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民办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实现民办高校的育人目标。民办高校要与时俱进,结合学校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要诊断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形成原因,建议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组织层面、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工作方法、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民办高校的“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三全育人”理念;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吴先超(2019) 指出,“三全育人”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检测的有效视域,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全员性不足、全过程把握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系统整合不优等问题,需要从组织体系、实践体系、方法体系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监管”“ 全方位融合” 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1]。李兰(2020) 认为,“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构建“全员参与积极普及、全过程引导完善机制、全方位互动形成循环、全面渗透构建模式”的模式[2]。刘建芳(2018) 提出,高校需要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制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水平[3]。迟传德、余本祺、郭亚勤(2020) 指出,高校心理育人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高校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要从学生“入学适应阶段”“积极探索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准备就业阶段”全过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的学习观、人际观;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构建“线上+线下”的网格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4]。已有的文献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范畴主要是高校,而本文主要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视域研究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已有文献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民办高校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5]。
(一) 全员育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多元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学校不仅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设置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更需要鼓励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等主体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
(二) 全过程育人:多方举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民办高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 全方位育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包括文化载体、活动载体、新媒体平台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自我、认知自我、成长自我等,达成民办高校心理素质提升目标。
二、“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高
民办高校党政领导没有专门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机制,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6]。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较低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健康学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化素质,但是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主要来自辅导员队伍,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 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较差
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单一。一般缺乏全员参与意识,也没有贯穿全过程,主要在大一开设32个学时,通常采用比较传统的课堂方式,学生的体验感也比较差,在大学其他阶段没有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创新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创新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借助新技术、新平台的力量。同时,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比较传统,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研究队伍,研究基础比较薄弱,难以促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
(二)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绝大部分是由辅导员兼任,專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数量少,还有一些是由行政岗位的人员兼职,不具备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难以提升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 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足
民办高校发展的资金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发展资金比较单一,致使民办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关注比较少、投入较低,难以设置专项的资金建设心理实验室,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引入专业化的心理测验工具。
四、“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及工作机制
在“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民办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的党政领导都需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设置专门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校级领导[7];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机制,常态化的组织专题会议,解决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咨询、辅导、约谈、干预、沙龙等;民办高校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与思路,有效地促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 构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要建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第一课堂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一个班级每周要有一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课说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微课等);第二课堂主要是要建立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同时需要在每一学期开展1~2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讲座、1~2次的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主题演讲活动、心理情景剧等)、1~2次的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 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民办高校要设置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8]。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能力提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的培训;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研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在评职称、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有优先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四) 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民办高校要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设置心理咨询与辅导室,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加强学生的朋辈互助[9]。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学生自我了解与自我探索,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发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面对焦虑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脱敏法、深呼吸松弛法、积极暗示法、转移刺激法、联想放松法、模仿学习法等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
(五) 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首先,民办高校可以基于新媒体技术,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案例等,让学生能够了解自我、了解朋辈,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参与一些心理测验等[10]。其次,民办高校可以引进阳光心理健康大数据云平台,通过云平台能够进行学术的心理健康体检、专家心理评估报告、心理问题咨询、学校心理健康关爱、心理危机预防等,从而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
总而言之,“三全育人”理念视域下,民办高校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体制与机制,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先超“. 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81-83.
[2]李兰.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四步走”模式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168-170.
[3]刘建芳.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学园,2018,11(20):190-191.
[4]迟传德,余本祺,郭亚勤“.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构建[J].滁州学院学报,2020,22(03):88-91+95.
[5]边冠莉.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53-54.
[6]周强.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与完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04):88-92.
[7]郑丹凤,王涛“.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1):88-90.
[8]司林梅,鞠晓辉.山东省民办高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8):83-85.
[9]宋文婷.民办高校加强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建设的措施探究[J].智库时代,2020(11):91-92.
[10]赵婷.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2017(06):127-129.
作者简介:王旭(1989-),女,陕西安康人,硕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 马志娟)