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红
立德树人是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德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到幸福,并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根据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开展德育工作,落实教育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就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分析德育工作中渗透幸福教育的必要性,进而结合小学班主任教育实践分析德育工作中幸福教育策略。
一、幸福教育解读
幸福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在我国逐渐发展后,逐渐进入教育领域,最初以人性教育这一思想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教育产生促进作用。幸福教育内涵有两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幸福教育氛围,将学生的幸福感获取作为目标,旨在使其获得精神、物质和心灵层次的满足,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关注幸福学习,知晓学习过程幸福感获取的重要性,将教学品质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长远发展作为契机,在各项教育工作开展期间,都可将幸福教育观渗透其中,使学生感受到童年时光的乐趣,校园时光的美好,为其日后幸福的发展、幸福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期间,将幸福教育渗透其中,有助于学生获得优良的学习体验,对小学生积极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育具有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如何因材施教,如何提高师生的注意力,如何进行道德实践,都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中的关键角色,需要根据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把握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不断推进德育管理研究工作,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际效果。与此同时,德育和幸福教育之间的融合,无论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还是对其心理素质方面的发展都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要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树立学习观念,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充满幸福感。然而,要做好幸福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融合,教师也面临着各项挑战,需要运用自身智慧和专业素养,对教学过程加以完善,以科学之策、有效之法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让其体会到幸福感。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开展幸福教育的必要性
从幸福教育的含义和目的可以看出,它与德育之间存在的相通之处,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开展幸福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看,思想道德教育关注学生的主观体验,期望学生能深入意识层面,形成对自我发展的理性思考,而这一过程对学生而言必须是愉悦的、幸福的,否则只会降低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效果;德育工作强调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幸福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依靠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幸福教育能让学生更细腻地体会外界对自身的影响,获得体验幸福的能力,从而平衡学生的身心发展,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从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效果来看,幸福教育为班主任提供了德育工作的新视角,让班主任逐渐调整以说教为主的德育工作思路,从情感渗透出发,培养学生的幸福感,让学生与班主任之间通过幸福的传递搭建积极沟通的桥梁,进而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
(一)坚持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整理信息:第一,询问沟通。班主任在备课前可通过打电话、面对面或者线上交流等方式询问任课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设计关于幸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分析学生对幸福的看法以及学生追求幸福的动力,整理问卷结果,形成教学信息。第二,日常观察。在班级生活中,班主任要带着一些问题认真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然后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判断,并调整自己的预设计划;此外,班主任也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化表现,在幸福教育中践行分层教学,以最大化达到教学效果。第三,不断学习。班主任应时时保持学习的心态,在工作中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了解各个阶段学生对幸福的心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幸福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幸福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幸福教育需要科学方法指引。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的教育才有可能開出幸福的花朵。小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发展的萌芽时期,他们对幸福的主观体验更加强烈,正是因为如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才需要扭转传统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积极心理状态的带动下,主动探求,提升自我。
例如在“学做‘快乐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经历、理解情绪的变化,提升控制、消化情绪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活动一:参观快乐展示厅,即教师利用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示不同的快乐情境,其中有学生游戏中的笑脸,学生获得表扬信时候骄傲的表情,有学生课间活动中的快乐身影等,在参观中,教师让学生回忆快乐瞬间,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活动二:创设漂流瓶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不同表情搭彩虹桥,并接受漂流瓶中的一些学生感受到的不快乐的事情,共同探讨这些案例中的主角感到不快乐的原因,并敞开心扉说一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什么不开心的事,并将这些不快乐写下来,进入下一项活动。活动三:教师设计快乐空间,为学生提供绘本《蜗牛和寄居蟹》、播放音乐《快乐的小跳蛙》,组织学生进行“小天使和小恶魔”的角色扮演游戏等,促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排解不良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则围绕学生情感体验设计相互衔接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中能体验幸福,并结合课程主题了解让自己幸福快乐的方法,从而保证教学实践效果。
(三)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幸福体验
班主任应发挥德育管理优势,从多角度展开实践活动,让幸福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例如,利用周末假期,设计“向幸福出发”等主题活动,结合家长的监督配合,让学生将在学校中对自我的要求,融入生活,以提升涵养和品行,让学生在锤炼品行的过程中体会自我提升的幸福感,进而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班主任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足球、篮球、书法、唱歌、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在艺术熏陶中涵养心灵,体会艺术带来的幸福感。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围绕文化传承的主题,根据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组织实践活动,与学生一同探寻中华文化的根源,了解传统风俗习惯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化自信,提升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爱国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环境中进行实践教育。比如,围绕“学雷锋”这一主题,定期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福利院等,参与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四)加强班级管理,营造幸福教育环境
德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培养学生个性、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立德育人”教学理念的提出,明确了教育的首要前提、核心思想和最终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思想的人。小学生正处于启蒙的重要时期。班级是德育管理的重要场所,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环境,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式。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本着依靠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纳入管理工作主体,让学生与班集体建立浓厚的情感联系,并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健康成长。在进行德育时,一方面要把握课程生命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学生导向性四大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从情感、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加强道德实践。小学班主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幸福的班级环境:第一,引导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班级内部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基于此,班主任应把握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技巧,运用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推动人与人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让师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学生之间和谐友爱,各学科教师之间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达成共识。第二,在班集体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集体活动是拉近人际关系,凝聚班级力量的重要方式。班主任要基于幸福班级的构建理念,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第三,打造有能力的班级管理小组。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幸福班级的建设。例如,组织民主选举,让有意向、有能力管理班级的学生成为班干部,并通过班级管理规范辅助教师、服务学生,在管理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五)反思教学过程,提升幸福教育质量
反思是教学工作不断进步的前提。在小学生幸福教育中,班主任应针对教学过程与实践结果进主动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参考。
在小学幸福德育的教学反思中,班主任应把握以下重点:第一,做好总结性回顾。班主任应围绕幸福教育这一模块,展开反思,突出反思内容的思辨性,发现没有得到落实的教学目标,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的幸福教育目标提供指导。第二,结合课例研究反思教学过程。例如,在关于幸福的教育中,班主任应结合如何培养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撰写案例,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对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第三,开展自我批评,班主任应对自己在幸福教育中的信念、知识基础、行为结果进行反思和追问,并通过提升自己改善教育效果。
(六)充分了解学生,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属于课堂的统领者,对于学生采取灌输式教育,学生地位较被动,师生关系平等性难以体现出来,故此,学生学习阶段可能存在较大压力,也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更难以深入交流。长此以往,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品质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德育工作中,融入幸福教育,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打造民主化的课堂。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充分给予学生尊重,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诉求,在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面对生活。针对当前德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小学班主任应根据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反思德育工作过程,深入研究小学生成长特点,把握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进而从多個角度探究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途径。
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班主任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那么教师应该及时沟通,从学生课堂感受出发,循序渐进了解其心理情况、家庭情况,根据学生内心存在的困惑,对其展开积极的引导。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有效拉近师生距离,这样,学生在后续存在学习问题或者思考问题时也更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在和学生交流环节,教师应该将幸福学习、幸福生活等观点融入其中,帮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进而更加努力学习,感受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深度配合,幸福学习。
(七)拥有容错胸怀,采取激励教育方式
小学生天性爱玩,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尚未完善,在学习过程可能由于不认真或者粗心等情况存在而出现错误。同时,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和同学之间交往也可能出现摩擦。当学生犯错的时候,班主任需要注意,切忌运用批评教育方法,或者给予学生严厉惩罚,而是应该具备一颗宽容之心,对学生展开鼓励式教育。
例如,笔者班级有一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做错了一道题,问题本身较为简单,除了他,其他学生都做对了。笔者要求学生课后来办公室,学生潜意识地认为会受到笔者的批评。但是,通过与他沟通,询问他考试出错的原因,并且了解他是否学会了这道题,然后告知他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错,他明白了本应该能避免的错误应该尽量不犯,这样才能变成一个优秀的人。虽然这次犯了一次错误,但只有正视错误才能吸取教训,以后做事能更加认真。通过谈话以后,笔者发现该学生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更加细心,考试成绩越来越好。由此可见,德育工作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那么激励教育的运用也是良好的途径之一,只有学生处于幸福的环境中,才能产生积极的行为。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重视幸福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德育课程的建构,教学方法的设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以及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等方面探求提升学生幸福感,以落实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