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扫描诊断肩关节损伤的价值探讨

2022-03-29 11:40曲其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肩袖磁共振肩关节

许 丹,张 敏,曲其志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CT磁共振室 山东 聊城 252000)

肩关节是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损伤是指因肩部各组织包括肩袖、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或因反复过度应用、创伤等因素导致的肩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一般表现为肩袖损伤,该部位性状如同袖口。中肩关节作用非常大,肩袖部位病变会很大影响肩关节稳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颈肩部疼痛等。肩关节损伤近几年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1],肩关节损伤会牵扯颈肩部位疼痛,活动受限等,并且会影响手臂的抬举等活动,并表现疼痛,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这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心理情绪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尽早对疾病进行诊断非常重要。临床中,针对肩关节损伤可选择X线、CT及核磁共振扫描等,但不同诊断方法的效果不同。其中核磁共振扫描诊断优势性更强,MRI是一种断层成像技术,利用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电磁信号,进而重建人体信息,判断病情。在肩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磁共振扫描来说,其仪器可以设置多参数、多方位扫描,并充分显示出软组织结构,即显示相关图像特征,如肩袖、韧带以及肌腱等,所以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深获临床医师认可[2-3]。因此,本文就针对肩关节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扫描诊断,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分析其临床诊断优势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MRI组和CT组,各30例。CT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4.27±1.33)岁;包括肩关节骨折9例、肩关节软组织损伤11例、关节积液5例、肩袖撕裂5例。MRI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4.42±1.36)岁;包括肩关节骨折8例、肩关节软组织损伤12例、关节积液6例、肩袖撕裂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患者肩部出现疼痛、肌肉力量下降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等症状;②X线片检查可观察到肩袖损伤的间接征象;③患者及家属知情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存在听力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者;③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者;④磁共振禁忌者;⑤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者。

1.2 方法

CT组进行CT检查:仪器采用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 VCT),患者保持仰卧位,指导患者患肢保持内旋姿势,扫描与检查范围为关节盂-肱骨头,扫描仪器与患者肱骨保持垂直状态。

MRI组进行核磁共振扫描诊断:采用磁型共振成像仪(美国GE公司DISCOVERY,MR750),患者选择仰卧位,设定相关参数为层间距0.5 mm,层厚4 mm,视野160 mm×160 mm,扫描期间保持斜矢状面与冈上肌腱垂直,对患肢进行适当调整,应用核磁共振进行扫描;扫描区域包括视野中的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采集获得采集信息,且对检查结果做出分析。

1.3 观察指标

比对不同方案对肩关节损伤疾病诊断准确率。同时,对检查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优秀:影像无伪影,图像清晰度高;良好:影像有伪影,图像清晰度一般,但对疾病诊断无较大影响;差:影像有伪影,图像清晰度差,对诊断结果的判定有影响,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肩关节损伤诊断结果比较

两组肩关节骨折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MRI组肩关节软组织损伤、关节积液及肩袖撕裂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肩关节损伤诊断结果比较[%(n/m)]

2.2 两组诊断影像学图像质量比较

MRI组影像学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CT组的7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影像学图像质量比较[n(%)]

3 讨论

肩关节是机体关节中较复杂的一个关节,活动量也是最大的。肩关节主要构成包括3个骨头,4个关节。肩关节在上肢的运动中起到稳定、协调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保证上肢在活动中可以更顺畅。肩关节结构组成的4个关节中,盂肱关节属于活动范围最大的,受骨性约束最小的一个关节。

肩关节损伤在日常活动中与年龄、创伤、使用过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肩关节受到损伤,会对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水平等方面均产生不利影响。肩关节损伤是骨关节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性疾病,临床中针对肩关节损伤诊断方案较多,比如X线、CT及核磁共振等[4-5]。临床上通常采用X线片进行辅助检查和诊断,其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等优势,能够将肩关节骨折、脱位、骨损伤等情况清楚展现;但是却无法将肌肉、软骨、韧带等非骨质结构的损伤展现出来[6-7]。

以往肩关节损伤检测均是使用X射线、CT检测,尽管在一些条件下会收到不错的成片效果,医疗人员参照成效结果,准确评估发病区域,分析发病症状,但在一些条件下,这两种检测手段均受到一定限制,影响效果欠佳,这无疑影响了实际诊治效。CT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肩关节损伤诊断方式,应用也较为广泛。CT的分辨率高于X线,对肩关节的解剖结构的图像分辨率更高,从而实现对患者的有效诊断,但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其诊断漏诊、误诊情况较多。

磁共振是通过成像技术,将原子核在磁场内,产生的信号进行处理,而得出影像的一种技术。磁共振技术对于软骨、韧带、血管等分辨率有较高的优势[8]。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磁共振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对肩关节损伤疾病检出率也明显提升,具有高效、科学等应用优势性,全面予以临床医师相关诊断依据,从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核磁共振可将肩关节损伤患者软组织结构清晰地显示出来,而且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仪器,进而观察肩关节周围软硬组织、肩袖、肌肉及关节囊等,而且此诊断方法对患者机体所产生的危害性较小[9-10]。

磁共振技术与CT应用比较,其优势可以更全方位地了解患者的肩关节损伤情况,以及与周围的肌肉组织的关系;磁共振技术检查的多维度较好,可以通过从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对患者的关节部分进行全面扫查,其高质量得到分辨率图像也可以对患者肩关节损伤部位的盂唇、冈下肌、喙肩弓、肩胛下肌、冈上肌断裂、小圆肌病变、肩袖不同部分的短轴截面等情况进行评估,且通过采用不同序列进行扫描诊断,图像的精准度更高,数据更精密,对临床的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11-13]。

磁共振诊断在临床医学影像学中可以说是具有革命的意义,对临床影像学的各方面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等。磁共振成像是通过生物组织可穿透的短波,继而得到影像学影像,对机体的状态进行评定。磁共振检查中短波与无线电能够穿过人体组织,从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14-15]。磁共振扫描技术在临床的各疾病应用的检查也越来越广泛,其优势较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操作方便,舒适性好;同时磁共振仪由于存在充足的磁场空间,核磁共振扫描具有非常不错的信噪比,磁共振仪所用空间非常大,如此可让表面线圈从不同角度进行摆放,且这些线圈能够无误地接近检查部位,获得较高的信噪比,继而提升了检测综合精度。并且磁共振检查也更全面性,保障了磁场综合检测水平,提高图片质量,数据更精确[16-1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诊断肩关节骨折的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MRI组诊断肩关节软组织损伤、关节积液及肩袖撕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组(P<0.05)。MRI组影像学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CT组的70.00%(P<0.05),说明核磁共振可对患者肩关节解剖结构进行直观观察,对肩关节损伤情况掌握更详细,从而对疾病进行判定。进一步分析,磁共振仪由于存在充足的磁场空间,使操作更为灵便;让测试部位与磁体中心产生良好的磁场叠加效果,获得的磁场较为均匀,保障了磁场综合检测水平,提高图片质量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予以肩关节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扫描诊断价值较高,对关节积液、肩关节软组织损伤及肩袖撕裂方面有着较高的检出率,符合临床需求,值得推广。同时也需要注意准确判断采像位置,设置好采像位点,且还需消除伪影,利用特殊肩部束带予以固定,为防止伪影,可采用通过相位无卷积伪影技术。

猜你喜欢
肩袖磁共振肩关节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为什么“肩周炎” 总不好?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