,世界观极度缺乏,分辨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难以有效辨析生活中的危险源,这是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正因为这样,小学才要展开完善的行为习惯培养,将良好行为习惯灌输给学生,制定班级班规约束学生,逐步强化学生的理性认知。

2.精力旺盛爱玩爱动

精力旺盛、爱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是鲜活生命力的体现,因为精力旺盛,爱玩爱动,容易出现追逐打闹的事情,以及在课堂上不守纪律的情况。在做喜欢的事情时,小学生通常没有太强的自制力,大脑层面的思考停滞,难以辨析危险源。

3.思维惰性

思维惰性主要是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人性总是懒惰的,习惯于舒适的学习方式,喜欢不劳而获,喜欢玩耍,将一切辛苦的、没有乐趣的事情抛在脑后,或者留待明日,再加上小学生的自控力不足,就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小学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有一些常规措施,比如,班级班规的制定,定期开展一些教育会,通过讲解、示范等将正确的行为习惯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本质上是在强化学生理性认知的培养。上文提到,学生正是因为理性认知不完善,分不清正确与错误,分不清安全与危险,才会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学校需持续加强学校教育,力争从更多方面、更深入本质来教导学生,在学校教学楼、楼梯间、校园橱窗、草坪边、班级后黑板等显眼地方布置德育标语,宣传优秀人物或优秀事迹,在班级内设计读书角活动,以供学生参考阅读,不断优化学校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氛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成长,势必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利用好班会、节庆日、特殊纪念日等

利用好班会、节庆日、特殊纪念日等实践,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展开相应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创设育人情境,带领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良行为,认识到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困扰,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展开综合性教育。

例如,高年级学生可能会发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见解但不够健全,对网络世界的抵制力不够,受到社会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一次“探索网络世界”的班会,给学生展示网络世界的好与坏,同时展示网络世界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有清晰的认知。

又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开展“端午节内涵”的主题,让学生搜索材料、上台演讲,通过引导学生追忆屈原,感受屈原身上伟大的精神文明,让学生辨析自我,得以成长。

还可以在国庆节来临前制定“国庆”专题,播放一些有关建国建党的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让学生思考如何发奋图强才能成为国家之栋梁,思考自己是否有不足之处,后续该怎么改进。通过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等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效提升注意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同时,具有特殊含义的事情和内容也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记忆力,促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这种学生较为喜欢的教学主题活动,针对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专门的讲解和渗透,在抛开了日常理论知识的活动中,学生通常能真正地放松身心,更好地进行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优势,有效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渗透。

(三)在課程教学中渗透

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渗透,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对学生批判创新性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活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批判性学习,将正确的、错误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讲解,慢慢提升学生的批判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多思考,不要被动等待答案。

对学生积极上进学习的培养,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在班级管理中实现民主化管理。如让学生轮流当一天班长,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通过自主管理提升学生对健康行为的认知,提升规则意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学生自制力的提升。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在课程教育中渗透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优秀历史先辈的言行举止来激励学生;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班级管理,能使学生不断地优化自身行为习惯,形成榜样力量,最终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在这一过程中,全体学生都可以对推选出来的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提醒,使学生能有效地辨识行为习惯的好坏,同时针对优秀的行为习惯进行不断的传播和实践。利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制力,促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维持良好形象,发挥正能量作用。

(四)以身作则,榜样作用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以及教师是学生的主要教学管理负责人,是学生接触最多且知识渊博的学者,教师团队对学生的引领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团队需要以身作则,注意个人风度,注意自身良好行为习惯,多展示正能量,宣传主旋律。学生借鉴参考教师的言行举止,自身也会变得优秀。例如,在教学管理中,教师找学生帮忙后应该对学生说“谢谢”;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错误时,应立刻向学生道歉,这样更能培养文明礼貌的学生。

另外,在班级内,可以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来树立榜样,进行民主推举,选定行为习惯表现优秀的学生,制定行为习惯奖章。小学生对这些奖章往往非常感兴趣,如制定“卫生红旗手”“纪律红旗手”“书写规范红旗手”等,选出在这一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同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来树立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行为习惯表现不好的学生在班级浓郁的良好行为习惯氛围带动下,自身也会慢慢地变得优秀。

(五)软硬兼施,加强日常指导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倡采用软硬兼施的策略。

“硬”,即严格要求学生,制定班级班规,加强日常观察和指导,对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一经发现要立刻制止,并及时进行教育。比如,看到学生在课间嬉戏打闹,动作较大,教师应立刻喊停并进行相应教育,严格要求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看到学生不按时交作业的行为,教师要查明学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结合问题原因进行解决。

“软”,即小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抓住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给予正向的激励,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如微笑、点头等,让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表现中收获幸福感、满足感。比如,学生犯下错误但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教师对学生勇于承担错误的行为要给予肯定,久而久之,轻松、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会自然而然形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会得以满足。

(六)精准了解,准确记录,过程化管理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所暴露出来的行为习惯问题也往往是多样化的。如有的学生不守纪律,有的学生粗心大意辨别不了危险,有的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问题。除了日常普适性的教育之外,教师还要进行深入的个性化管理,针对不同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教育和观察,改进学生身上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准的了解,可向其他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咨询,了解学生身上的行为问题,對行为习惯的多个指标进行分类评定,准确记录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问题所在。

其次,针对不同学生所展现的不同行为习惯问题,展开分类关注分类管理,将重点问题反馈给学生。比如,某一学生书写不规范,教师应重点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进行教育,可以在教学管理中多让学生上台书写,进行锻炼;另一学生乖戾,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的问题,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克服内心暴躁的方法,如深呼吸法等,告诉学生每一次克服自我的过程都是一种成长的历练,可以记录下来,在教师这里领取奖励,同时鼓励其他学生与这一学生做朋友,友情带动。

最后,让管理更加精准化,实行过程化管理,实时观察,实时对学生的现有表现进行评分。结合过往评分,如果学生表现有所提升,则要进行表扬和肯定,如表现下降,则要提出批评,更新教育计划。

(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小学阶段还可以开展的一些综合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班级内可以开展德育辩论赛、主题演讲、德育情境表演、红歌大合唱、组织观影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同时渗透良好的德育观念和行为,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理解健康行为。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走出校门的德育活动,如清扫马路、社区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家庭劳动活动等,来促使学生养成健康认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八)家校结合,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鉴于家长并非专业的教育者,家庭教育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家长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乱说脏话、说话不算话、暴力棍棒教育等,都容易给学生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家长说话不算话,容易失信于自己的孩子,则很容易养育出说谎、大话连篇的学生,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因此,教师要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互联网软件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及时发掘其中问题,指导学生父母正确的育儿之道。家长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作为家长应努力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同时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而针对表现较好的地方,积极地给予孩子鼓励,使孩子无论在学校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中,都能接触到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结语

综合来说,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成长非常关键的节点,需要抓好这个关键阶段,落实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夯实基础,才能培育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上文简单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进行了说明,分析了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建议,结合上文阐述,希望能有帮助。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S[2020]GHB4342)的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班级小学生
班级“无课日”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我是小学生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