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路径

2022-03-30 23:21武淑花
家长·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德育

武淑花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融入德育,既要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帮助小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对德育的融入路径进行探索,旨在提升小学数学的育人價值。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道德养成的黄金时期,在小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是当前小学教育的工作重点。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都包含了德育,把握好这些德育资源,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给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搜寻数学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德育资源,促进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时机把握不准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对德育的切入时机把握不准,为了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将德育内容生硬地引入到课堂中,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感受,致使德育与数学教学缺少关联性,小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有些困难。还有些小学数学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到数学知识的讲解上,把德育留到课堂的最后,匆匆几句话就结束,有时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则不进行德育,从整体结构上肢解了数学课堂,影响数学教学整体效果。

(二)德育存在片面性

传统的德育大多局限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小学生被动地接受,完全没有发言权和自主权,小学生对德育的了解不足,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教师的教课范畴,在数学课堂上不用渗透德育,认为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使得小学数学德育流于形式,不利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长期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和德育知识的兴趣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影响融合效果的主要因素。部分教师在德育中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在讲解数学知识时生硬地融入德育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僵化,难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德育内容的价值及意义,无法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效率不高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乏味,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德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情感态度等,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融入德育,既可以利用德育理念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启发和挖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辩证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推动其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性提升;还可以对数学教材内容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和应用,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研究态度,并强化其逻辑思维和归纳推理能力,在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独立人格,深度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并把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融合应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对培养学生个体思想品德很有帮助。

三、德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路径

(一)挖掘教材德育资源,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以教材为依托,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德育资源。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融入了许多立德树人的知识与理念。课本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载体和凭借,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中蕴涵的德育资源,将其中的德育理念和内容有效融入知识教学,使小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道德认知也获得潜移默化的培养与熏陶,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仔细梳理数学背景知识、习题、图例等背后蕴涵的德育因素,使知识的教授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联系生活实际,升华学生道德情感

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给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入生活化的素材,缩短小学生与数学知识间的距离,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内在魅力,把握契机向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升华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中塑料袋的使用情况,然后统计班级中每个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内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和废弃数量,借此让学生了解废弃塑料袋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使学生接触到环保教育,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实现德育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统计家庭每个月的用水量以及这些水的主要用途,引导学生设计一些节水或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宝贵性,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引入数学史,树立学生正确观念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教学常常被忽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够重视,很少向小学生讲述数学历史。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史成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拓展了小学生的知识面,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启迪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数学史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数学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介绍数学家的生平及光辉事迹,为小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家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精神态度。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祖冲之的故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小数点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的人,比国外早了一千多年,正是因为他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数学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在数学研究上作出的突出贡献的事迹,来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促使小学生在数学家的鼓舞下,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

(四)教师树立榜样,做好良好道德示范

教师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小学生做好道德示范,引导小学生积极地融入数学课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用人格魅力感染小学生,耐心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用爱呵护小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品德。数学教师要保持崇高的敬业精神,认真授课,无论是从板书设计,还是从日常穿着,都要整齐干净,给小学生良好的熏陶,使小学生能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数学教师要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用心做好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利用课余时间为学困生讲解数学知识,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能采取偏激的处理方式,更不能打骂体罚学生,要耐心地给学生讲道理、做沟通,用德行去教化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地改正错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还应该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性,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跟随教师的步伐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并提供建议,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教师在互动交流中的一举一动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面熏陶与感染。

数学教师要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摒弃唯分数论,把学生的道德培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智育和德育的齐头并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态度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中,需要树立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可以为其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支持。科学的态度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保障个体维持良好的个人操守,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基于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德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和思维习惯,推动学生坚韧品质的形成。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积极进行鼓励和启发,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探究精神。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在保障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增加学习难度,为学生设置趣味练习题,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延展性应用。如丽丽和明明的文具盒里分别有多支铅笔,丽丽给了明明8支,明明又给了丽丽14支,这时候丽丽和明明文具盒的铅笔数量是一样的,那么,丽丽和明明的文具盒里原来分别有多少支铅笔?这类问题相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空间,锻炼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小学生能对基础数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和灵活性使用,推动学生思维拓展,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此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数学学习态度,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马虎、计算错误等因素会使整体的计算结果产生错误。基于此,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的重要性,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能保持严谨端正的态度,避免出现计算失误,并对作业进行规范性书写,助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德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融合。

(六)德育主题指导下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性应用,并对其实际生活进行正确性引导,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德育主题要求,为学生开展多样化和灵活性的实践性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应用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含义进行深刻感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推动学生个人品质、思想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突出其实践性。如让学生对自己家庭的用电量进行统计,并在课上对所有学生家庭的月度、年度用电量进行综合性汇总、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统计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生活中的耗电量具有更加具象化的认知,从而树立科学的用电意识,形成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意识。由此可见,实現数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渗透,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德育与智育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为了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实践任务,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布置特定的社会实践任务,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具体用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构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改善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方法,能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中蕴涵的德育价值。在教学情境构建中,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确保情境的趣味性和多元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知识背后蕴涵的意义,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德育之间的距离,避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构建中的作用,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运用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呈现数学知识,深入讲解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在情感升华中提高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结语

总之,德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德育意识,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德育因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书、育人的双丰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新人。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学科“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策略研究”(项号编号:GS[2020]GHB4110)研究成果。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德育
《中国德育》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