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增强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03-29 11:40张克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膜脑膜炎脑炎

张克芬

(曲靖市马龙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曲靖 65510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由寄生虫、原虫、螺旋体、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其感染途径包括沿周围神经蔓延、邻近病灶浸润及血行扩散[1]。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科分为脑炎及脑膜炎,多数病变时常同时累积脑实质及脑膜,因此又被称为脑膜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改变包括脑积水、脱髓鞘、血管炎、囊性变、粘连、肉芽肿及脓肿等[2]。影像学检查可帮助了解病变数目、范围、大小,病变与邻近组织关系及内部结构等,还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当前CT及MRI都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时应用较多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探讨CT与MRI增强扫描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曲靖市马龙区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70例,包括男性94例,女性76例,年龄4~81岁,平均年龄(54.44±20.31)岁。患者主要表现出颅内压增高、发热、意识障碍、呕吐、颈项强直、头痛及发热等症状,其中不包括精神疾病、幽闭恐惧症患者。患者均经病原学诊断确诊。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GE 16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对病例进行颅脑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 mm,从听眦线连续向上扫描,当有必要时进行增强扫描,经碘过敏试验阴性后给予非离子对比剂60 mL静脉注射增强扫描。

MRI检查:设备为西门子1.5 T扫描仪,待完成CT检查1 d后进行MRI检查。采取仰卧位,头颅线圈进行T1WI、T2WI、PDWI扫描,层厚8~10 mm,当怀疑有小病灶但显示效果不理想的进行增强扫描,给予Gd-DTPA 0.1 mmol/kg静脉注射,1~2 min内完成T1WI横断面重复扫描。由2名高年资医师独立判读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将脑脊液检测结果及病原学测定、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等相结合做出诊断结论,将其作为金标准,观察170例病例的诊断结果。观察CT及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金标准的符合率。将病程小于10天视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观察CT、MRI对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MRI对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的符合率高于CT诊断,MRI的整体符合率高于CT诊断的总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的诊断结果、CT及MRI的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观察诊断结果[n(%)]

2.2 CT、MRI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准确性

17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共计72例患者的病程小于10天,CT、MRI对疾病早期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MRI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准确性比较

3 讨论

3.1 CT与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侵入大脑,会对脑结构及组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这能确保阻断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脑脊液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可支持多种疾病的诊断,但这一检查方法具有创伤性,因此应用于筛查、初诊及评估疗效等方面并不适用,尤其是疾病的早期采用脑脊液进行病原学检测并不合适。病原学检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这会延误治疗时机[3-4]。

CT与MRI这两种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已久,当颅内病灶比较明显时,例如比较大的脑囊肿,CT可以比较理想地显示出来从而做出明确诊断;MRI的分辨率及对比度都比较高,在显示脑神经核团、脑白质及灰质及病变内部结构方面的效果都比CT的效果更理想,且MRI可以比较理想地显示早期病变及微小病灶[5]。当后颅窝及中颅窝发生病变时,MRI可以比较理想地显示,但CT则受到骨伪影的影响而显示效果不理想。MRI可以帮助临床了解颅内病灶的数量、大小及疾病的病理过程,可以分辨囊性新生物与脑脓肿,可以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3.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及CT、MRI的影像学表现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以边缘系统、额叶、颞叶受累最为明显。病理表现可见非对称的局灶性坏死,可见比较明显的脑肿胀及脑水肿,病灶中可见囊腔及出血,镜检下坏死病灶早期可见原发性脑膜炎改变,随后可见周围出现浸润,晚期则可见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丧失,可见囊变及脑实质萎缩[6]。MRI在诊断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效果要优于CT,起病5 d内CT检查通常显示无异常,阳性表现则可见点片状出血、颞叶低密度,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不规则强化。MRI可以在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早期非常灵敏地发现征象,T1WI下可见颞中回轻度水肿,T2WI下可见双颞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不规则。两周后MRI可见广泛异常,增强扫描可见斑点状强化、脑回样,后期则可见继发性进行性的脑萎缩病变及脑软化。FLAIR序列可以抑制脑脊液的信号,背景信号减弱,T2增加,病灶可以与脑脊液、正常脑组织形成更明显的对比,这有助于发现病灶,可以提高对近皮质病灶及小病灶的显示效果。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可反映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据此可以评估炎性病变的病程及轻重,因此这一技术在监测脑组织方面的优势明显。DWI技术可以更敏感地发现病毒性脑炎的病灶,帮助早期发现病变,这对早期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作用[7]。

结核性脑膜炎主要是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经血行播散引起,其病变广泛累及蛛网膜及软脑膜而引起结核性脑膜炎。干酪样坏死、结核渗出物可引起脑积水、局限性脑梗死及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可渗出黏稠的炎性渗出物,基底池是主要累及部位,CT扫描可以发现侧裂池、鞍上池的正常脑脊液密度消失,伴有脑梗死和/或脑积水,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及蛛网膜下腔强化。MRI T1WI、T2WI都可以发现基底池存在的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MRI在显示后颅窝病变、室管膜及脑膜强化的效果都比要CT的效果更理想。CT检查典型结核瘤可见坏死区表现为低密度,等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囊变及周围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发现囊状强化[8]。慢性结核瘤或经治疗好转后可见钙化,CT在发现钙化方面的效果要比MRI更优。

脑炎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但多见于皮髓质交接区,以幕上居多。脑炎治疗不当、不及时可发展为脑脓肿。CT平扫时可见斑片状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可有占位效应;CT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脑回样强化。MRI对脑组织的水分变化敏感,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因此比CT更敏感[9-10]。常规MRI检查可见长T1WI、T2WI信号,信号的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强化表现类似CT增强扫描的强化表现。

猪绦虫囊尾蚴在颅内寄生可引起脑囊虫病,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囊虫病类型。囊虫蜕变死亡后释放异体蛋白,由此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而引起脑组织水肿、炎症、坏死,形成无菌性脑脓肿,还可造成室管膜及脑膜厚度增加,发生粘连而对脑脊液循环造成影响,引起脑积水[11]。脑囊虫死亡后可见钙化。脑囊虫病的病变部位、分期、病理学改变不同,其影像学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就显示病变数量及检出率方面,MRI的效果要优于CT。脑膜型可见脑室对称扩张,脑池或脑表面出现囊状病灶,增强扫描则可见软脑膜强化。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囊虫存活期,MRI检查可见脑室周围白质、半球皮质区表现为稍长的T1及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囊内点状强化及囊壁强化[5]。当囊尾蚴死亡时可引起小脓肿,MRI可见大片长T1及T2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环状强化。脑室型脑囊虫病的囊尾蚴在脑室系统寄生,造成脑脊液循环不畅,死亡囊虫一旦形成钙化,这时CT平扫比MRI的应用价值更高。

CT平扫诊断急性期脑膜炎的敏感度较低,但通过CT平扫可以为脑实质炎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在诊断脑脓肿及脑炎方面具有一定帮助。CT增强扫描可发现脑膜强化,化脓性脑膜炎可引起交通性脑积水这一并发症,CT检查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扩大,炎性渗出物造成脑脊液通路阻塞时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CT、MRI表现为梗阻平面以上脑室系统扩大。脑膜炎引起脑血管病理改变从而造成脑血管梗塞,引起皮层、皮层下灰质梗死,CT检查可见低密度影[12]。MRI检查则可见长T2WI信号及占位效应。

颅内真菌感染为真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常见球孢子菌、曲霉菌、念珠菌及隐球菌等。真菌可弥散至脑膜、脑实质引起肉芽化脓性、肿性反应,但即便病理及临床出现严重脑膜炎改变时,CT、MRI扫描都无明显脑膜增厚强化,无假性囊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等特征。颅内真菌感染缺乏影像学上的特异性变化,因此CT、MRI不能提供颅内真菌感染的确诊依据,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免疫学检查、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考虑。头部CT检查及MRI检查都没有特异性的改变,鉴别颅内结核性感染、肉芽肿病灶及脑膜炎存在一定难度[13]。MRI反映真菌感染病理学变化的效果比CT更好,但难以通过MRI来区分真菌类型。颅内真菌感染缺乏影像学上的特异性变化,因此CT、MRI不能提供颅内真菌感染的确诊依据,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免疫学检查、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考虑。针对颅内真菌感染,影像学检查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发现合并症及临床分型,可以为观察病情变化、选择治疗方法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3.3 CT、MRI都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发现,MRI对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的符合率高于CT诊断,MRI的整体符合率高于CT诊断的总符合率,提示MRI在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方面的价值要比CT的价值更高,CT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则高于MRI的准确率。

中枢神经系统被病毒感染时可见出血灶,细菌感染则以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居多。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及时发现早期没有发现的微小变化;多方位成像能为明确解剖结构及病变提供助力,但MRI对潜在出血点的显示效果不理想,不能及时诊断脑组织出血;MRI平扫在区分炎性病变及周围水肿方面的效果不理想,需要通过增强扫描来鉴别;MRI对钙化灶的显示效果不理想,因此当怀疑病变存在钙化灶时仍然建议首选CT。CT检查在显示出血、钙化方面的效果要比MRI的效果更理想,且CT不受病人体内金属物质的影响,因此CT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方面仍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14]。

综上所述,MRI在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脑囊虫病的诊断效果优于CT,CT在诊断出血、钙化等方面的价值是MRI不能替代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在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相仿。

猜你喜欢
脑膜脑膜炎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影像学表现为硬脑膜肥厚和多发结节状占位样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告
脑脊液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应用于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价值分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Vaccination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脑膜刺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