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栋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0333)
人体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需要心脏供给足够的血液,而心脏的正常工作需要冠状动脉提供足够的血液,而当冠状动脉无法满足时,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凋亡,患者因此出现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大处超过50%,意味着其对心脏的血液供应只有正常时的50%甚至更少。引起狭窄的血管内壁粥样斑块随时有破裂脱落的危险,一旦发生很可能导致冠状动脉闭塞,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其严重性不言而喻。心脏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有严重威胁,如果早期可以诊断,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危险的风险,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有极大的改善,特别对于预防致命性的危害有重要意义[1]。预防心脏血管狭窄的方法有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2];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不吸烟、酗酒[3]。除了积极预防,尽早地诊断对于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中诊断心脏血管狭窄被称为“金标准”的是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上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但其在临床上存在的缺点是:①需要从患者动脉穿刺,对患者有创伤,增加了术后感染的概率与风险;②检查花费较高,对于普通家庭的经济压力较大。因此,临床上在寻找风险小、价格便宜、准确率高的检查方式意义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已取得不错的成绩[4]。DSA检查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它是通过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计算机对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图像的血管成像技术,因此冠状动脉DSA不仅可以确切地判断冠状动脉管腔发生狭窄的位置,而且可以判断严重程度,准确率很高,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中越来越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使用,但冠状动脉DSA属于费用较高的有创性检查,一般在CTA无法确诊的时候,建议进行DSA检测,增加诊断的准确性[5]。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一种新的检查技术,众多医生及学者表明此种技术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诊断准确率也较高。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在临床上,前者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属于无创检查,对于技师来说操作简单,且因为图像处理功能强大,诊断结果准确率高,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青睐[6]。目前,冠状动脉CTA作为一种安全、简单、快速、较经济的检查方法,其提供的检查结果也较直观、可靠,在临床上,其已经成为临床医师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方法[7]。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统计螺旋CT冠脉造影在本院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以期提高诊断效率及准确性,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进行螺旋CT冠脉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30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67.20±8.71)岁。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诊断的患者;②患者年龄>18岁;③均行螺旋CT冠脉造影和DSA检查的患者;④患者知情且同意参与此研究。排除标准:①仅采取螺旋CT冠脉造影或DSA一种检查方法的患者;②两种方法检查时间间隔超过1周;③有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④之前有心脏疾病方面手术史的患者;⑤精神存在问题,无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的患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CTA检查:应用飞利浦128排25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具体操作如下。告知患者术前1 h在CT室等待,首先检查患者心率,如果患者的心率>80次/min,需要给予口服倍他乐克,直到患者心率稳定。在患者肘部静脉注射碘克沙醇,用量2 mL,观察是否有过敏情况,无过敏则继续CT检查。指导患者按正确的体位平卧于CT检查床,并进行呼吸训练,降低呼吸频率误差,使其范围控制在<10%,定位扫描位置和扫描范围,然后设置相关参数,保证扫描质量。然后再实施冠脉成像扫描,确保相关参数设置正确。在做扫描时,控制造影剂注入速率为4.5~5.0 mL/s,使用总剂量控制为70~80 mL,扫描范围包含全心,并进行动态扫描,扫描结束后,处理图像数据,重建图像,然后分析数据。
DSA检查:患者均在CTA检查后1周内进行冠状动脉DSA检查,应用西门子的血管造影机,型号为Artis zee ceiling,采取局部麻醉,Seldinger技术,选择5F单弯/Simon导管作为造影导管,于导丝引导下,经桡动脉将导管插入,准确送至升动脉,后对冠状动脉口(左或右)探寻,对导管行插入处理,注射碘海醇注射液(30 gI/100 mL)。选择5F单弯/Simon导管作为造影导管,于导丝引导下,给予患者300 mgI/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欧乃派克,使用高压双筒注射器进行注射,以每秒3 mL的注射流率注射,共注射6 mL,注射完成后,进行扫描,完成造影检查操作。
以DSA为诊断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狭窄的情况,记录后进行统计分析对比。
数据均录入EXCEL,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结果显示,CTA诊断有28例患者出现血管狭窄,DSA诊断有29例患者出现血管狭窄,CTA诊断有1例并未诊断出来,符合率为93.33%(28/30),有1例未诊断出狭窄情况,漏诊率为3.45%(1/29),两种方法诊断患者的双侧狭窄、右侧狭窄诊断情况一致,CTA仅有1例左侧狭窄未诊断出来,与DSA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见表1。
表1 患者诊断情况对比[n(%)]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压力增加,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人体的每个器官都需要足够的血液供给,而供血的重要器官就是心脏,所以,心脏的正常工作对于人来说有关键的作用。而心脏的正常工作又需要冠状动脉的正常运行,如果冠状动脉无法满足时,人的心肌细胞就会因缺氧而导致凋亡,人会出现一系列心脏疾病症状,如呼吸困难、胸闷等[8]。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会影响血液的供应,其狭窄程度越高,血液供应量越少,如果最大处超过50%,则血液供应就是正常供应血量时的50%甚至更少,严重威胁人的各器官正常功能及生命安全。其中,如果血管内壁粥样斑块随着血流脱落,非常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闭塞,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害性极大[9]。人体中如果脂质代谢不规律,就会受到血液流动剪切力影响,就会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内膜,这些物质不属于血管内壁,就会被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然后形成早期斑块,下一步,通过炎症因子作用,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0]。血管内壁出现的斑块会使得冠状动脉局部出现狭窄,如果狭窄部位大于血管横截面的50%,对患者的心脏的血供、氧供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危及患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1]。所以及早地发现血管狭窄并进行干预,对患者有重要的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管腔面积的缩小分为4级,Ⅰ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1%~25%;Ⅱ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Ⅲ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51%~75%;Ⅳ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76%~100%。1支或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指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Ⅲ级,诊断为冠心病[12-13]。
螺旋CT于1989年投入临床应用以来,逐步替代了以前的断层CT。螺旋CT相对于断层CT的优势在于:螺旋CT可以不间断地采集投影数据,可以重建得到物体的体数据,扫描时间缩短,Z轴分辨率提高,减少了运动伪迹和漏扫,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多层螺旋CT是在单层螺旋C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先由Elscint公司于1991年推出双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的主要区别在于,单层螺旋CT的检测器是单排的,一次采集一层投影数据,而多层螺旋CT的检测器是多排的,可以同时采集多层投影数据。多层螺旋CT的性能又比单层螺旋CT的性能上了一个台阶,扫描覆盖范围更大,扫描时间缩短,Z轴分辨率更高,可以得到更好的三维重建图像[14]。
所以临床上需要良好的检测方法,近些年,冠脉CT成像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其具有无创、简单、安全、费用低、准确率高的优势,且后期图像处理功能强大,可从多角度诊断,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15]。科技的进步以及临床的需求都促进了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拥有易操作、无创、图像清晰度高的优点,而且还能根据CT值判断斑块的稳定性[16-17]。
本文统计2020年10月—2021年6月于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进行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的结果显示,CTA组诊断有28例患者出现血管狭窄,DSA组有29例患者出现血管狭窄,CTA组有1例并未诊断出来,符合率为93.33%(28/30),有1例未诊断出狭窄情况,漏诊率为3.45%(1/29),说明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较高,所以CTA检查在临床上有明显优势。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的效果较好,与DSA结果相差不大,操作简单,符合率高,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